11日,北京市消協致函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建議降低固定電話基本月租費,“21.6元的月租十年不變,九成多消費者對此不滿,今年1到7月份,全國固定電話用戶累計減少997.4萬戶”,這幾個數字一經披露,立時大熱。
到目前為止,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還沒有對此做出回應。雖然九成多的消費者表達了心聲,但他們之中卻沒有多少人對盡快降低固話月租期待過高,歸其原因就在于:越是涉及公共利益的產品或服務價格,消費者越是沒有價格決定的話語權,所以,這一次,雖然萬眾期待,但我們還是只能弱弱地問一聲:究竟誰能主動出面幫助消費者協會把這篇降價的大文章做完?
消協曾直接給運營商提建議,但被拒絕
北京市消協的建議函指出,固定電話月租費與居民的收入相比過高,導致消費者拆機率上升,而根據北京市消協開展的電信資費民意調查, 91.82%的消費者認為此項收費不夠合理,因此北京市消協建議降低固話月租費。沒想到,這個建議的過程卻一波三折。
董青(北京市消協秘書長):去年,我們共接到了140多件關于電信資費的投訴,固話月租過高是其中的主要問題。今年4月1日,我們就請了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電信研究所專家、律師進行了降低固話月租的可行性分析,專家們認為固話月租存在降價的空間;4月9日到21日,我們請來了北京的三大運營商:電信、移動和聯通,向他們通報了消費者的需求和專家的分析,也聽取了運營商不肯降價的理由;5月中旬我們組織了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消費者代表和三大運營商的座談;7月,我們又在網上進行民調,共有十幾個省、直轄市的11284名消費者參與投票,獲得了對于固話月租的民意。
交固話月租很冤枉,是消費者個人的直觀感覺,但是降低固話月租,是我們經過多方調查和分析后給出的建議。在多次座談中,個別運營商用“國際慣例”當擋箭牌;運營商還把 200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調整固定本地電話等業務資費管理方式的通知》作為為自己辯護的理由,因為在這個通知中有一項主要內容說“固定電話月租費和本地通話費以及小靈通的基本月租費和本地通話費的資費,由現行政府定價改為實行上限管理”,因此他們認為自己并沒有超過上限,“沒踩線”,所以并不違規。
從2005年開始,我們就多次呼吁電信資費改革,在取消手機雙向收費、降低漫游費等很多問題上,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都非常重視,所以,電信資費才逐年下降。我們提出新的資費調整方向,也是希望能得到上述兩部委的支持。固話月租費這種“十年一貫制”應該被打破,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這個收費應該呈下調的趨勢。
屈建輝(北京市消協副秘書長):中國的消費者已經為中國固定電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從當年的裝機費就要5000元開始一直貢獻到現在,即便考慮到歷史發展過程,也是“讓利于民”的時候了。更何況,現在的情況是,固守著月租費不放,不發展新的業務增長點,這是不利于產業發展的。
“固話月租就是亂收費,早就該取消”
在建議函中,北京市消協提出了固話月租費不僅存在降價的需要,也存在降價的可能。其實,這已經是非常溫和的態度,甚至有人認為,固定電話的月租費不是是否應該降低的問題,而是應該逐步免除。
董青:隨著寬帶參加電話成本分流、光纖大幅度普及、交換機價格大大降低等,電信運營企業經營固定電話的平均成本也隨之大幅下降,這就給降低固定電話月租費提供了空間。
同時,固定電話的網線使用與水、電、氣等網線不同,使用用戶增多并不會給維護、維修成本帶來多大變化,為增加的用戶投入的維護費用、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目前固定電話網線已經鋪設得非常完善的情況下,用戶越多越好,也可以分攤成本。
曾劍秋(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目前,固定電話的用戶量只剩3億多,減少得這么多,就是消費者對固定電話月租費過高不滿的一個反映。目前的固定電話線路已經建設好,其容量要遠遠超過3億這個數字,所以,現在的情況就好比一個大樓蓋好了,卻只有兩成的住戶住進來,空置率太高,造成浪費。所以,降低收費,增多用戶是目前應該追求的經營目標。至于降到多少合適,我覺得10元左右是一個比較好的標準,不至于讓經營商虧本,也能讓老百姓得到實在的好處。
“消費者和他們的協會僅僅有呼吁權”
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消協就不斷呼吁降低電信資費,提出了取消雙向收費、降低移動漫游費等,直到2007年,手機用戶終于實現了單向收費。2008年,移動電信資費下調了11%;2009 年,下調了13%左右。也就是說,在北京市消協提出呼吁和問題得到部分解決之間會有一個很長的時間緩沖,那么,在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提出降低固定電話月租費之后,我們需要等多長時間?有關部門會接著把這個建議推動下去嗎?
董青:法律賦予消協的七項職能中,包括對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對有利于行業發展、推動行業改革的工作我們就及時提交建議,同時也反映民意,但我們也是只有建議權,至于這個行業會采取什么姿態、能不能降低收費,幅度是多少,決定權不在我們。
邱寶昌:固定電話月租費屬于政府指導價,按照《價格法》的規定,調整要經過聽證程序。但是聽證并不采取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消費者的意見也就僅供參考。而且政府指導價確定之后,對多長時間應該進行調整等問題并沒有明確說明。而按照規定,經營者可以提出申請調整價格,而消費者卻只有參與權,沒有申請權。也就是說,當感覺政府指導價不太符合市場時,經營者可以申請調整,而消費者卻連提出申請的權利都沒有,經營者太強勢,消費者的話語權少得可憐!希望相關規定能夠做出調整,否則消費者、消費者協會也就僅僅有權呼吁,這個誰來接著寫下文的問題就很難得到答案。
[追訪]
被“踢皮球”了
今天上午北京市消協仍未收到兩部門回復
上午,記者多次撥打電話終于接通國家發改委有關工作人員時,對方第一反應是:“固定電話月租費的事?這應該歸工信部管啊,為什么給我們致函呢”?之后記者被要求將采訪問題傳真過去,截至記者發稿時,還沒有收到回復。
工信部有關工作人員在聽到記者采訪問題“是否已經收到北京市消協建議函”的時候,直接反問該建議函是發給哪個部門了,當記者答復說北京市消協是使用的EMS特快專遞,收件人是“工信部”時,他回復說:“要是沒說明送給哪個部門,我沒法查,你還是問消協吧。”
在北京市消協的建議函已經發出3天之后,在北京包括很多中央媒體都已經進行了公開報道之后,在幾經反復、撥打了十幾次電話吃了幾個閉門羹后,關于“您收到北京市消協的建議函了嗎?”這個簡單的問題,記者仍然沒有從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得到答案,至于“貴部門擬如何回應這份建議”的問題更無從談起了。
[圍觀]
@肉肉哈:這個要頂,心聲啊,我想不提出來也會成為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打破壟斷了自然就得降了,沒看看現在的移動和聯通哈。
@生蠔:終于有人出來說人話了。
@天邊的人:猴年馬月才能實現得了喲!
@璑意回眸:家里三口人,一人一部手機,要不是電腦上網必須裝固話機,誰會每月花21元(18元月租費3元來電顯示)裝個啞巴電話(因為從不用固話打電話)。
@晴空:我們清遠鐵通就取消了月租費了,只要18元包月套餐,包180分鐘通話,超出部分,市內0.1元每分鐘,長途0.2元每分鐘,不需加播任何IP號碼,想想真的很劃算。再說一句,我是絕對的鐵通用戶,非一些人想的什么鐵通的托兒。
@豆豆:不知世上還有多少國家有“固話月租特色”。中國人民渴望“接軌”。
@ztq:搞不懂的月租費,我一直認為固話和手機使用人不該交月租,因為他是使用人買的,不是租的,憑啥還要交租金。如果這樣的話我們買的房子,汽車和家用電器都該交租金了是吧。(主 筆:周明杰)
[算賬]
所謂國際慣例
國際慣例、與國際接軌,這是很多壟斷企業在面臨消費者質疑時的擋箭牌。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固定電話月租費這個問題上的國際慣例,以美國的AT&T為例——
固定電話資費
本地通話費
套餐一:
月租費: $20.8/月
本地通信費:不限時、免費用
初裝費:免去
套餐二:
月租費: $26/月
本地通信費:不限時、免費用
初裝費:免去
其他:包含13項固網增值服務
套餐三:
月租費: $23/月
本地通信費:不限時、免費用
初裝費:免去
其他:包含固網增值服務來電顯示和呼叫等待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