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特大跨國跨境電信詐騙案繳獲的涉案銀行卡。
一個“110”來電,轉眼就能騙走幾百萬元。今年年初以來,廣東等地連續發生以司法機關辦案、小額貸款等名義實施的電信詐騙案件。廣東公安機關迅速立案偵查,發現一個由臺灣人組織策劃,詐騙電話窩點設在大陸、臺灣以及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轉取贓款窩點設在大陸、臺灣,改號平臺設在上海、廣東,專門針對大陸、臺灣居民實施詐騙的特大跨國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總涉案金額高達1.2億元人民幣,作案區域涉及境內24個省份和境外臺灣地區及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等東盟8國。昨日,廣東省公安廳向媒體披露這起史上最大電信詐騙案詳情。
小額貸款詐騙牽出驚天大案
據悉,案件起源于廣州今年5月13日發生的一起小額貸款詐騙15萬元的案件,因此被稱為“5·13”專案。經過公安機關偵查,發現該案件與中山市戴某被詐騙500萬元案、陽江市戴某被詐騙1106萬元案等一批電信詐騙案件均為“5·13”專案詐騙團伙所為。
警方介紹,“5·13”專案詐騙團伙由電話機房、開卡團伙、轉賬水房、車手團伙四個基本組織構成,其中撥打或接聽電話的犯罪窩點被稱為“電話機房”,廣泛分布在大陸、臺灣以及印尼、越南等。每個“電話機房”按照分工分為一、二、三線人員。一線人員由中國大陸嫌疑人撥打電話,持大陸口音,冒充各地公安機關。“撥打電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機撥打,叫做亂槍打鳥”,警方一位負責人介紹,“另一種就是找到一些個人隱私的信息以后,有針對性撥打。”
據悉,由于使用了如透傳、任意顯號等技術手段。詐騙團伙撥打市民電話時,對方電話會顯示包括“110”在內的各種號碼。一旦對方開始上當,“電話機房”的二線人員就會解釋,稱受騙市民因涉及洗錢、吸毒等案件,受到公安機關調查,并要求市民報出銀行卡號,并詳細列出銀行卡及每張卡的存款數額,并要求其存到“公安局安全賬號”,以“保證資金安全”。如果市民繼續受騙,詐騙團伙就將電話轉給三線,將款項打入指定賬戶。
隨后,分布在廣東、福建和臺灣等地的“轉賬水房”立即啟動,通過網銀轉賬,層層分解贓款至“開卡團伙”辦出的大量銀行卡中。最后,由至少兩個車手團伙,17名犯罪嫌疑人,手持大量大陸銀聯卡將錢提出匯總,再以大額現金形式存入新賬號。警方介紹,取款地點最初選在中國大陸,后來改在東南亞各國,甚至有些轉到臺灣地區。
高薪招徠下線國外別墅“上班”
警方透露,詐騙團伙的組織頭目以到東盟各國打工為名,想方設法組織國內年輕人到當地。隨后,以月工資過萬,詐騙成功可提成數十萬元為誘餌,將其安排在國外租下的高檔花園別墅中。“這些別墅前面帶著花園,后面帶著游泳池。大多別墅是兩三層,里面有十幾個房間,最大的有二十個房間”,上述負責人介紹,“嫌疑人租到房子后,把窗簾拉上,在里面工作,在里面打電話,不被外面人看見。”
南都記者獲得了一份犯罪團伙制定的“公司員工守則”,守則第一條明確要求,員工每天上午8點50分到達辦公室,“9點05分前,必須撥通第一通電話”。守則第八條,“員工必須履行保守公司的商業機密的義務,不與家人或朋友及工作無關的人談論公司工作流程”,同事之間在公司內外甚至電梯里也不能談論工作內容。守則甚至要求員工,“上班著裝不能過于暴露,不能穿沒袖衣服超短裙”。
而在另一份電話記錄上,一名員工一個下午撥出了至少20個“業務”電話,記錄本上除了標明對方身份信息及電話號碼,還詳細注明事主接聽電話后的態度、接聽時間以及有無再次聯系可能等事項。
詐騙手法剖析
貸款詐騙
犯罪分子在報紙上刊登貸款廣告———答應給事主貸款并通過互聯網傳遞一份“貸款申請表”———隨后要求事主辦理一張銀行卡并開通手機銀行———讓客戶與“銀行負責放貸”的“客戶經理”聯系,以貸款需要調查流水賬為由,要求客戶存錢至新卡中———迅速利用手機銀行轉走。
●案例 想貸款80萬反被騙走15萬
今年5月13日,廣州市事主林某到轄區派出所報案,稱其前段時間通過報紙看到盛業投資小額貸款廣告,即按廣告上的電話與對方聯系,事主通過傳真“貸款申請表”方式與對方簽訂了貸款80萬元人民幣的協議,但對方要求事主開辦一個銀行卡、開通手機銀行,并撥打一個類似電話銀行的語音電話讓事主輸入其身份證號、新開銀行卡號和密碼。事主操作后,對方稱銀行放貸前要審核,事主銀行卡是否有相應資金的流水記錄,提示事主只要存一筆錢到銀行卡再取出就可以。當日事主將15萬元人民幣存入,幾分鐘后,其賬戶內的15萬元人民幣已被人從手機銀行轉走。
冒充司法機關
采用假傳票雙重詐騙
撥打事主固定電話,稱其有一張涉嫌犯罪的法院傳票,要求按“9”與公安局聯系———冒充公安人員應答,稱事主在某地開辦的一張銀行卡涉嫌犯罪,要求事主報告該銀行賬戶及存款情況———從互聯網網絡傳真一份所謂的司法傳票,如“某人民檢察院強制性資產凍結書”,稱具體情況可再咨詢公安機關———再次冒充公安機關要求事主將款項轉至安全賬戶,迅速取走。
●案例一“公證機關主任”轉走500萬元
今年4月29日上午,中山市事主戴某在家中接到一名自稱法院工作人員的女子來電,稱其有一張涉嫌犯罪的法院傳票,具體情況可與福州市公安局聯系。后對方將電話轉至“福州市公安局”,一名男子告訴事主為防止被騙,可通過114查詢福州市公安局的電話。隨后,戴某查詢得知福州市公安局電話號碼。不久,他手機接到該號碼來電,對方稱他在福州市開的信用卡涉及一宗販毒案,要求其將所有銀行賬戶和存款情況報告公安局,并要凍結這些賬戶,并將電話轉至公證機關“李主任”處。“李主任”稱可以不凍結賬戶,但必須清查賬戶。后事主按照對方提示,在手機鍵盤上兩次輸入光大銀行的賬戶(存款540余萬人民幣)和密碼,輸完之后“李主任”讓事主別掛手機。等待一個多小時后,事主感覺不妥,經查詢得知該賬號已被轉出500萬人民幣。
●案例二“中央”來電騙走1106萬元
今年5月17日,陽江市事主戴某在家中接到一個自稱是陽江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女性工作人員的電話,說戴某有一張來自河北省唐山市法院的傳票,傳票說戴某的信用卡惡意透支,唐山法院準備起訴戴某,如果戴某不應訴就要凍結戴某所有的資產,然后對方稱將電話轉到唐山市公安局。自稱是唐山市公安局的民警,說戴某還涉嫌另外一宗案值200萬的詐騙案,說該案已經驚動中央,對方又將電話轉給來自中央的女性工作人員。一名自稱是來自中央的女性工作人員說戴某的案情嚴重,要求戴某配合工作,否則就要查封戴某所有的資產,并要求戴某將自己的存款轉到一個指定賬號。從5月17日15時至19日16時,戴某分14次一共轉賬1106萬元到對方的14個銀行賬戶。
警方防騙指引
●捂住嘴。騙子都是打醬油的。無論誰來電,只要涉及套取個人信息,尤其是銀行賬號和密碼的,千萬不要說,也不要在手機或電話上輸入信息。
●擦亮眼。火眼金睛識騙子,無論誰來電,只要覺得來電人身份可疑,一定要多從正規渠道核實情況,多征求朋友、家人的意見。
●看緊錢。神馬騙局都是浮云,無論誰來電,只要是要求轉賬的,在沒核實情況之前,千萬不要轉。
●牢記三絕對
司法機關絕對不會打電話要求群眾轉賬。
司法機關絕對不會通過傳真發送傳票等法律手續。
司法機關絕對不會設立“國家安全賬戶”。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