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信業而言,應尋求有序競爭的市場機制,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加強市場監管,建立良性競爭機制,營造規范的、誠信的經營環境
■本報記者 張穎潔
在國民經濟各大行業“流行”漲價的同時,電信行業的資費卻在繼續下調,但仍然不能獲得用戶的完全肯定。近日,重慶下調固話本地通話費,使固定電話資費問題成為消費者討論的熱點。由此聯系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布的一項電信行業資費民意調查:九成以上消費者對現行電信資費表示不滿,普遍認為電信余額不退的規定不合理,國內大多數地區執行的20元左右的固定電話月租費應該降低或取消。此外,還有9260人次認為通信企業在服務過程中存在收費陷阱,占被調查人次的82.06%;有2024人次認為不存在收費陷阱,所占比例為17.94%。
業界拷問原因何在?應該說,消費者不滿、投訴率居高不下說明行業存在亂象:惡性競爭過多,導致電信資費套餐主要為了競爭而不是服務用戶;主導運營商利用各種套餐競奪弱勢運營商用戶,導致資費定價出現差別定價,造成用戶不公平等等。對此,電信專家認為,結合市場發展中實際出現的各種問題,持續提升電信業競爭規則的全面性至關重要。提升運營商的社會公信力,破除壟斷是當務之急。
電信資費一降再降仍獲非議
近些年,消費者對行業收費問題的投訴居高不下,輿論對此的評論也不絕于耳,但并未見其有多大改觀,有些反而愈演愈烈,電信行業資費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九成!竟然有九成的消費者對電信資費表示不滿。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針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電信行業相關問題,聯合財經頻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2010年電信行業資費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10372人次認為部分電信經營者在預付費服務中設置的使用期滿后余額不退的規定不合理,占被調查人次的91.92%;有912人次認為余額不退合理,所占比例為8.08%。同時,有10361人次認為目前國內大多數地區執行的20元左右的固定電話月租費不合理,占被調查人次的91.82%;。此外,還有9260人次認為通信企業在服務過程中存在收費陷阱,占被調查人次的82.06%。
而在剛剛結束的國慶黃金周,據深圳市消委會投訴顯示,在國慶長假期間,12315熱線共解答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咨詢877個,受理消費者投訴178宗,比去年同期增長3倍多,通信、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產品排名消費投訴數量前三,電信、聯通、移動也入列前幾名。這還只是各地區的一個現象代表。
與之相矛盾的是,電信資費卻在逐年下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3月初表示,2009年,中國的電信綜合資費水平下降9%,預計2010年將再下降9%。而此前的2002年-2007年電信綜合價格水平已累計下降了53%。
電信資費一降再降仍獲非議,孰之過?百姓疑問,業界拷問。數據背后,電信國企正在遭遇用戶的不信任,大大降低了電信業的社會形象。誰又能負責?
電信運營商利潤驅動代替服務驅動失去用戶信任
在如今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下,運營商不顧廣大客戶利益,為擴大客戶規模而采取不正當競爭甚至非法手段打擊破壞正常市場競爭秩序的惡性競爭再現。即表現為主導運營商利用壟斷優勢大打價格戰,以優惠電信資費套餐壓制弱勢運營商發展的策略,導致資費定價出現差別定價,引發用戶不滿。
從用戶感知方面說,過多的套餐,繁瑣的計算方式,讓不少用戶絞盡腦汁也弄不清楚究竟哪種資費套餐最適合自己。這往往造成的結果是,消費者覺得不公平,受騙了,即使資費降了但是因為不透明仍然覺得錢花得不明白。究其原因,電信資費在不斷下降的同時,運營商對營銷的投入卻直線上升。但是運營商是為了競爭而不是服務用戶,沒有將心比心又怎么收獲高薪?
從行業角度來說,主導運營商利用各種套餐競奪弱勢運營商用戶,惡性競爭嚴重違背了電信運營商的經營本質,非常不利我國電信業的可持續發展。“惡性競爭是一種不合作的競爭,是低級且低效的競爭,對所有相關方都是不利的”。
破除壟斷提升社會公信力
只有競爭沒有合作,電信業就會惡性循環,電信運營商利潤驅動代替了服務驅動失去了用戶的信任,一味降低資費僅是被動之舉,必須打破壟斷。
電信業發展的過程證明,若任由惡性競爭發展下去將葬送電信業多年的改革發展成就。
對行業監管部門而言,要盡快意識到自身應扮演的角色是主動積極地協調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要在獨立、公正、透明的基礎上去制定法規和規章并嚴格執法。
對電信行業和運營商而言,應尋求有序競爭的市場機制,規范電信市場行為,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建立良性競爭機制,營造規范的、誠信的經營環境;迫切需要尋求建立在客戶期望的基礎上的合作競爭,實現各有側重、各有特色的經營模式。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