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三合一” 可供熱、制冷、供熱水陰天照常使用
天津大學綠色能源研發中心負責人王一平教授告訴記者,這種新能源智能“空調”,應用的是“太陽能輻射板”技術。這個技術里面包括三個單項技術。首先是太陽能板,在冬天時,我們利用它吸收陽光然后轉換成熱能并傳送到室內,從而實現供暖;第二個單項技術是輻射板,它和太陽能板的作用正好相反,用來吸收室內的熱量然后輻射到外界,從而在夏季實現制冷;第三個技術是熱泵技術,當遇到陰天、多云、陽光不足或雨雪等惡劣天氣時,熱泵功能可以保證該系統不受外界條件干擾,成功地把熱量取進室內。
王教授說:“我們將這三個單項技術放到同一塊板中,通過智能化設計,使它們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天氣情況自動轉換功能,用戶無需自己設置、調節,使用起來十分輕松。”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能源智能“空調”不僅可以供熱、制冷,與室內供水管道相連接后,還可以用作“熱水器”。
王教授告訴記者,所謂“新能源”,當然首先要滿足綠色環保的要求,“使用這種智能‘空調’,可以降低至少一半甚至是60%-70%的建筑能耗。”而在舒適度方面,這種“空調”也是相當智能的。“冬天在18℃以上、夏天在26℃以下是基本要求,但是根據建筑不同的類型以及用戶的不同要求,在設計時可以設定成不同的溫度,并實現自動智能調節。”
即將走進家庭 替代暖氣、空調可省5-7成開支
王教授告訴記者,今年有望在南開區成立企業并逐步實現大規模生產。屆時這種智能“空調”不僅將在本市全面推廣,還將走進市民家庭。而對于老百姓來說,引進這種“空調”除了舒適外,最大的實惠就是可以省掉大筆的日常開支。
據了解,引進這么一套設備的花費是按建筑面積來計算的,同時根據個人對供暖、制冷的要求不同價格也會有相應調整。以普遍的冬天不低于18℃、夏天不高于26℃為例,王教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的家庭是同時安裝暖氣和空調的,暖氣的入網等費用加在一起每平方米大概在200多元,空調的購買成本每平方米也大約需要200元,而安裝我們的這套設備每平方米需要200-300元,將來實現大規模生產后,每平方米大概只需要150-200元;在使用過程中,民用住宅的取暖費是25元/平方米,另外還有家庭使用冷暖空調要支付的電費以及使用電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需支付的相關費用,而我們的設備只需要消耗30度電/平方米/年,也就是大約15元/平方米/年。這樣從安裝到使用整體算來,使用我們的設備可以節省5成以上甚至是6、7成的開支。而且它的功能可以完全取代暖氣、空調和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
同時,這種新能源智能“空調”安裝在家中,也可以做成各種造型,市民手拿一個遙控器即可控制它的開關。 [NextPage] 建筑、交通工具都能用 可量身定做
王教授告訴記者:“‘太陽能輻射板’技術從1985年開始研究,是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先后獲得了20多項國家專利。2004年,該技術在薊縣翠屏湖科學園首次應用,這之后我們又陸續做了20多個項目,有本市郊區縣也有外埠的項目。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并首次應用到本市市區的黃河道小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教授說,該項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是辦公用房、住宅用房、公共建筑還是樓房、平房、別墅等等,任何建筑類型都可以使用。“不僅僅是建筑,汽車、火車、輪船、甚至是飛機上也都可以安裝。”
王教授表示,之前所做的20多個項目沒有一個是重復的,“比如賓館、辦公樓、平房等各自的需求不一樣,屬性不一樣,冷暖負荷也不一樣。所以對每一套不同類型的房子,我們的設計就如同時裝設計一樣,要進行量身定做。”
對于這種新能源智能“空調”的安裝,王教授介紹說,它可以安裝在建筑物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做成任意形狀和顏色,也就是“建筑一體化”技術。“不像普通空調和太陽能熱水器在安裝上存在一定限制,我們可以完全根據建筑的樣子來設計,室內室外都可以做成一體化,讓人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實實在在存在,完全與建筑融為一體。”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