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一延再延,迄今尚不知花落誰家。
目前,距央行首批公示17家申報企業已有一月時間,且行政許可需在20日內批復的期限也已過去,是否有望獲批牌照仍無音訊。業內人士稱,其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要“從嚴認證管理”。
“年前不太可能發牌照。”1月25日,某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告訴記者。
他表示,近期與監管部門聯系,應要求補充了一些材料,如近兩三年的營業數據等,同時被通知“(牌照)還得等一等”。
央行之所以對首批“準生證”態度如此謹慎,是因為對支付企業從嚴檢測認證管理。
“申報材料要求披露支付業務設施的技術安全檢測認證證明,這一項非常重要,而央行發現,此前17家公示企業中有個別企業的安全檢測證明不具備國家承認的法律效力,比如有的是企業合作公司出具的認證證明,而非國家認可的認證機構,這些企業或被要求重新進行檢測認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央行規定,非金融機構開展支付業務須在2011年9月1日前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而逾期未能取得許可證者將被禁止繼續從事支付業務。
今年1月中旬,央行起草《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務系統檢測認證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規定,非金融機構在申請《支付業務許可證》前6個月內應對其業務系統進行檢測認證。
“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相關業務認證涉及范圍很廣,包括體系認證、安全認證、管理認證等等,檢測認證機構必須是國家及央行認可的,才能確保其業務規范、技術標準和安全要求,避免業務風險,合作廠商的認證顯然有失客觀、權威。”上述企業高管表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第三方支付業務相關的認證機構有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信息產業部批準的電子認證機構天威誠信等等。
央行通過發放支付牌照的方式賦予第三方支付企業合法地位,而且表示申請到牌照的支付企業將被允許加入超級網銀,令第三方支付行業在交易規模上得到快速發展。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數據報告顯示,2010年第4季度中國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3602.5億,環比增長24%。2010年全年的交易額10858億元,環比增長96%。易觀國際還預計到2013年互聯網在線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36460億元。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認為,基金行業可能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下一個競爭焦點?;痄N售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受證監會基金銷售牌照的影響目前只有匯付天下和通聯支付開始進入基金銷售領域。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