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并購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海外擴張的必經之路。這次砸銀子的是白電巨頭美的集團。
3月17日下午,美的集團宣布,其已與東芝株式會社(下稱東芝)就收購其白色家電業務事項達成諒解備忘錄,美的將通過收購獲得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控股權。
美的競購東芝業務背后,進軍日本和東南亞市場是其目標。而在本土家電企業競相掀起全球并購潮的當下,能否真正消化曾經學習追趕的“前輩”是一個重要難題。
拿下東芝白電
在消息傳出兩天后,美的對東芝白電業務的收購便一錘定音。
3月15日,日媒報道稱,東芝正在就出售旗下Life Style公司大部分股份的事宜,與美的進行談判。報道還預計該筆交易的規模將在數百億日元左右。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Life Style公司由東芝旗下電視、電腦以及白色家電等業務整合而成,于2014年成立。
東芝同日發布的聲明顯示,交易完成后,新公司將繼續沿用東芝品牌,開發、生產和銷售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以及吸塵器等小家電。
Life Style此前擁有的黑電業務并不包括在出售范圍內。
日媒消息稱,只在日本本土研發銷售的電視業務,將計劃從Life Style公司中剝離,由東芝集團繼續開展業務。而電腦業務則預計會出售給日本本土企業。
美的與東芝的合作關系由來已久。
美的公告顯示,其與東芝集團在壓縮機、小家電、變頻器等領域有超過20 年的戰略合作,對于東芝家電業務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機遇十分了解。
事實上,除了人們熟知的空調壓縮機企業“美芝”外,美的與東芝開利在空調整機業務上也有密切合作。
2004年,東芝開利受讓美的空調業務20%的股份,成為參股股東。而除了代工東芝空調外,美的還負責東芝家用空調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運營。
但美的并不是東芝白電業務的唯一競逐者。
今年2月,日媒曾報道東芝正在與土耳其家電巨頭阿奇立克(Arcelik)接洽白電業務的出售事宜。還有消息稱,本土家電廠商創維也有意拿下東芝的白電業務,但在第二輪報價中宣布退出。
美的的勝出,顯然為東芝與創維此前在白電方面的合作,添加了些許不確定因素。
2015年9月,東芝宣布,將中國市場的冰箱及洗衣機銷售權委托給創維。東芝在中國的兩家工廠也接受了創維的注資。而在3個月后,創維還以30億日元的價格,接盤了東芝在印度尼西亞的彩電生產工廠以及洗衣機制造工廠。
美的在公告中表示,雙方預計在本月底簽署正式協議。
向OBM轉型
拿下東芝的白電業務,對美的的海外擴張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美的也在公告中表示,美的和東芝家電業務的有效整合,將使美的在包括日本、東南亞在內的重要市場取得顯著的業務規模和強大的分銷渠道,并在專利技術應用及品牌方面獲得東芝的強力支持。
東芝白電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經營多年。
據記者了解,在日元匯率高漲之際,東芝把大部分生產基地都外遷至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目前,東芝在泰國、中國以及日本本土還擁有家電工廠。
但隨著日元匯率的走低,原本為東芝帶來穩定盈利的家電業務開始惡化。
Life Style目前已經成為東芝內部的虧損大戶。記者查閱東芝去年三季報,Life Style在2015年前三季度營收為2812億日元(約為人民幣161億元),同比下滑27%,而營業虧損則達到356億日元(約為人民幣20億元)。
日本家電業務的集體衰落,引發了中國家電企業海外擴張的浪潮。
據記者查閱美的集團2015年半年報顯示,美的已在海外 6 個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并將加快在東南亞、北美、南美、歐洲、中東等地的營銷網絡建設。而當期美的的海外營收占比,已經接近總營收的40%。
美的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美的在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地區早有工廠,已經經營多年。
但這對美的的全球性經營戰略來說,顯然還不夠。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CEO方洪波在2015年與萬科高層交流時,曾表示美的的海外業務中有一半是OEM或是ODM,必須要向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轉型,否則成本做不過一些小企業。他當時還表示,美的正在積極尋找并購對象。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也對記者表示,美的曾經在埃及等地收購過一些區域性的品牌,“但過去主要是占山頭,拿到零星的渠道,沒有東芝這種重量級的全球性品牌。”
集體并購存風險
做出并購選擇的,并不只有美的。
另一家白電巨頭海爾,此前宣布其以54億美元收購GE家電業務的交易已獲得美國反壟斷監管機構的核準。需要提及的是,美的也曾參與對GE家電業務的競逐,但最終鎩羽而歸。
此前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的KKR基金有意出售旗下的廚具公司WMF。海爾和美的又同時參與競購。
事實上,并購早已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市場擴張的快速通道。
但在并購浪潮面前,需要看到的是,海外業務不一定是拉動家電企業業績增長的靈丹妙藥。
2015年半年報顯示,美的海外業務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僅微增0.01%,而毛利反而下降2.3%,低于內銷。
洪仕斌對記者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家電企業都面臨著海外盈利沒有國內強的局面。這是因為國外建立通路的成本大大增加,導致毛利率降低。而國內則有強大的需求,品牌屬性也已經建立。
此外,這種砸銀子式的并購并非一帆風順。
洪仕斌對記者表示,在品牌國際化進程中,中國家電企業走了不少彎路。從海爾到美國建廠,到TCL不計成本地收購湯姆遜,中國企業在這兩個案例中都吃過虧。
但他同時也對記者說:“東芝與美的過去有良好的合作經歷,并不是盲目的并購。在產業轉移的背景下,美的是順勢而為,借助東芝的力量踏出國際化的一步。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