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監管機構關于跨境審計監管的談判取得突破。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中美已就跨境審計監管達成一項試行協議,美國的審計檢察員將可以以觀察員身份,前往中國進行調查。在中國概念股危機頻發的背景下,針對那些提供審計服務的中國公司,美國監管機構希望通過此舉為全面參與檢查這些審計公司鋪平道路。
截至發稿時,早報未能聯系到中國證監會予以置評。
美方可“觀摩訪問”
美國當地時間9月21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簡稱PCAOB)董事Lewis Ferguson在演講中稱,中美監管機構就“觀摩訪問”(observational visits)達成臨時協議,PCAOB的調查員將獲準觀察中國監管機構對本地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和評估,這也意味著他們有機會觀察本地會計師事務所的審 計底稿。
上述協議標志著中美雙方朝著跨境審計監管邁出一步,PCAOB希望該協議在明年開始實行。目前美國審計檢查人員被派往中國的日期尚未確定。
美國上市法規規定,在美國上市的企業無論是否來自海外,都需要由在PCAOB注冊的審計機構進行財務審計,而PCAOB對在其名下注冊的會計事 務所獲得的上市公司審計業務擁有管轄和監督權,PCAOB可對違規事務所予以行政處罰,包括吊銷該事務所的注冊資格、撤銷審計師的營業執照。
但在目前的國際監管框架下,美國監管機構并沒有對位于中國境內審計機構的監管權。
PCAOB表示,他們非常需要獲準取得中國企業的資料,以保護美國投資者:超過100家中國企業面臨會計或信息披露的問題,其中很多企業都是由中國本地事務所審計,因此PCAOB無法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查。
中概股監管難題
2011年,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德勤上海”)曾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提交相關客戶的審計底稿,理由是SEC正在對德勤上海的兩個客戶進行舞弊調查。但德勤上海拒絕提供,因為這沒有得到中國監管方面的允許。
這是中美之間就跨境審計監管問題爆發的最近一起沖突。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針對中概股的訴訟日漸增多,訴訟案件數量從2009年的1起上升至2011年的39起。截至2011年底,共有58家中國公司在美國由于財務、信息披露等問題面臨退市。
中概股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由于一些做空投資者提出欺詐指控,加上一系列的審計師辭職事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頻頻爆出造假丑聞,市值嚴重縮 水。而由于無法在中國收集信息,美國證監會此前對這些公司監管追究陷入困境。因此對中國赴美上市公司的監管,以及將審計機構納入跨境監管體系成為美方重要 議題。
2011年7月和2012年1月,中美雙方就審計跨境監管問題進行了兩輪會談,就雙方關注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并就下一步監管合作達成了初步意向。
今年6月初,中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兼會計部主任賈文勤曾對新華社透露,中美雙方經過多年接觸后,達成了一定共識,今后將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通過互派觀察員等方式,加強互信,進一步深入合作。不過關于過渡期時長還沒有具體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與中國有跨境審計監管要求的不僅僅是美國。中歐審計監管跨境合作也取得突破性進展。2011年,歐盟已認定中國審計監管體系與其等效,并在第四輪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雙方同意就資本市場審計監管合作繼續展開會談。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