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各種功能都可以一鍵搞定的電壓力鍋很受消費者歡迎董芳忠/攝
家電智能化大潮洶涌而來,小家電也隨之變得越來越聰明。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企業將產品的多功能與智能化劃上了等號,而由于操作復雜,不少智能化產品被消費者購買后便成了擺設甚至被束之高閣。因此,相關專家指出,產品的智能化開發應以人為本,并要在基本功能上下功夫。
智能化大潮洶涌而來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小家電在全球出口市場保持了60%左右的份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小家電生產基地。“十二五”期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國內小家電市場將迎來更大的消費空間。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小家電品類有上百種,主要分為廚房電器、衛浴家電、生活家電等幾大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小家電無論是品類還是功能設計都不斷升級,從小家電新品來看,其功能設計不但趨向高端化,而且趨向智能化。
在北京翠微大廈家電銷售區,一款小巧的面包機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買個面包機,讓家人能吃上新鮮出爐的面包該多好。”一位女士這樣對記者表示。記者仔細查看了產品說明,發現這款智能面包機果然夠聰明:不僅可以做面包,還可做蛋糕、饅頭。只要將面粉、水、植物油、發酵粉或其他材料放入,定好操作模式,面包機就會自動完成制作。“你找我呀?”、“小心燙哦”、“嗯,好香啊”……這不是人的聲音,而是智能電飯煲在“說話”。在另外一家賣場,記者看到,銷售人員正向圍觀咨詢的消費者介紹著:“這款電飯煲擁有嬰兒粥功能,專門為有3個月到8歲小孩的家庭而設計。在煮飯過程中,它會自動跟人打招呼,擁有智能溫馨提示。”據介紹,這款產品還提供偏軟、偏硬、適中的不同煮飯選擇,而且不但能煮飯、煲湯,還可以做壽司、蛋糕等。
影碟機也一樣,一些品牌有著異常自動處理的智能化功能。記者在一款產品的宣傳彩頁上看到,在短路、過流、過壓等故障發生時,產品控制系統會自動進行檢測并自動進行處理,如果連續發生多次短路或其他故障,則證明存在較大隱患,機器會進入保護狀態。
記者了解到,進入2011年,不少傳統家電企業為搶占被譽為“家電市場最后一塊蛋糕”的小家電市場,紛紛推出設計高端化、功能智能化的產品,在加劇行業競爭的同時,也促進了行業技術的升級。
工信部在《關于加快我國家用電器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大力提高小家電的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水平,這更是給小家電企業的高端智能化進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有業內專家指出,如果說2010年是小家電技術迅猛發展的一年,那么,2011年則將真正迎來行業的智能化時代。
不恰當設計反添煩惱
智能化產品給人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與舒適,但是,有些不恰當的智能化設計反而會給人們增添煩惱。“我看,所謂的智能化其實就是復雜化。”日前,消費者王女士向記者抱怨說,為了讓老父親吃上美味可口的白米飯,她特意花高價買了一臺帶有時鐘功能的智能化電飯煲。當時促銷員介紹說,這款產品不僅能夠做米飯,還能煮粥、煲湯、做蛋糕,且所有的功能都可以一鍵搞定。聽了促銷員的話,王女士買下產品后便放心地交給了父親。可是前幾天父親告訴她,由于實在不知怎么調節那些按鈕和功能,就把那臺電飯煲送給了別人,自己又買了一臺功能單一、操作也簡單的產品。王女士郁悶之余,又去賣場向促銷員仔細詢問了那款所謂的智能化電飯煲的使用方法,才發現要記住種種功能的調整方法還真不容易。“也怪自己當時沒了解清楚。”王女士無奈地說。
消費者劉女士則告訴記者,前幾年,她花高價買了一臺智能化控制的加濕器,據說該產品會自行測定屋內濕度,當濕度過高時會自動停止加濕。產品買回的第一個晚上,她很放心地開著加濕器睡了,結果早上起來后發現屋里像起了霧一樣白蒙蒙一片,床上的被褥也都是潮濕的。于是劉女士趕緊把這臺加濕器放到了客廳,又買了一個由機械旋鈕控制的放在了臥室。“電腦還是不如人腦。”劉女士這樣自嘲。
維修難問題更加突出
相對于大家電來說,小家電的維修一直是個難題,而智能化產品對于維修人員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智能化小家電的維修難問題更加突出。
北京海淀區消費者朱先生稱自己曾是高科技、新產品的絕對擁護者,但一個小小的遙控器改變了他的想法。他告訴記者,去年買的一臺某品牌電熱水器帶有無線遙控器,并可多功率選擇,比普通產品要貴上三四百元。沒想到用了不到一個月,遙控器就壞了,打電話給客戶服務部,客服人員說需要檢修。檢修完送回后,朱先生發現有時在調溫時遙控器并不靈便,后來他干脆改成手工設置水溫,按普通的熱水器使用。朱先生說他現在買家電時抱定了個原則:功能相當的產品,有機械型的絕不要電腦控制的,有電腦板的絕不選功能多的。
家住北京北四環的消費者吳女士則告訴記者,她買了臺智能電壓力鍋,用了兩年就出故障了。可這個品牌的特約維修在市中心的胡同里,路不好走不說,停車也是問題。想著反正也出了包修期了,她想干脆找個家門口的維修店修修算了,可是維修店的師傅說電腦板壞了,必須去特約維修店才能修。
由于智能小家電的結構更加復雜,故障率也比普通產品高,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雖然一些大品牌涉足小家電領域后,小家電的維修難問題有所改善,格蘭仕、美的、亞都等品牌還提供上門維修服務,但是大多數品牌還存在著維修網點少、維修人員技術低的問題。
中國家電服務維修協會副會長郭赤兵指出,隨著新產品的功能性、技術復合性不斷提高,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要求維修人員的技術也要越來越全面。跨品類、復合性維修是目前家電維修服務的一個趨勢,這就對家電維修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智能家電的歷史還比較短,企業技術準備明顯不足,從事家電維修的人員大多是在師傅帶徒弟的授藝方式下走出來的,經驗豐富,但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和創新能力,一旦遇到新機型、新故障,往往難以招架。
●觀點
智能化要以人為本
據全國家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高級工程師李一介紹,IEC2004年版《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相比2001年版,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增加了智能化的要求。舉例說,空調溫控器原來是通過溫控包體積的變化來控制的,溫度誤差在正負1.5℃,現在是通過電子傳感器控制,溫度誤差可在正負0.5℃之間。空調的間室溫度以往是機械式溫控裝置,各間室的溫度是固定的,現在使用了智能化技術,溫度是可以調節的。各種智能化技術應用于家用電器,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家電的能源消耗,但這些技術需要通過標準確定其安全性。
另據了解,我國家電企業實施新版IEC家用電器安全標準總體上不存在困難。但是,不少智能化產品成了繁瑣復雜的代名詞,產品功能多了,操作起來更加復雜。就此現象,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表示,有些產品的智能化設計是針對特定人群開發的,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家電產品的智能化設計一定要基于給消費者帶來便利,要重視智能化功能本身的耐用性和便捷性,消費者的需求是核心原則。
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綜合檢驗部部長魯建國認為,產品的人性化首先要在基本功能上花最大的功夫,比如人們對洗衣機要求的是洗得干凈、空調制冷效果好、冰箱保鮮效果不錯等等。產品的基本功能是消費者的最大需求,真正的以人為本,是要用高科技的手段提高產品的基本性能。
智能化程度提高應該讓小家電的操作越來越簡單,一個好的小家電產品,必須保證使用便捷舒適,無論從觸摸感、操控感上都要適于操作,切實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消費者只要簡單的選擇一兩個按鈕,就可以直接等待美味與舒適出爐。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也更加需要有這樣的產品。當然,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小家電功能多樣化和智能化的同時,小家電產品的特色也在逐漸消失,如何在保證小家電產品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發展的同時保證產品鮮明的特色,這是廠家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