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蘇泊爾方面四度矢口否認,外界難以信服。部分商超紛紛下架,股價應聲下跌,機構資金減持而逃。不過,也有券商研究員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不用過多擔心產品下架或傷害品牌形象。但另一邊卻是業內專家的不甚看好,認為如蘇泊爾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或將失去中國市場。
爭議之下的蘇泊爾似乎感覺有些委屈:公司產品在衛生安全理化方面完全合格,但它卻忽視了在材質使用上錳含量的嚴重超標;行業內都采用相同的材質,已是公認的潛規則,為何只有蘇泊爾成為眾矢之的?
在危機面前,蘇泊爾的表現令外界倍感意外與失望。晉升為國際品牌的蘇泊爾難以呈現應有的國際形象。時至今日,大股東法國SEB卻仍不見蹤影。
SEB控股下的蘇泊爾產品質量爭議不斷,偶然也好,必然也罷,可以肯定的是,蘇泊爾并沒有如當初轉手SEB時所期望的越來越好。對于已全身而退的創始人蘇氏家族來說,不知心中作何感受?
針對疑問,記者致電蘇泊爾董事長蘇顯澤,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公司企劃部公關主管張麗萍也僅對記者的問題進行了極為簡單的回復。
蘇泊爾如何從新一輪的質量拷問風暴中走出來?
“質量門”繼續發酵
2011年10月,哈爾濱工商局要求部分蘇泊爾產品強制下架,原因在于多批次、多型號的不銹鋼鍋錳含量超標,鎳、鉻含量均不達標。消息一出,蘇泊爾旋即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隨后,蘇泊爾發布公告稱,經國家權威機構檢驗,產品安全理化指標合格,并按相關程序申請復檢。雙方檢測結果的不同在于根據了新舊不同的國家標準。
兩個多月后,2011年12月21日,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頒布。事件本應塵埃落定,卻未曾料到蘇泊爾又陷入了新的質疑中。
2012年2月16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蘇泊爾錳含量嚴重超標,即使按照國家新的食品安全標準,蘇泊爾使用的材料也不符合不銹鋼板材的國家標準。
時至記者發稿,尚未平息的質量門事件持續發酵。蘇泊爾拒不承認產品存在問題,連發聲明表示蘇泊爾不銹鋼炊具產品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產品衛生安全。蘇泊爾強調,公司生產的不銹鋼鍋具均使用了符合標準的奧氏體不銹鋼。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的國家標準放寬了鋼材的使用范圍,但是針對所有指標都有著嚴格的規定。“無論是舊標準還是新標準,錳含量不超標就是硬標準。”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信息主管宋錦華認為。
針對蘇泊爾一再強調的衛生安全理化指標合格,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行業內一般參照兩個標準,一個是衛生部門的使用標準,另一個為質檢部門關于材質方面的規定。但蘇泊爾的回應中,卻避重就輕,僅一味強調衛生安全。 [NextPage] 早在質量門事件爆發之初,消費電子行業專家梁振鵬就表示,蘇泊爾的相關問題已經累計多次發生,惡意多次屢教不改,公司未公開采取措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實際上,哈爾濱工商行政部門從2008年初便開始了對蘇泊爾產品質量長期的跟蹤調查。2008-2009年11月份37個樣品的檢測結果就顯示材質不合格。當初蘇泊爾方面并沒有提出異議,表示認同。
時至今日,問題依然存在,但蘇泊爾堅稱產品合格。強勢的回應態度令外界難以接受。事實上,如此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對于蘇泊爾早已不是第一次。
2004年,業內爆出美國杜邦公司用于生產的暢銷不粘鍋材料特富龍的一種化學物質有可能致癌。作為杜邦在中國的特許不粘炊具制造商蘇泊爾受到牽連。最終導致不粘鍋銷量大幅下滑,甚至導致蘇泊爾上市首日便慘遭破發。最終,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的檢測,不粘鍋終以“無毒”畫上了句號。
不過,此次的蘇泊爾可能并非如特富龍事件中那般幸運。“我認為這次危機比上次更嚴重,目前并沒有更權威的報告,蘇泊爾方面也并未拿出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
一位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特富龍事件蘇泊爾覺得很冤,但蘇泊爾這次確實違反了相關規定。”似乎這次蘇泊爾將難過此關,無論它是感到多么的無奈與委屈。
行業替罪羊?
“蘇泊爾會感到很委屈,因為它的產品已經是行業內最好的了。生化檢測完全合格,存在爭議的是材質。但是低端的產品都會使用這樣的材質,否則成本過高。這已經是行業內的潛規則了。”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
蘇泊爾不銹鋼餐具錳含量超標并非個例。愛仕達、慶展等知名品牌的低端品牌也曾被爆出錳含量超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錳含量超標在業內早已是普遍現象。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指出,之所以采用大量錳代替鎳,是為了降低成本。目前錳的價格是1.3萬元/噸,而鎳的價格則高達13萬元/噸,價格上相差太懸殊。
事實也證明不合格產品多存在于低端產品中。哈爾濱市工商局的檢測結果也顯示蘇泊爾200元以下的產品幾乎全部存在問題。愛仕達、雙喜的不合格產品也存在于價格低廉產品中。
“如果按照正常的元素比例,成本將會非常高。在低端市場完全沒有競爭力,這也是行業競爭的結果。錳含量超標只是改變了物理特性,含量還是很低的,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一位原蘇泊爾員工表示。
行業內有不滿指出,所有低端產品都采用了同樣的材質,一些小工廠甚至使用更低劣的不銹鋼,為什么只曝光了蘇泊爾?為什么不一起下架卻讓蘇泊爾做替罪羊?
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對此種看法則表示完全不認同。“這并不能成為借口。作為行業老大,蘇泊爾更應該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則。著名品牌應使用更健康的原材料,應具有更好的品質。”
不過,他也指出,蘇泊爾覺得冤枉也情有可原。 [NextPage]“目前國內存在多個標準,國家在制定標準上有重合與打架的情況。并且錳元素的含量究竟應該多少,國內至今仍沒有參照標準。”
實際上,不久之前,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副教授丁毅就表示過,不銹鋼炊具業發展很快,新材質不斷涌現,國家的標準已嚴重滯后。但新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也并未能對行業起到完全的規范作用。
比如錳的含量上再次出現了爭議。蘇泊爾堅稱產品使用的不銹鋼材質滿足了衛生安全理化指標。但問題是,錳含量卻嚴重超標。
蘇泊爾的此種行為依舊是行業的潛規則,還是標準仍然滯后?目前并無定論。業內人士也希望,通過此事促進國家在標準上的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但值得一提的是,蘇泊爾面對危機的表現著實讓人失望。除了一味地堅稱產品質量不存在問題外,并未拿出官方更具權威性的結論。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認為,至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應下架該產品,體現了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
蘇泊爾已經不僅僅是國內知名品牌,早已上升為國際品牌。但面對危機上的落后與不成熟,難以與國際品牌形象相匹配,甚至可以說差之千里。
自“質量門事件”發生以來,作為大股東的法國SEB公司至今未向外界做出任何公開表態。
不見蹤影的SEB
2011年10月20日,證監會正式通過了控股股東法國SEB收購蘇泊爾20%股份的決議。這意味著,SEB將持有71.31%的蘇泊爾股權,是當之無愧的大股東。蘇泊爾也早已成為外資企業。
法國SEB是全球最大的小型家電用器和炊具生產商之一,業務遍布全球,收購蘇泊爾試圖占領中國市場。但國際知名企業卻未給中國留下良好的國際形象。
無論是質量門爆發之初亦或現在的持續發酵,蘇泊爾方面除了堅稱產品合格之外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倒是部分商超秉著負責任的態度主動下架產品。有商超介紹,在去年下架之后,蘇泊爾一直未有進行相關溝通。此次蘇泊爾更是表示,不會主動采取下架措施,拒絕退貨要求。
作為大股東的SEB卻一直未曾露面,其態度讓外界大跌眼鏡。特富龍事件發生,盡管美國杜邦不承認產品會對人體及環境有害,但依然同意對公司所在地美國兩個州的相關民眾支付最高3.43億美元的賠償。
而法國SEB表現出來的卻是社會責任感缺失,危機公關的落后與不成熟。“企業發生危機,應向公眾道歉,并提出整改措施。但蘇泊爾的危機卻在持續發酵。長期以來并未作出任何改變。國際品牌不符合國際形象。”劉步塵認為。
在他看來,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并非孤例。“之前日本的一家著名的家電企業發生產品問題,全球召回,唯獨中國沒有召回。說中國沒有這個型號的,怎么會這么巧?事實上,國際品牌對國內消費者一直存在著傲慢態度。”
更需要反省的或許還有國內的市場環境。“為什么國際大品牌到中國發展就變味?在其他國家發生類似的事件又是如何處理?國內的環境是否為它們提供了這種土壤?”劉步塵認為我國的法律法規亟須健全。 [NextPage] 試想當初,蘇氏家族出售蘇泊爾希望品牌做大做強。盡管收購備受爭議,但對收購后的蘇泊爾外界仍寄予希望,蘇泊爾在整體產品質量、生產工藝上將得到提升,向發達國家靠攏。
然而現實卻是,SEB控股下的蘇泊爾產品質量爭議不斷。二者之間的關系亦或必然,亦或偶然。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大股東的SEB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品牌為外資做代工,很多產品出口發達國家,采取發達國家當地技術標準,而目前蘇泊爾股東SEB對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采取的職業操守非常不同,以次充好,此次事件足以凸顯法國SEB真實的心理狀況,長此以往SEB很難在中國市場打開更大局面。
不知蘇氏家族面對蘇泊爾的困境有何感慨?
利益驅動出售蘇泊爾?
2006年,法國SEB要收購蘇泊爾所引發的爭議仍然令業內記憶猶新。是年8月,法國SEB集團開始與蘇泊爾進行并購談判。在對方開出豐厚的條件后,蘇氏家族經過考慮,決定出售蘇泊爾股權。
但此舉卻引發了炊具行業的集體抵制。隨后,愛仕達連同國內五家炊具企業聯合發表《緊急聲明》,反對此次收購。聲明稱,SEB一旦通過收購蘇泊爾將獲得市場壟斷地位,會造成民族品牌的消失以及惡性競爭。隨后商務部啟動反壟斷調查。
但原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郭京毅的一句,“一口鍋不影響國家安全”,最終使蘇泊爾并購案反壟斷調查獲商務部批準,后法國SEB集團成功控股蘇泊爾。但事后證明,蘇顯澤曾兩度行賄郭京毅130萬元。
目前,SEB持股已達到71.31%,創始人蘇增福套現十余億元也早已全身而退。其子蘇顯澤盡管尚未離開公司,但已相當于職業經理人的身份。
外界曾對蘇增福出售蘇泊爾的行為表示費解。從媒體對其創業歷程的公開報道中,也可體會到創業的艱辛,苦盡甘來之時卻拱手相讓。遙想蘇顯澤曾經的豪言壯語,“蘇泊爾要做世界第一”,如今卻淪為外資品牌,且質量問題頻出。
對于出售的個中原因,外界紛紛猜測。一種說法是與郭京毅落馬一案有關,而蘇氏家族的減持正是從此時開始。因蘇顯澤曾向郭京毅行賄,為淡化業界對行賄一事的關注,降低對蘇泊爾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才從公司中全身而退。
另一說法便是投資其他產業的需要。有媒體報道,蘇氏家族的隱退或與投資房地產有關。“套現也是現實需要。當時賣掉蘇泊爾,也是因為國內競爭環境惡劣,經營企業很累。交給SEB,或許可以讓企業發展得更好。”上述蘇泊爾前員工告訴記者。
不過,一位蘇泊爾前高管卻透露,完全是因為誘人的回報。“成功套現了十幾億,獲得了應有的回報。當初創業靠自己努力,其中酸甜苦辣定有體會。在商言商嘛,都是為了賺錢。無論是誰,只要能把品牌做大就是好事。”
該高管認為,小蘇(蘇顯澤)比較有遠見。“像國內制造業這樣的實體經濟哪有房地產賺錢啊,小蘇也估算了蘇泊爾的回報率,利潤并不是很高。 [NextPage]十幾倍的溢價有人購買當然是好事。套現也并不是因為資金的短缺。”
全身而退的蘇增福說,他要打造第二個“蘇泊爾”,主業為蘇泊爾衛浴。他認為,蘇泊爾不是朝陽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后國家會更加重視高科技,所以減持的資金將用于“蘇泊爾衛浴”。他說,SEB能掌控世界這個大市場,生存能力強,把蘇泊爾交給SEB是對的。
但是,在質量門風波中SEB的表現不知是否能讓這位創始人滿意?把蘇泊爾交給SEB真的是完全正確的嗎?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