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能源價格的上漲和全球電腦市場的變革,都在改變著IT企業的生產方式。惠普每年通過自有工廠和承包商生產5000萬臺電腦,但為了節約燃料成本,并盡快為企業客戶交付產品,該公司卻有很多大型臺式機是直接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和東京等高成本地區生產的。
“讓客戶在五天內拿到產品是很重要的。不僅如此,當地的客戶看到機器上貼著‘東京制造’的標簽時,也會感覺很自豪。”惠普PC和打印業務高級副總裁托尼·普羅菲特(Tony Prophet)說。他表示,惠普五年前供應給歐洲的臺式機多數都來自中國,但今天,該公司已經將生產轉移到捷克、土耳其和俄羅斯。
惠普專門針對企業客戶出售這些電腦。而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提及的在美國生產的Mac同樣是大型設備,盡管目前還不清楚蘋果是否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企業用戶。該公司的iPhone和iPad仍將在中國生產。
已經關注科技行業25年的羅布·恩德勒(Rob Enderle)表示,倘若庫克將蘋果的電腦組裝業務轉回美國,這些產品很可能是針對本土銷售的大型、低價值產品。
“像iPhone或iPad這樣的高價值產品則會成為更大的手筆。”他說,“庫克希望給蘋果帶來一些好消息。他不想讓人們認為,蘋果沒了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以后便開始衰落。”
最近幾十年來,電腦制造商一直在將制造業務轉移到海外。此舉最初廣受贊揚。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訪問都柏林市郊的Gateway工廠,并盛贊美國制造商在“凱爾特之虎”的科技崛起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該工廠2001年關閉,原因是Gateway選擇通過中國制造來節約成本。戴爾憑借在得州開發的精益制造技術異軍突起,但作為將制造業務整體遷往中國的一部分,該公司于2008年關閉了位于奧斯汀的工廠。戴爾位于北卡羅來納州溫斯頓塞勒姆市的一處工廠曾經獲得過2.8億美元的政府資助,但仍于2010年關閉,戴爾也向政府返還了部分資金。
早期的筆記本電腦多數都產自中國,目前仍然如此。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延續了這一格局。惠普每周都會有大量裝滿筆記本的集裝箱發往歐洲。
筆記本電腦的人力成本在零售價中的占比約為4%至5%,僅比空運成本略高。然而,隨著自動化的普及和運輸成本的增加,這種格局可能會很快發生變化。
雖然組裝零部件可以創造一些就業,但電腦的主要價值還是來自處理器和圖形芯片等半導體原件和顯示屏。該市場既有很強的全球性,同時又集中于幾個區域。
英特爾的多數處理器都來自俄勒岡、亞利桑那、新墨西哥、以色列、愛爾蘭和中國的工廠。其他芯片公司則自己設計產品,然后交給中國臺灣或中國大陸的大型工廠生產。電腦屏幕主要是在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工廠中生產的。
然而,蘋果iPhone和iPad所使用的特制玻璃卻是個例外,主要來自美國。
盡管中國擁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但隨著全新制造趨勢的崛起,機器人將進一步壓低成本。電腦中最有價值的零部件,也就是安裝了微處理器和存儲器的主板,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全自動生產。人類員工只負責安裝電池和清理屏幕等工作。
恩德勒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投入使用——多數都是由其他機器人制造的——組裝業務的區域性成本差異將會消失。“這將取代多數工人,盡管你仍需要一些人來管理機器人。”他說。(鼎宏)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