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睿鶇
網絡巨頭的這場群毆,已把數億無辜的用戶“拉下水”,用戶們被當成了“盾牌”,這不但給用戶帶來麻煩和不便,干擾了正常的學習與工作,而且也給網友娛樂休閑帶來郁悶和煩惱。有些客戶不愿忍受充當“出氣筒”角色,主動關閉了360或騰訊軟件,但由于現在電腦病毒嚴重,給用戶電腦安全構成巨大危險。顯然,兩家打著“保護消費者利益”旗號進行競爭,實際是在損害用戶的切身利益。
近段時間以來,企業間相互殘殺圖景不斷呈現在公眾的眼前,奶企的三方混戰剛剛消停,360和騰訊之間的摩擦又不約而至。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中,到底應遵循什么樣的倫理道德,是自己強大還是置對方于死地;究竟用產品說話還是用公關手段打垮對方;是以善制惡還是以惡制善;是自己的利益至上還是消費者的利益至上,等等。
毋庸置疑,企業間的競爭,在市場經濟的當下原本是正?,F象,但競爭必須有應遵守的法則和規矩,以及恪守的基本底線。這個規則底線則是,商家間戰爭不應把廣大用戶和網民裹挾其中,讓用戶成為人質;更不能為小團體利益,恣意損害網友和用戶利益,用網友上網不便的惡劣手段,來阻擊競爭對手。
具體到360與騰訊事件涉及的隱私權問題,盡管在今年7月1日出臺的《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隱私權的應承擔停止侵害等法律責任;同時,將隱私權歸為民事權益,隱私權和網絡“聯姻”在同一部法律中出現,在中國還是開天辟地??墒?,在中國的網絡侵權領域,究竟什么是侵犯網絡隱私權的行為,《侵權責任法》仍無具體界定。不僅如此,中國現有法規界定的侵犯隱私行為都過于籠統和粗泛。而在歐洲,歐盟委員會在1999年先后制定了《Internet上個人隱私權保護的一般原則》等相關法規,為用戶和網絡服務商(ISP)提供了清晰可循的隱私權保護原則。
很顯然,針對網絡巨頭群毆這起公案,依據現有法律作出權威公正裁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關職能部門有必要以360與騰訊事件為契機,盡快組織有關法學和網絡專家,對《侵權責任法》有關網絡隱私權的法條,打“補丁”進行完善??傊?,一句話:商戰可以,但用戶的利益應放在第一位,網絡巨頭切莫隨意拿網民充當盾牌。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