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遠
運營商到底會不會對微信收費?
“收不收費,這應該不是一個政府和運營商的問題,也不是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的問題,而是由市場來說話的。”3月21日,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就微信話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對此并未明確表態,而是表示應該交由市場決定。
此前有消息稱,工信部近期兩次召集中移動、中國電信、中聯通三大運營商和相關OTT企業召開內部會議,討論微信業務給運營商的短信、話音等傳統業務造成的沖擊,三大運營商準備向類似騰訊微信這樣的業務進行額外收費。
“愿意為流量買單的最后不一定只是消費者。就像800免費電話是被叫方付費,老百姓打電話是不收錢的。”黃曉慶提出,“那么未來會不會有類似800電話的免費數據流量呢?也許將來市場上會出現各種產品。”
在黃曉慶看來,OTT業務的發展,也將為運營商帶來更多的機會,并推動運營商轉型。而并非人們所認為的運營商是在借打壓微信阻礙歷史潮流。
對于向微信收費的話題,騰訊方面3月21日向本報回應稱:“我們的目標是跟運營商共贏,一起在無線物聯網時代提供更多的增值業務給用戶,而不是在基礎通訊服務上分一杯羹。在夢網時代,我們已經是運營商的緊密合作伙伴,在新的無線物聯網時代,合作的空間更大。”
至于近期有媒體盛傳“微信將向用戶收費”的傳言,騰訊方面予以否認,表示這“純屬謠傳”。
“OTT潮流不可阻擋”
關于微信等OTT業務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沖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曾明確表態,“OTT是一種技術進步,不可阻擋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奚國華的態度,其實也代表了運營商內部對微信等OTT業務其實已經有深刻認知。黃曉慶進一步表示,“運營商是不反對OTT業務的。老百姓喜歡,包括我們自己都喜歡,為什么要去反對呢?”
事實上,OTT話題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如果從1997年中國互聯網起步算起,互聯網作為承載在運營商IP網絡上的業務已經有十多年了。”黃曉慶說。
在固網時代,OTT問題也爆發過很多次,最典型的就是P2P(個人對個人)下載的問題。它占用帶寬資源的能力讓全球的運營商都為之頭疼。不少運營商也作出過限制P2P的決定。
但是,封殺行為也導致了用戶的抗議,或者轉而投入別的運營商懷抱。“有些需求是客戶的剛性需求,你簡單地去封它是絕對不行的。歸根結底是一個運營和管理的問題。” 黃曉慶表示。
而移動互聯網的OTT業務成為一個話題則是近幾年的事情,特別是微信出現之后,用了不到2年時間就吸引了3億用戶,并直接分流了運營商的部分短信、話音業務。
不過,在黃曉慶看來,運營商要“掐死”微信也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因為它代表了用戶需求的趨勢。同時,包括奚國華在內的運營商高層也多次表態,運營商并不反對OTT,未來大家可以做到合作共贏。
“微信占用60%信令”
那么,近期運營商對微信的不滿主要來自于什么呢?
黃曉慶認為,目前微信最大的問題在于設計產品環節,“他們的一些關鍵指標,與我們給它提的要求之間是有矛盾的。”
比如類似微信這樣“永遠在線”的應用,會不斷向運營商網絡發出“心跳”,這些“心跳”本身沒有任何流量,但是會占用運營商的信令通道,如果“心跳”過快過多,就會導致運營商的網絡出現問題,甚至癱瘓。
事實上國際上已經有不少這樣的案例。黃曉慶舉例說,2012年1月,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在東京地區的網絡發生故障,在持續四個多小時的故障期間,有252萬用戶受到影響。
NTT DOCOMO事后調查發現,激增的數據流量是導致網絡故障的主因。而產生大量數據流量的來源是一款可以免費語音通信的Android應用,會每隔3至5分鐘發送控制信令。一旦信令信道發生擁塞,就會引起“雪崩效應”,這些終端會不斷地重試連接,導致信令信道更加擁塞,最終癱瘓。
2009年12月,英國運營商O2也碰上過這一問題,8%的智能終端用戶產生55%的信令流量,導致倫敦一些用戶周期性無法撥打接聽電話。
這樣的問題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信令風暴”。在國內,雖然還沒出現過這樣嚴重的狀況,但是運營商已經開始面臨壓力。中移動方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微信已經占用了中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
換句話說,目前微信占用運營商資源過多,但卻沒有帶來與之匹配的流量收入,同時還有可能把網絡搞癱瘓。這或許才是引發運營商不滿的直接原因。
黃曉慶表示,關于收費話題,現在其實很多用戶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是,“老百姓已經為很多服務付了費,如果因為一些OTT的不規范影響到了他的付費業務,這也是個問題。”
“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
那么,微信有沒有可能和運營商共贏?
在黃曉慶看來,答案是肯定的,他表示自己最近也一直在對此進行調研,探討“什么樣的模式可以讓雙方共同發展。而不是一定要站到各自的對立面”。
黃曉慶告訴記者,單從技術的角度,中移動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就互聯互通、信令風暴等問題雙方一起坐下來協商探討。OTT擔心的是他們的用戶體驗問題,而運營商擔心的是網絡承載和更多用戶的基本體驗問題。
黃曉慶介紹說,在這方面中移動的互聯網基地已經提出了一套“永遠在線管理”方案。“比如手機上有10個在線應用,都產生心跳的話,對網絡會是很大的負擔。可以讓他們共用。”
中移動方面設想的第二點是,雙方可以進行資源共享,或者進行業務的互相推薦。中移動認為他們的4G網絡能很好地解決信令占用問題,從這個角度,或許微信還能反過來推動中移動4G的發展。
總而言之,“OTT公司和運營商之間要形成協商合作的機制。這種協商是不是會形成商業模式?最終還是要由市場來說話。”黃曉慶表示。
至于微信導致的運營商傳統短信、語音收入下降的問題,黃曉慶表示,運營商自身也應該轉變商業模式,比如流量經營就是很重要的一點。
但如果參照美國、韓國等國家的情況,中國移動用戶現在的數據使用量還很低,大約僅在100M左右。根據中移動發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中移動去年全面數據業務收入1663.48億人民幣,以7.1億用戶計算,平均每個用戶的月數據消費額不到20元。這意味著數據業務收入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黃曉慶判斷,如果未來隨著4G網絡的發展,中移動用戶的月平均數據消費量能達到2G的話,來自數據業務的收入將成倍的增長。這么計算的話,那些損失的短信、話音收入將不會成為任何問題。而用戶數據流量消費的增長,則恰恰將來自于微信等OTT業務的推動。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