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糾結
李健
編者的話/ 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按照方案規劃,2012年將是三網融合試點階段的最后一年。但由于監管缺失、主體缺失、權力與利益不明,沒有絕對的主導方,也沒有不顧一切的追隨者,2013年三網融合要想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似乎并不現實。
無盡的纏斗
董軍
三網融合因為牽扯太多的利益方,反倒像一場沒有主角的游戲。監管缺失、主體缺失、權力與利益不明,沒有絕對的主導方,也沒有不顧一切的追隨者。按照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中的規定,12月31日,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應該畫上句號,但所有人看到的只有省略號。
碎片
54家碎片式的試點,沒有給出一個有效的模式,更有很多城市的試點只有開頭、沒有進展。
按照三網融合時間表,2010年至2012年的階段性目標是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探索形成保障三網融合規范有序開展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同時,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也是試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間悄無聲息地滑過2012年12月31日24時,兩批共54個試點城市因沒有形成一個初步結論,而沒有試點工作得與失的總結。54家碎片式的試點,沒有給出一個有效的模式,更有很多城市的試點只有開頭、沒有進展。作為試點的一個成功,2012年9~10月份,工信部已經向12個試點城市的廣電企業發放了電信業務牌照。與此同時,廣電總局正式發文批復同意中國電信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IPTV傳輸服務和手機電視分發服務等3項業務的申請。
試點的另一個成果是國網公司的組建方案,在歷經數稿后終于得到國務院的批準,第四大運營商呼之欲出。原本板上釘釘,國網公司于2012年年底掛牌,結果再次難產,可能要拖到2013年3月以后掛牌。
在政策層面也只有小的突破,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廣電總局、科技部及相關地方政府等都陸續出臺了不同的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相關文件、綱要、規劃等,“但對于政策、規劃、綱要各方面的細節仍需要有一個解讀,進而讓基層參與者能夠有章可循。”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認為。
最大的突破是各界的認識,經過近三年的曲折試點工作,目前相關各方(如電信運營商、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等)在纏斗之后,都紛紛意識到三網融合是一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作為電信運營商和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要清醒的認識到,在三網融合沒有真正全面成熟并鋪開的背景下,合作關系是要大于競爭關系的。”
截至2012年12月31日,試點工作結束,但官方并沒有形成結論。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楊崑在近日一次會議上提供了一組數字:三網融合的54個試點城市遍布全國,覆蓋人口超過3億人,試點階段累積了4億網絡視頻用戶,近2200萬IPTV用戶,1.2億~1.6億的數字電視用戶,有超過1億人通過手機收看視頻。吳純勇認為,這只是理論“覆蓋數字”,與“實際應用用戶數”有很大的差距。
強推
隨著三網融合試點的推進,勢必會促使運營商、個人用戶等不斷針對自身的網絡、終端等進行更新換代。
即便步履蹣跚,但無論從國家戰略,還是從用戶需求的角度,三網融合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從產業鏈看,隨著三網融合試點的推進,勢必會促使運營商、個人用戶等不斷針對自身的網絡、終端等進行更新換代。為此將會給類似于光纖、終端及機頂盒、CA智能卡、電影、電視劇、游戲、電視機等諸多產業帶來利好消息。
從大眾生活層面看也會有諸多變化。首先,有可多選的運營商。用戶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去選擇不同類型的運營商;其次是價廉物美的產品,作為運營商會推出捆綁式的套餐業務,普通大眾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手機、固定電話、寬帶等業務;最后是超值的服務,運營商經營的產品或者業務豐富之后,普通大眾可以一站式的享受到超值的服務。
國網爽約
董軍
突圍關鍵點:
國務院為了實現2010年制定的三網融合試點目標,強力推動組建國網公司,相關的籌備工作才開始逐步恢復。但廣電系統內部都明白,那份被批準的框架式的組建方案,由于各省網資產還未整合到位,操作起來將困難重重。
看到一點曙光,也感到更大的阻礙。幾經周折,國網公司的組建方案最終獲得了國務院的批準,但并沒有如約在2012年年底正式掛牌,所以國網公司組建的細節并沒有對外公布。在三網融合不可逆的大趨勢下,國網公司的行進速度是廣電系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所有人都知道國網建立的緊迫性,但推動起來依然是舉步維艱。
廣電系內部認為掛牌推遲的主要原因是人。
2012年10月29日,廣電總局新任命公布,河北省原副省長聶辰席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而國網公司一直的推動者、廣電總局原副局長張海濤因為年齡原因,將調至其他部門。據悉,在兩年多以前開始著手制定的最初方案中,張海濤是國網公司的領導者。廣電系統近十年間網絡改造、網絡整合等產業化的過程,都是在張海濤的分管范圍之內,他是最熟悉實際情況的領導,在各省網公司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在廣電系統內部有一種聲音認為他是年齡“到點了”,所以退居二線。但還有一種說法是國網公司的級別沒有定論,資金缺口巨大,內部產權太過復雜,整張網絡整合困難重重,張海濤并不愿意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
整合到底有多難?看一個例子。2011年12月27日,電廣傳媒因開展重大資產重組開始停牌。2012年7月6日,電廣傳媒公告重組預案并復牌。11月13日,再次公告,重組擬購買的資產審計工作已經完成。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將實現電廣傳媒對湖南有線電視網絡的深度整合。
電廣傳媒擬換股吸收的股權包括64家局方股東持有的湖南省有線電視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和33家局方股東持有的33家地方網絡公司股權。屆時,電廣傳媒將直接或間接持有有線集團100%股權,間接控制64家地方網絡公司及省網公司,同時直接持有33家地方網絡公司100%的股權。而上述共計97家局方股東將持有電廣傳媒上市公司股權。
股東構成極其復雜是有線網絡整合的最大難題。“開股東會來了100多個股東,每個人發表一下觀點,三天過去了,還沒有講到主題呢。”一位市網公司的老總抱怨。
不僅網絡嚴重分割,被切分成一塊一塊的小網也并沒有健全的“肌體”。吳純勇一年當中跑了很多個試點地區進行調查,他發現各地方廣電系統的數字嚴重缺失,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真正的將自身生存狀況以獲得數據的形式對上公布出來。有線行業及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報這種信息的不透明以及其不公開化行為或多或少會讓社會各界對中國有線行業的發展及其現狀多了一些誤解。試點地區在其公報中只用一句話來概括廣電行業一年的發展狀況,而且措詞模糊。對于各地有線電視行業一年的收入、業務數量、用戶總數等都沒有明確的介紹,甚至有些地方,只談電視臺、電臺哪些節目獲獎,對有線電視行業只字未談。
國網沒有掛牌,但地方公司的上市沖動沒有停止。2012年12月,湖北廣電(000665.SZ)借殼上市。同年11月初,杭州華數傳媒(000156.SZ)登錄A股市場,預計2013年3月底前完成浙江縣級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加入,未來5年內,全省整合完畢的省內資產將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至此,已上市的地方廣電網絡公司已近十家。這就意味著國網掛牌開始整合時,將至少涉及到十家上市公司的資產。
有廣電業內人士表示,據知情人士透露,受制于各省網資產整合的困境,廣電總局內部對國網公司的成立也開始逐漸喪失信心,其籌備曾經一度陷入停滯。不過,國務院為了實現2010年制定的三網融合試點目標,強力推動組建國網公司,相關的籌備工作才開始逐步恢復。但廣電系統內部都明白,那份被批準的框架式的組建方案,由于各省網資產還未整合到位,操作起來將困難重重。作為三網融合的主體之一,國網必須要突破,但突破的方向還沒有找到。
試點亂象
董軍
2012年12月12日,電廣傳媒旗下的湖南省有線電視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湖南有線”)和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簡稱“中國聯通湖南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拓展三網融合“藍海”市場。公司同日公告,收到湖南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公司投資37.27億元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
這種由廣電和電信企業合資的模式,此前在其他一些試點地區也被采用過,比如武漢就是由武漢廣電與中國電信合資。
雙方在2010年12月就已經簽約,原本的設想是廣電與電信從競爭走向合作,但后來的進展并不如愿。“合資公司各占50%、董事長與總經理雙方輪流做”,這是對武漢合資公司模式最為形象的注解。一開始雙方準備注資2.2億元,但最后只落實600萬元。在這一合資中,處于弱勢的武漢廣電較為積極,但中國電信方面并沒有太多動力。雙方的合作后來全無聲息,沒有下文。
這種合資模式很難看到成功的希望,因為主角缺位。地方廣電公司和電信公司分別存在,這家合資公司是誰的利益代言人?誰都代表,就意味著誰都不代表。沒有主角的游戲,肯定無法長期進行下去。
另外一種普遍存在的試點模式是地方廣電與電信企業捆綁銷售,即三網融合套餐模式。比如上海移動與東方有線在上海地區推出“聯合套餐”,東方有線提供高清合家歡套餐、點播、回看節目等服務,上海移動則提供通話時間、贈送購物卡等,獲得的新用戶雙方通過分賬實現各自的收入。
中國移動缺乏固網資源,所以在與地方廣電的合作上較為積極。這種合作雙方有互補的性質,可以實現雙方利益共贏,所以在多個試點地區都嘗試了這種形式。但這只是一種單純的捆綁銷售的模式,并沒有在三網融合方面做出多少創新。
杭州的華數傳媒,是公認的三網融合比較成功的模式。杭州模式實質上是廣電運營商主導下的IPTV發展模式,得益于杭州廣電和杭州網通在資本層面上的深層次合作,華數傳媒可以運用有線網和IP網兩大網絡,在有線電視數字化的同時推廣IPTV交互電視,步伐領先其他有線運營商,成功的商業化運營也使得杭州地區的數字化率、互動電視訂閱比例、用戶ARPU值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互動電視也成為除基本收視費之外的重要業務增長點。雖然杭州模式較為成功,但業內人士認為杭州廣電與杭州網通的深層合作,很難在其他地區復制。
回顧過去兩年多的試點,地方廣電與電信簽署了不少戰略合作協議,有的推出了打包式的套餐服務,有的成立合資公司,也有的嘗試跨屏融合業務。但始終圍繞非核心業務及非重點區域展開三網融合試點,對于極為敏感的集成播控權及固網資源領域,雙方并沒有嚴重跨線。
吳純勇認為,試點的展開并沒有真正理解三網融合的內涵及其長遠意義,廣電和電信運營商并沒有在具體的三網融合試點業務層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資金,進而造成在業務創新方面沒有任何建樹。
智能電視在2012年掀起不小的風波。國際上有蘋果和谷歌在引領智能電視,國內除了各電視廠商開始推智能電視,作為IT領軍企業,聯想也推智能電視,互聯網企業樂視和小米也先后涉足。智能電視被認為是三網融合創新的一個重大突破。聯想和樂視的智能電視方案在給用戶提供全新應用體驗的基礎上,并沒有損害原有的廣電和電信運營商的利益,而小米盒子的最初方案則繞過廣電的思路,在上市一周之后即被叫停。
雖然到目前為止,官方并沒有給出試點第一階段的結論,但2013年試點一定會更大面積鋪開,試點的深入程度也將加深。簡單的合作、合資不是三網融合的實質內涵,創新的應用模式將會引領下一步三網融合的方向。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