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廣電總局副局長,國網籌建推手張海濤退“火線”
“第四大運營商”失舵難產
原定于去年年底掛牌的國家級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再度推遲。意在與中國電信、移動、聯通同臺競技的“第四大運營商”呼之難出。
日前,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國網”)成立的原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正式出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長,此番調動后,張主政國網可能性已不大。廣電專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向南都表示,受制于人、財、物,國網掛牌暫無時間表,而即便掛牌,真正要將所有的省網整合進來,估計還需要5年時間。
人財物多重困擾
國網籌建至今已有3年,是三網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廣電規劃,國網掛牌成立之后,將逐步對各地方廣電資產進行整合,成為全國范圍內有線電視網絡和三網融合的運營主體,最終具備寬帶網絡運營等業務資質。也被外界稱作繼移動、電信、聯通后的“第四運營商”。
去年11月,國務院正式下發國函184號文件,同意由財政部出資,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注冊資本45億元,組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國網籌辦現在仍處于籌備組階段,籌備組包括廣電總局、市局單位、貴州北京廣東等在內的部分地區的廣電局,來來回回多次折騰仍舊是處于籌備階段。”融合網主編吳純勇說,中國廣電的組建方案雖然得到高層批復,但是其級別、領導班子和權力歸屬等問題尚未解決,再加上高額資金缺口、內部產權復雜、部分有線網絡公司上市等因素存在,使得各省廣電網絡整合困難重重。
即使掛牌,要完成整合也絕非易事。首先是資金短缺。據計算,全國廣電網絡的總體資產評估價值約為1500億元,凈資產700多億元,中國廣電用45億元的啟動資金去完成對各地廣電網絡的市場化整合,難度不言而喻。
各省廣電主體過多也是一個難題。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以前全國地市級以上的廣電運營商超過250家,如果算上地市級以下的鄉鎮級廣電運營商,最高峰時總數曾達到3000家。諸多主體之間的利益博弈紛繁復雜,物理網標準不一、資費各異等情況也成為繞不開的現實。
吳純勇說,組建國網公司,原本是希望其能夠在三網融合試點工作中逐步壯大起來,并真正在固定電話、寬帶接入等業務層面,與現有的三大電信運營商產生一種競合關系。現在一直推動國網成立的張海濤出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長,對于某些地方的有線電視網的信心會有所影響——— 張此前是國網董事長的熱門人選。
三網融合之難
三網融合意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相互滲透——— 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廣電企業可經營增值電信業務;而國有電信企業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下,可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互聯網視聽節目信號傳輸、IPT V傳輸服務、手機電視分發服務等。
國務院此前公布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內的54個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但回顧過去兩年多的試點,地方廣電與電信簽署了不少戰略合作協議,有的推出了打包式的套餐服務,有的成立合資公司,也有的嘗試跨屏融合業務。但始終圍繞非核心業務及非重點區域展開三網融合試點。在IPT V等重要融合業務上,雙方都固守陣地,不肯放開核心的業務,所以IPTV雖經歷多種模式和試點都停滯不前。
“試點的展開并沒有真正理解三網融合的內涵及其長遠意義,廣電和電信運營商并沒有在具體的三網融合試點業務層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資金,進而造成在業務創新方面沒有任何建樹。”吳純勇直言,三網融合今年要想進入全面推廣階段恐有難度。
南都記者 汪小星 實習生 李冰如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