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雖然之前曾經有很多公司嘗試過智能手表,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但由于蘋果曾經多次在其他企業失敗的市場取得過成功,因此完全有可能延續輝煌,憑借iWatch開辟新的市場,并有望成為iPhone后蘋果的又一棵搖錢樹。
以下為文章全文:
智能手表
沒有幾個科技預言的命運像《至尊神探》里的迪克·特雷西(Dick Tracy)的那塊手表那么坎坷。自從這位犯罪終結者在1946年首次戴上他的收發兩用無線電設備后,各大企業已經投入了巨資,生產了各種各樣的腕式電腦,但卻均未獲得消費者認可。
先是卡西歐在1970年代推出的計算器手表,再是精工在1980年代發布的迷你鍵盤手表。微軟也在十年前推出了一款上網手表。但這些模仿科幻小說制作出來的產品,卻都沒有引起公眾的興趣。雖然索尼仍在銷售一款129美元的SmartWatch,能夠發送電子郵件和Twitter消息,還能播放音樂,但銷量卻并不大。
這一次,輪到蘋果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組建了一個大約100人的團隊從事智能手表的開發,并有望于今年秋天推出。除了看時間外,這款手表還有可能充當iPhone配件,方便用戶不用從口袋里掏出手機,即可接打電話或查看地圖。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信息顯示,蘋果自2001年以來已經申請了至少79項包含“手腕”(wrist)這個詞的專利,其中一項還配有柔性屏幕,并由動能裝置供電。
超高毛利
彭博社旗下研究機構彭博研究(Bloomberg Research)分析師阿南德·斯里尼瓦桑(Anand Srinivasan)表示,蘋果此舉絕不只是傲慢使然。倘若蘋果真能說服大眾消費者將iWatch作為傳統手表的替代品,就將在這個毛利率高達60%的行業獲得不俗進展。這一毛利率是電視機的4倍,甚至可以與蘋果最賺錢的iPhone業務媲美。
Oracle Investment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勞倫斯·巴爾特(Laurence Balter)表示,iWatch有望實現與iPhone類似的毛利率,即50%,并有可能在6個月內賣出5000萬塊。耐克前全球創意總監斯科特·威爾森(Scott Wilson)表示,一塊125美元的運動手表的材料成本可能不到50美元。
花旗集團分析師奧利弗·陳(Oliver Chen)則預計,整個手表行業今年的銷售額有望超過600億美元,“這可能為蘋果創造60億美元的機會。”他認為,蘋果的關鍵是設計出“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產品。”
競爭對手
蘋果此前就曾經在其他企業失敗的市場取得過成功。iPod誕生前就有數字音樂播放器,iPhone之前早就有智能手機,而iPad之前也已經出現了平板電腦。不過,蘋果并非唯一一家覬覦可穿戴計算市場的公司。
總部位于帕羅奧爾托的創業公司Pebble Technology將推出一款150美元的智能手表,目前已經收到數萬份訂單。這款智能手表可以通過無線方式與智能手機相連,從而顯示來電,或是預覽電子郵件和短信。Pebble Technology的手表可以兼容蘋果和谷歌的平臺。創業公司Martian Watches和Meta Watch也在出售類似的產品,而另一家創業公司Smartfitty同樣計劃推出一款智能手表。
傳統手表制造商似乎對自主開發智能手表興趣不大。Fossil CEO考斯塔·卡特索迪斯(Kosta Kartsotis)在上月的電話會議上稱,雖然該公司曾經考慮生產智能手表,但最終認為,真正賺錢的還是傳統手表。
提振股價
蘋果可能借此提振股價。自從去年9月觸頂以來,由于iPhone銷售勢頭放緩,加之來自三星等對手的競爭加劇,導致該股下跌逾三分之一,目前在425美元左右。由于蘋果首席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非常喜歡奢侈手表,因此開發智能手表似乎是他一直以來的一大夙愿。威爾森表示,早在2005年左右,艾維就派他的團隊前往手表工廠參觀,并讓威爾森送給他一整盒耐克運動手表。
艾維尚未對此置評。
目前還不清楚,蘋果能否說服其他人與艾維為同樣的夢想奮斗,尤其是當他設計的手表只是一款配件、仍要借助手機來完成很多功能時——例如打電話或發Twitter消息。
不過,美國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分析師馬歇爾·科翰(Marshal Cohen)表示,如果有哪家公司能夠完成這一目標,那肯定是蘋果。“他們的確有機會讓所有的手機用戶再買一塊手表。”科翰說。(鼎宏)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