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4月27日曾刊登《“聯通”的最后10米》一文,被多家主流財經網站轉載,但反映北京聯通[微博]公司的寬帶提速服務問題至今未見答復,這讓用戶老甄頗有些煩惱。
從申報至今,雖然北京聯通公司的光纖寬帶已鋪到老甄家的樓層配電室,再有10米線就能入戶,卻因施工的原因遲遲不能入戶。
聯通客服這樣忽悠用戶:“公司可以拉線,但需要您自己打孔,因為聯通公司打孔不專業。”負責施工的外協公司的答復則干脆明了:“要施工就得打兩個孔,很麻煩,我就是管你們這個小區安裝的,改不了,再打一百個電話也沒用。”
店大欺客,雖然對聯通的服務嚴重不滿意,但老甄別無選擇,現在還得用聯通的寬帶上網,因為聯通已經形成了天然的壟斷。
5月北京一家地方主流媒體報道:“北京聯通寬帶提速:淘汰低于2M產品,最高可體驗百兆”,為北京聯通的壟斷提供了數據佐證:據北京聯通介紹,截至目前,北京聯通光纖覆蓋到534.2萬戶,約占北京住戶的77.4%;北京聯通寬帶用戶數達433萬戶,其中光網用戶占寬帶用戶33.7%。
根據文中表述,所謂“光纖覆蓋”指的是電信運營商已將光纖設備布進小區。
5月上述媒體還有一篇報道:重磅:北京寬帶提速遇最后一公里難題。這里轉文如下:“3.03Mb/s,北京的平均網速不僅與國內平均網速最高的上海(4.32 Mb/s)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就算是與全國的平均水平2.94 Mb/s相比,也只是稍微超出,在國內的所有省份中,北京的平均網速排在上海、福建、浙江、山東、江蘇、江西、安徽之后,位居全國第八位。”
雖然如今的北京寬帶市場上,有聯通、電信、長城、寬帶通、鐵通等多家運營商,但受原有市場格局影響,北京聯通仍然一家獨大,甚至可以說北京聯通的寬帶發展決定了北京市的寬帶發展水平。而全國倒數第二的排名也讓北京聯通很受刺激。
該報道引用了北京聯通公司人士的觀點:從光纖覆蓋到最終光纖入戶,正是運營商當前遇到的一個主要困難,也就是“最后一公里難題”。
這篇報道得出結論:北京寬帶用戶網速低,是因為光纖入戶率低,光纖入戶率低是因為“纖易鋪小區難進”,小區難進是因為沒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聯通公司遇到小區物業的“壟斷”刁難。
本來已經壟斷70%以上寬帶市場的聯通公司,抱怨眾多小區物業公司的壟斷,這讓人想起了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獅子王”的故事,獅子遇上土狼,正所謂:好漢難敵四手,餓虎還怕群狼。
北京寬帶因何提速慢,是聯通公司說的“最后一公里”,還是用戶感受到的“最后10米”?“獅子有獅子的哲學,羚羊有羚羊的道理”,恐怕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但北京聯通如果只是拿著“最后一公里”的說法跑馬圈地,對于用戶“最后10米”問題的解決則挑肥揀瘦,這樣的寬帶提速只能幫助聯通實現對市場的“包圓”,增加壟斷優勢,對于用戶來說,只能意味著對寬帶服務的選擇空間更小。
或許電信運營商的局部壟斷在所難免,業內專家項立剛[微博]提出“壟斷的義務”的理念。幾年前他就認為,北京聯通在北京的寬帶市場占有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傳統原因造成了北京聯通的壟斷地位,但通信是一種普遍服務,占有壟斷地位就意味著要承擔普遍服務的義務。
對于很多具有壟斷優勢的大國企來說,的確不能忘記自己“壟斷的義務”,就像郵政企業,既要完成大城市報刊郵發這樣的賺錢業務,也要做好基本服務,諸如不計成本、翻山越嶺把一封平信送到窮鄉僻壤。
日前,北京聯通公司向媒體承諾:從6月1日起,對于光纖已覆蓋小區的客戶,將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光纖改造。
看來,老甄遇到的“最后10米”問題又有了解決的希望。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