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彩電企業希望通過互聯網電視打個翻身仗再大賺一筆的愿望看來已經落空了。由于在互聯網電視上的“傾情”投入還沒有得到理想的回報,目前各家企業都出現資金吃緊的情況。
集體出現現金流緊張
同方股份日前發布公告稱將發行8億元短期融資券。這離其發布半年報僅僅一周時間,上半年同方股份業績并不好看,主營業務收入64億元,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大減24.1%。記者未能證實這8億元的具體用途,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半年賺錢不多,同方“手頭”肯定不寬裕,融資是為了緩解現金流緊張的問題。該公司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同方股份經營業務產生的現金流為-6.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億元。
而與其同樣缺錢的還有TCL。近日TCL多媒體與中國銀行及渣打銀行簽訂信貸融資協議,通過此項協議TCL將獲得一筆最多可達1.2億美元的4年期有期貸款。此外,長虹今年上半年現金流為-14.7億元,與去年的-2.48億元相比,更加緊張;康佳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196萬元,而去年上半年為9000萬元。
曾瘋狂下注互聯網電視
不難發現這些缺錢的企業都是在互聯網電視戰略上比較激進的企業。
上半年,彩電“新生代”品牌清華同方希望通過互聯網電視一炮走紅的意圖非常明顯。早在今年初,同方就與央視下屬的中國網絡電視臺達成戰略合作。而TCL是國內首個提出“互聯網電視”概念的企業,2009年初TCL率先停產非互聯網電視,并在地鐵廣告位和各類媒體投放大量互聯網電視的廣告。TCL當時更是對媒體宣稱“互聯網功能會逐步成為平板電視產品的標配功能”。
創維、康佳、長虹也迅速跟進,先后停產大尺寸的非互聯網電視。創維還投入巨資與迅雷合作自建內容平臺,推出電影點播、聊天等豐富的網絡功能。當時企業投資一哄而上的瘋狂景象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嘆“互聯網電視時代的來臨”。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向記者表示,國內企業在互聯網電視上的高歌猛進不足為奇,國內企業在電視核心技術上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所以希望制造一個新概念在與三星、索尼等跨國巨頭的對抗中打個翻身仗。
互聯網戰略并非徹底無望
不過,為什么企業集體失算互聯網電視戰略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監管問題,互聯網電視自面世以來,就在廣電、工信兩大部門的斗法中變得無所適從。去年8月,廣電總局叫停互聯網電視,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代表企業上書后終獲得松綁。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今年4月廣電總局又下發兩個規范性文件要求廠商對互聯網電視內容終端只能植入一個集成牌照商的平臺,家電廠家原來為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所投入的大量資金由此付諸東流。而內容運營牌照又遲遲沒有頒發,互聯網電視的發展只得告停。
另外,互聯網電視內容達不到消費者預期和性價比較低也是其不能被消費者認可的另一大原因。劉步塵認為,互聯網電視的網絡功能有限,和普通電視差別不大,名不符實是其不能為廠家盈利的主因。
近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面對媒體時就坦言,上半年彩電業務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產品規劃出現了失誤,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互聯網電視,而在被視為大勢所趨的LED電視上“走慢了”。
不過,企業在互聯網電視上的投入也不會“白扔”。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認為:“還沒想象的那樣悲觀。企業在市場培育期收不回本很正常。”他表示,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電視發展肯定是大勢所趨,如何產生新的內容盈利模式是企業關注的重點。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