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今年清明節前一周,中國市場銷售了首臺3D電視,經過大半年后到“十一黃金周”期間,3D電視占整個平板電視的零售額已達到5.1%。而來自奧維咨詢的推算數據也顯示:2010年中國市場的3D電視零售量將達到10萬臺,預計2011年這一數字將超過200萬臺。
中怡康監測報告還表明:當前,3D電視銷量主要集中在46寸和55寸兩個規格上,但42寸和40寸等規格的3D電視也開始銷售。海信、TCL、長虹、康佳、創維等均已加入3D電視的產品研發和推廣中。
3D電視:市場風生水起
今年以來,3D電視在上游面板廠和外資整機廠的推動下,迎來了快速發展,僅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就超出了預期,令許多企業大呼意外。
在中怡康監測的全國413個城市零售網絡中,目前有3D電視銷售的城市數量為356個,覆蓋率為86.5%,目前這一數據還在增加中。銷售區域的快速擴展意味著,來自企業、商家、消費者對于3D電視的接受度大幅度提高。
發端于三星、索尼、松下等外資企業力推的3D電視,自今年年初進入中國市場銷售以來,近半年來一直面臨著價格、內容等方面的瓶頸,遭遇了“推而不廣”。不過,今年“十一黃金周”則成為3D電視在中國市場發展的轉折點。《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就在十一期間,以TCL為代表的中國彩電企業,集中而高調地大規模切入3D市場,快速推動3D產品量產上市,以更成熟的技術和更超值的價格將3D電視駛入市場發展的“快車道”。
此后,長虹、海信等國產品牌紛紛跟進,以價格、產品、營銷等多重優勢將外資品牌拖下水,讓外資品牌紛紛下調3D電視市場價格,推動了3D的平民化普及。
對此,彭煜指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如此眾多的國內企業全力參與,在中國彩電發展史上前所未有,這必將帶來3D電視在中國前所未有的發展。”
據悉,TCL已完成對全國100多個主要城市的3D電視鋪貨,并形成了55寸快門式、65寸偏振光式等主力產品的量產和銷售,是全球惟一橫貫三大主流3D技術并進入大規模量產的彩電企業。
不過,奧維咨詢研究總監趙茂軍則指出,“從3D電視未來發展來看,隨著低價3D解決方案的推出,制約3D發展的價格因素將被解決,而片源、3D效果等關系著消費者體驗的因素短期內將不會有大的突破,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
小路包抄:突破技術價格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企業通過在產品價格上的發力,獲得了在3D電視上的暫時性領跑。不過,面對外資企業多年來在產品技術上的雄厚積累,如何實現國內企業在3D電視市場競爭中的全面領先,實現“后來者居上”,成為當前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新命題。
對此,趙茂軍指出,“3D電視的競爭力可以分解為技術、品牌、價格、內容整合四個方面來支持,國內品牌要想在3D市場贏得競爭力,價格和內容整合是短期內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但考慮到使用習慣,未來裸眼3D電視應該是存在的一個機會點,中國企業能否著眼布局,實現后發優勢,掌握核心技術成為中國在3D產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當前,全球3D電視基礎技術已呈現中、日、韓同步起跑的局面,但在3D應用技術方面,TCL、海信為首的國產品牌優勢明顯。TCL多媒體相關負責人坦言,在3D電視上,外資企業最擅長的“技術戰”正在被TCL“學以致用”。
據悉,兩類3D互聯網電視均配備了業內領先的3D解碼引擎,在“2D轉3D”采用逐點分析技術,轉換效果自然逼真,播放格式兼容性能更強,可以播放當前市面所有3D視頻格式;同時,還都配備了領先的HDMI 3D接口,擁有USB3D藍光解碼功能,能兼容更多娛樂設備。而防頻閃、防影像串擾、防眼疲勞等技術的應用,極大改善了 3D 電視觀影的舒適性和健康性。
與外資品牌在3D互聯網電視上無所作為的情況相比,TCL、長虹等國內企業將互聯網電視技術的應用優勢成功嫁接到3D電視上來。據了解,TCL 3D互聯網電視已開通“3D影院”,免費提供3D影片供用戶下載觀看,同時,協同超強的2D轉3D逐點轉換專利技術,TCL 3D電視有效破解了3D內容缺乏的發展瓶頸。
當前,中外企業圍繞3D電視的較量逐漸明朗化。應用技術提高,“3D+互聯網”模式支持的內容并進,中國企業有望在3D電視上演“小路包抄”,打破彩電業近20多年來的發展定律,實現技術性崛起。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