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家電行業作為中國最成熟的產業之一,那么其在公益活動中該怎樣走向成熟,起一個先鋒模范的作用呢?這也值得眾多家電企業商榷,因為現今的公益,很多企業往往是“一錢了事”,但往往很多企業是捐了錢,但是取不到公益的效果。
筆者認為,在現今中國家電企業,對于公益的興奮點,不應該停留在“捐不捐、捐多少?”而我們家電企業更應該看到的是另一面——捐給誰?捐什么?怎么捐?真正做到讓“公益落地,成為大善”!例如此次雅安地震后,長虹家電應需所捐,提供的太陽能移動電視300套和1000套直播衛星接收機,還有長虹生產的高強度LED手電筒、高能應急燈、長動力電池以及移動電源太陽能燈1萬2千余支等等物品。這些地震后及時所需的物品,往往比錢會更顯得有實際價值。而美的集團更是把此次地震公益活動,延續到內部員工身上。美的集團表示,凡是員工家庭、直系親屬所在地級市范圍內,因地震出現房屋坍塌及人員傷亡情況的,集團將給予員工帶薪探親假期和路費補助。這些多維度的地震家電公益往往比“一捐了事”來得更有價值。同樣,在此次地震后,還擁有很多的家電代理商、合作伙伴,是不是也需要得到家電公益的惠及,我們家電企業能否擔當起來。
現今,在每次自然災害發生時,無論是在災害發生之后的募捐,還是在慈善晚會中的捐助,中國許多家電企業還是停留在——拋出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沒有將捐“款”,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發展成為行之有效的關心活動。而此次雅安地震,娃娃哈集團的公益行為,就值得家電企業學習。因為當大家都在關注地震期間之事,宗慶后就關注到地震的災后重建工作,娃哈哈除了從四川就近的生產基地,緊急調度了百萬瓶的瓶裝水、飲料和八寶粥等救急物資,第一時間運往災區。更重要的是聽說災區房屋損毀嚴重無法居住,娃哈哈將再為地震災區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專項用于支持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初步計劃是為200戶受災居民提供每戶5萬元的房屋重建資金,爭取在“冬天”到來之前讓雅安人民住上溫暖堅固的新房。
家電公益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特別是在未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劣發展,自然災害的不斷增加,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條件的家電企業,可否建立起企業自身的“公益隊伍——自然災害救援隊”,就可以有組織、有專業地參與每年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救援活動。并且讓公益植入家電企業發展的DNA中,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讓企業公益事業發展壯大。因為公益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企業的重要一環,做好企業公益,就會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在不斷地價值延伸。
(洪仕斌: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