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啟:即需即供可有效化解歐美債務危機
發表時間:2011-09-01 點擊量:859 來源:
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歷史性的首次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歐美債務危機加劇了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歐美債務危機對全球家電業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家電企業能否從歐美債務危機中發掘商機?請看本期《家電縱深》:歐美債務危機加劇家電業滯漲。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家電縱深。8月5號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歷史性首次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3A級下調到AA+級,歐美債務危機家具了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歐美債務危機對全球家電企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和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老師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羅老師,您覺得這種下調是對全球家電產業整體的走向應該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羅清啟:債務最終會反映到什么問題?可能一般的對債務的問題搞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覺得,債務問題最終會落實到匯率上面去。再一個,落實到需求方面去。比如現在整個的金融市場,資產的價格不穩定,導致人們心里的恐慌,對于未來預期的悲觀化的預測。這里會讓全球的消費者產生相對飽受的購買欲望。另外,比如通貨膨脹這種東西,確實推高了成本之后,確實也沒有購買力去搞,一是購買力不足,第二是對未來的預期不足。我覺得債務的問題會導致需求面急劇減弱,對未來的預期不看好。再一個,導致匯率價格紊亂,再一個問題是資金流混亂。舉一個例子,評級一出來之后,全球股市大跌,增發了好多的錢。另外,大家說,現在我有一些錢,比如我從股市里面撤出來,撤到大宗商品里面去,還是撤到黃金里面去,還是撤到原油里面去,導致資金流的不穩定。資金流不穩定會導致材料價格、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都不穩定。所以現在說,如果我們開一輛車,做企業經營的話,高速公路路面比較平,我們關注你左邊和右邊的車,你要超車或者被別人超,你只要做好準備,不碰別人的車,或者讓別人的車碰不到你就可以了。因為它很順暢,不顛簸。但是現在問題是什么?現在在債務危機發生之后,基本上你開輛車都是劇烈顛簸,路不好走了,路不好走肯定速度提不起來。你忙一天,沒有什么收益,不做工,就像北京,城市的交通狀況,如果堵車的話,效率很低。這對企業的考驗是很大的。
主持人:從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家深受高失業率、高物價的影響。在中國,其實物價也有一定的上漲,銀根緊縮,企業發展的比較艱難。這樣的經濟形勢對中國家電產業出口和內銷應該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羅清啟:我覺得對出口和內銷的壓力都會加大一些。為什么?因為需求少了嘛??赡芪覀冊趪鴥龋麄€供應壓向國內?,F在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因為出口量比較少,所以,大家為了出口更多,就要去把價格壓下來。但是,價格壓下來有一個問題,你就虧了。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你會發現出現了一種逆向而動的現狀,再投資擴大產能,本來這個需求就不足,我們在這個階段又往上增加產能,本來是一個需求不旺的環境里面再增加供應,這個壓力就很大了。但是這里面會存在一個問題,我覺得也不要把這個事情看的不太好,也要從一個把握商業機會的角度,去利用危機,而不是說完全被危機籠罩在下面。應該利用危機。怎么把危機利用好。企業經常說轉型,怎么轉型?但是如果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你沉浸在其中形成習慣的話,你也不愿意轉型。突然現在變天了,你要轉型。怎么轉?舉一個例子,因為你控制不了庫存,這個路特別顛,控制不了成本,就要反過來做,什么概念呢?定制。大規模定制。定制是什么概念呢?拿到用戶的需求之后,你去滿足他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從需求出發去做供應,而不是從供應出發去做需求。我們原來造了一堆東西等待需求,現在一定要讓需求等待供應。這個顛覆實際上是叫網絡時代的經濟規則。但是,現在怎么講呢?金融危機的出現,實際上提前了經濟方式的到來。為什么?因為成本難以控制,需求也難以控制。如果你找到準確需求,然后去滿足需求,你的供應要快,就是你滿足它要快,制造要快,研發要快,等等這樣的東西,配套也要快,整個全鏈也要快,這是網絡經濟時代所需要的經濟特點。
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我們在網絡時代雖然走的很快,當然我認為供需鏈的整合速度還是很緩慢的?,F在突然間來了這個危機,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企業必須要轉型,組織模式的轉型。原來我們是從左手的供應開始去做需求,現在是從右手的需求開始去做供應。
主持人:相當于現在有了需求,然后再生產訂單,出了訂單以后再有產品。當然這個也需要考驗企業的反應和應變的能力。
據有關媒體報道,受美國債務危機和美國信用降級的影響,長期弱勢美元加速貶值的速度,您覺得匯率變動對中國家電產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羅清啟:匯率現在有一個問題,這個大家也要密切關注。為什么?關鍵這次是釋放出很多的美元。美債的危機,會導致美元往下走,意味著和美元相對的貨幣都往上走,你的匯率沒調,它往下走了,你不是往上走嗎?此消彼漲。也就是說,我們的匯率是相對提升了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們的匯率要調整這種政策。這是其一。其二,對企業來講,其實沒有什么很好的,從金融手段上去,比如類似做匯率損失的保險等等這樣的,我覺得沒有很好的方式。很好的方式就是組織結構、商業模式的挑戰,必須從這個角度入手。保險不可能保住你什么東西。為什么?因為你整個背后這個鏈條,如果不顛倒過來的話,就是說你的保險費會增高,為什么?你的生意做不下去。一直有大量的這種東西,大量的存貨,大量的庫存,大量的驗收。也就是說你有很多錢在那待著,等待匯率變化,這不很恐怖嗎?但是你要提早收款,去轉換幣種,這些風險都會減弱。
主持人:在內憂外困的宏觀形勢下,各種不確定因素不斷出現,這對家電企業的經營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您覺得家電企業應該如何在動蕩不安的格局下發展呢?
羅清啟:從一個側面講,這個衰退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大機會。為什么?歐洲、北美或者是亞洲的日本一些企業,它的成本是很高的。它的成本原來就比我們高?,F在這個危機來了之后,它的成本變的更高了,中國原來做這個東西,基本上是一個價格盆地,也是我們有成本優勢。這個成本差,雖然現在工資提高了,一些成本提高了,但是我覺得這個成本差還仍然是有的。另外一方面我覺得要加強宏觀的引導,我們要形成產業鏈成本優勢。以前我們有生產要素的優勢,可以把產品的價格拉下來。比如,海爾冰箱、洗衣機是世界第一,它導致了整個鏈條和它對接,它會把整個在這個行業里面它的采購成本是最低的,管理成本也是最低的,創新成本也是最低的。這會造成在一個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成本比較低的平臺基礎上,造成第二個供應鏈成本的最低。這個很有意思。就是兩種最低成本的疊加,可以保護我們這個產業。這里面不僅僅要盯住終端企業看這個東西,還要引導我們目前的產業群,比如從上游一直到下游產業群的銜接、優化,他們之間的鏈接打通的話可以把我們的產業很好的優化,就是我們在找成本這個領域里面,還有很多的文章可做。我倒感覺,全球的需求都變弱,消費者要找成本有優勢的產品,中國恰恰是這樣。大家的需求都向我們集中,是不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主持人:這種大的危機下,才能體現企業應變危機的能力。當然有挑戰肯定也就有機遇。
非常感謝羅老師精彩的解讀,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