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小天鵝總經理柴新建在兩會中建言:“為保障房配家電”。家電作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保障房與被保障居民實際出發,為保障房配備安全有質量保障的品牌家電,則進一步促進了民生工程的建設。那么,為保障房配備“保障家電”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我們知道保障房是一項用于解決民生問題的工程,被保障居民都是在經濟上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保障房的居民,在生活中也少不了使用一些家電。根據筆者到一些二三線城市中的調研發現,由于受價格、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保障房的居民,使用的都是一些雜牌的電器。這些雜牌電器不僅在使用安全無保障,在售后服務方面也不夠完善。這其中還存在著安全隱患,從而讓保障民生工程沒有了“保障”。如果,能為保障房的居民,統一配置有安全保障、有完善的售后服務,又物美價廉的品牌家電,則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民生工程的質量。
其次,有效降低被保障居民的購買成本。眾所周知,現今家電成為生活的必須品,同樣,被保障居民也同樣有此需求,例如大到彩電、冰箱、洗衣機,小到電飯煲、熱水器等等,但由于沒有大批量的家電采購,有些被保障居民在購買家電時,就沒有辦法獲取到實惠的價格。況且這種單個采購由于價格不透明、獲取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很容易增加被保障居民的購買成本。但如果有像長虹、美的、海爾等這樣的大型家電企業進入保障房,采取大批量的采購方式,為保障房居民配備家電。同時,品牌家電廠家讓點價,國家拿出一些財政補貼,保障房的居民就能以一個較低的價錢,買到既安全又有保障的品牌家電。并且會有效地降低被保障居民的購買成本,也讓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都有保證,從而確保了民生工程真的“民生”。
最后,為保障房配置家電,還能刺激家電行業的新一輪發展。現階段,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金融環境不景氣等原因的影響,家電的剛性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家電市場遭遇了一股寒流。近段時間,日本家電企業出現的全面虧損,中國有些家電企業也產生了不好的苗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家電市場卻有這種獨有的市場機會,把目光投向保障房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如果每套房里都配有一臺彩電、一臺洗衣機、一臺冰箱等家電產品。那么,直接帶來的銷售規模則是5000個億。這5000個億的效益,不僅拉動了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上游原材料的采購、工人也無需面臨裁員的危險等,同時還擴大了內需。其創造出的價值又豈止5000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國家應慎重考慮“保障家電”這個提案。這個提案若能得到實施,不僅保障了民生工程的質量、降低了被保障居民的購買成本,也能在家電市場不景氣的現今,刺激了家電行業的新發展。這種惠民、惠企、惠行業、惠國家的好政策,又何樂不為呢?
(洪仕斌,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理事長,產業經濟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