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延保服務,只要花錢就可以延長保修期,在延保期內同樣也可以享受國家三包政策,讓家電也“老有所養”,這樣的事,聽起來的確很美,那么這個錢到底值不值得花呢?
家電過了保修期壞了,就需要自己掏錢維修,往往維修費高得嚇人。
家電延保有誘惑
320元買3年保修期
近日,市民趙先生家的滾筒洗衣機出現了故障,趙先生撥打廠家維修電話報了修,維修人員上門服務了,將洗衣機修好后,臨走時,維修人員向他推薦了延保服務。
“因為我家洗衣機馬上就到三年保修期了,而第三年之后就是毛病頻出的時候了,換件維修肯定特別貴,所以我也動了心。”趙先生說,“但是,家電延保服務靠譜嗎?值得購買嗎?”
維修人員介紹,家電延保就是給家電買個保險,家電過了保修期再發生故障,需要付費維修,但是買了家電延保后,所購買的家電即使超過了國家的三包期,也照樣保修,不僅上門的維修費全免,零部件的費用也免了。
而且,延保費用并不高昂,拿趙先生家的洗衣機為例,價值3000~3999元的洗衣機,一年的延保費用是160元、兩年240元,三年320元,維修人員繼續說:“過了保修期,要是壞了需要換件,一次維修的費用也得幾百元呢。”
記者走訪沈陽家電賣場了解到,除商家上門推銷家電延保外,賣場自去年開始在售出家電時就推出家電延保服務了,幾乎涵蓋所有的家電產品,甚至包括手機、刮胡刀、豆漿機等,延保費用最低至20~30元/年。
各個家電賣場的延保費用根據品類、產品售價以及保修年限的不同,收費標準也不同,一般來說,產品價格越高,需要繳納的延保金額越高。
一些市民對延保服務很感興趣,表示如果合適會購買的。一位消費者說:“這么便宜買個保障,現在的家電也不保準了,覺得很合適。”
家電延保有“貓膩”
賣延保提成高、不簽協議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家電賣場包括商家出售延保服務時并不與消費者簽訂協議,只有賣方提供的簡單收據。
去年11月份,沈陽市沈河區市民安女士為自家的冰箱辦理了延保服務,今年5月冰箱過了保修期,安女士撥打維修電話,廠家上門維修告知安女士需要支付換件費用。
安女士對此很不解,“延保服務不就是什么都包括嗎?怎么還要花錢?”
而安女士撥打12315熱線投訴,對方詢問安女士是否有相關的協議時,安女士表示沒有,所以最終無法成功維權。
“只能認倒霉了,以后不能輕易被看起來很美的東西誘惑了。”安女士苦笑。
部分家電賣場在消費者購買“延保”服務后只是在發票中注明,并沒有具體協議。個別家電賣場雖然能提供協議,但對誰來保修、保修范圍并沒有清楚約定。
而一些名牌家電廠家對不能提供協議一事表示:“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是自家的延保維修,不像一些商場,是一些延保公司提供維修服務,所以您如果相信我們的售后服務就購買。”
賣場銷售人員透露,有時,延保服務是與家電捆綁銷售的,銷售人員向消費者介紹產品價格時就包括了延保費用,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事先問一句,這個價格是否包括了延保服務。“賣延保服務是有提成的,甚至有時要比商品提成更多,比方說賣部手機可能提成20元,而一份延保提成可能會是50元。”
某家電產品銷售人員李小姐表示,賣場內都貼著延保服務的字樣,消費者自愿選擇延保時,銷售情況并不好,購買延保的顧客只是少部分。
家電延保有說道
小家電產品不適合購買
什么樣的產品適合購買家電延保呢?業內人士劉先生介紹,一般來說,新興產品、高端產品、性能不是很穩定以及維修成本較高的產品有必要購買,如平板電視等;技術成熟、通常性能都較穩定的產品則可以選擇性地購買,如冰洗類產品;而小家電類產品大多價格便宜,且產品更新速度也很快,一般過了“三包”期后,產品也該更新換代了,所以這類產品不必要購買延保服務。
劉先生并不推薦消費者過多購買家電延保,他建議消費者選購質量信得過的產品。如果選擇延保,最好選擇品牌家電的延保服務,因為商家有足夠的維修能力,可以避免之后維修服務的“抽條”。
另外,一些廠商特別重視服務競爭,已經推出10年保修的服務,這類產品就沒有必要購買家電延保,消費者在購買延保時,一定要求與商家簽訂服務合同,寫清延保起止日期、延保范圍、故障責任界定等等事項,一旦產生維修糾紛,可憑借協議維權。
記者手記
家電延保的良性發展
迫在眉睫
家電延保服務在我國尚處于初步階段,它作為一種商品對消費者來說,本質上無疑是應受歡迎的。
家電延保是家電行業的創新之舉,但它的成長也勢必要付出一些代價,行業監管空白、消費者被強制和欺騙后的商家不買賬,這個新鮮的事物遇到了前進的阻力,讓人不禁擔心,它是否會失去生命力。所以,引導家電延保的良性發展迫在眉睫。
商家作為推行者,其自身的改變更為迫切,將目光放長遠,從消費者的權益出發,讓消費者充分知情,夯實延保服務的基礎,取得消費者的最終信任,這樣才能獲得它該有的市場激情。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家電售后服務免費時代有望實現,延保服務或將成為終結者。
本報記者 徐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