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公司(下稱“蘋果”)和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唯冠”)的專利權之爭,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開庭、調解,再開庭、再調解之后,就在公眾和媒體都快淡忘的時候,終于塵埃落定了。
7月2日,這場持續了兩年的商標糾紛案終于以和解告終。根據廣東省高院網站上的公告顯示,蘋果公司已和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案達成了和解,廣東高院一位參與庭審的內部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廣東高院早在6月25日就已經向唯冠和蘋果雙方送達了民事調解書。兩家公司都滿意的結果無非就是利益最大化,而調解,是唯一的辦法。”
如今,調解書生效,判定iPad商標歸蘋果所有,蘋果支付給深圳唯冠6000萬美元。對此,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謝湘輝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個價格已經是反復爭取之后能拿到的最高額度了,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4億美金。
蘋果破財免災
對于“一秒鐘幾百萬上下”的蘋果來說,區區6000萬美元的賠償可謂是九牛一毛,這個結果對于蘋果來說,顯然“不叫事兒”。
記者前往蘋果中國在北京的總部對此求證,卻被拒之門外。近些天,即便是提前預約,這里也鮮有外人進出。
“蘋果更加關心的,是New iPad在中國大陸的盡早上市。”通訊行業專家王煜全對《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早在去年,蘋果的新CEO庫克已經斷言中國將成為蘋果的重要市場,但New iPad的發布已經過去了4個月,卻仍因商標之爭始終沒能在中國大陸地區上市。對于蘋果來說,和解是在破財免災。”
唯冠的債
從和解結果來看,深圳唯冠這只螞蟻絆住蘋果這頭大象好幾個月,還獲利不少。但按照深圳唯冠的母公司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唯冠國際”,0334.HK)的主席兼行政總裁楊榮山的如意算盤,這區區6000萬美元的賠款,還是不夠。
唯冠國際需要償還的債務總額高達17.58億港元(約合2.267億美元)。“如果為了抵債,唯冠的索賠數額一定不會低于這個數字。”唯冠的代理律師謝湘暉今年2月表示。
7月4日,謝湘輝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透露,雙方協商和解的過程中,在賠償金的額度上一直無法取得一致,唯冠要求4億美元,但蘋果最多同意支付1億美元,這樣的拉扯中一下子就過了好長時間。
唯冠會破產嗎?深圳唯冠債務重組顧問、和君創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李肅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電話采訪時表示,并不能現在下結論,“有很多因素可能會改變唯冠的命運走向,債權人的態度很重要。
此外,還有一些細枝末節被忽略了:今年3月,作為唯冠債權人的臺灣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想在深圳中院提起訴訟,申請深圳唯冠破產清算,但深圳中院以深圳唯冠名下iPad商標未作評估,商標價值尚未確定,不能認定不足以清償債務為由不予以受理。后來富邦保險又上訴了一次,6月20日,廣東高院開庭,并未當庭宣判。在一切細枝末節沒有出最后結果的時候,誰都不能下結論。”
專家點評
“這本來是一場很簡單的專利訴訟案,只是因為一方是瀕臨破產的中國‘小蝦米’公司,而另一方是偶像級美國大公司,才會如此的引人注目。圍觀者的情感天平不由自主地傾向蘋果,認為唯冠這是典型的‘吃大戶’。但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在法律面前,唯冠這一口咬得很有道理。蘋果本身是個對專利權非常重視的公司,如此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的公司在中國卻被告倒了,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是在中國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絕妙機會。勇于捍衛合法利益的小公司卻被冠上了‘吃大戶’的罪名,正是證明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理念上的缺失。”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