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如果把“作”理解為“折騰”的話,這句近期最熱的網絡流行語放在當前的四川長虹身上,應該說非常貼切。
日前,四川長虹召開股東大會,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表示,長虹集團將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機制體制改革。
從2014年初至今,見諸網絡報端最頻繁的家電企業非長虹莫屬,這家向來低調的老家電國企為什么折騰得停不下來,難道真是“作死”的節奏?
深化國資改革大勢所趨
實際上,長虹要對自己動“手術”的背景之一是四川正在加快省屬國資企業改革的步伐。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并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來,深化國資改革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日前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全面深化省屬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專項方案》,為22家四川省屬國有企業規劃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2014年全面啟動深化省屬企業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計劃2017年完成。盡管四川長虹并沒有躋身22家企業名單中,但川屬國資龍頭企業的地位,決定了長虹要在這場改革中要扮演試點和標桿的角色。
另外一層背景,則是整個家電行業都在進行轉型升級,折騰的并不止四川長虹一家,同樣具有國資背景的家電同行,如海爾、格力、TCL,也在啟動新一輪的改革。
去年下半年,海爾集團相繼引入全球著名私募股權機構KKR和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投資,加快由制造企業向互聯網時代服務型企業轉型;今年2月份,格力集團發布公告,其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擬將格力集團不超過49%的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以改善經營效率、釋放業績、提升市場估值;同一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宣布5年轉型戰略,構建“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雙+”戰略模式,改經營產品為經營用戶,預期來自產品與服務的利潤貢獻將各占50%。
業績增長乏力 長虹非“作”不可
從長虹自身來講,產業包袱沉重、增長乏力、業績滑坡,讓長虹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作為一個大集團公司,長虹涉足黑電、白電、廚衛、小家電、IT、零部件以及房地產和軍工等多個領域,但能為長虹創造利潤的僅有黑白電和壓縮機等少數業務板塊,其余業務對長虹的業績來說已經成為拖累因素。
根據四川長虹的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四川長虹營收125億元,同比下滑3.53%,凈利潤923萬元,劇減93.75%。與之對比,TCL集團一季度凈利實現了幾乎相同幅度的正增長,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分別增長68.86%和20.28%。從長虹當前的業績表現看,長虹必須甩掉產業包袱,否則與對手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長虹給人留下的印象,好比一列拖著很多車廂的火車,艱難地爬行著。反觀它的對手,大多已升級成為動車甚至高鐵。
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指出,長虹存在三大根本性短板——體制束縛、品牌老化、產品缺乏競爭力,三大短板的長期存在,共同導致了長虹當下的局面。
對眼下的長虹而言,不“作”就只能等死,“作”了才有東山再起的希望,改革已勢在必行。
趙勇給長虹開出三劑猛藥
事實上,在5月28日正式宣布改革之前,長虹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去年10月,長虹提出“新三坐標”戰略,轉型網絡化與智能化。今年初,長虹推出互聯網子品牌CHiQ,并相繼發布CHiQ智能電視、智能冰箱和智能空調,擔起了家電智能化急先鋒的角色,其推出新品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市場已經能明顯感覺到長虹傳達出的不一樣的氣息。
然而,這一切對于想涅槃重生的長虹來說還遠遠不夠。劉步塵表示,長虹面臨的三大短板中,國企體制機制是最大的一塊,也是最難克服的短板。
為此,趙勇給長虹開出了三道藥方:理順“三個關系”,即長虹與政府的關系、董事會與經營層的關系、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產業調整,對不符合公司戰略、對發展造成拖累的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或者退出;人事改革,一些高管退出經營層,讓經營層真正承擔起經營責任,用市場化機制聘任經營層。
政府方面減少干預、簡政放權,長虹對自身資產與業務進行調整、減輕負擔,以及在人事任用上擁有自決權,這是當前長虹改革迫切要實現的效果,也是決定長虹未來走向的最重要一環。
雖然改革未必能一蹴而就,改革成效也未必立竿見影,但誠如劉步塵所說,“長虹重啟體制改革,給公眾及資本市場信心重建有利。動起來了,這才是最重要的?!?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