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毛利潤低本質上是創富能力不足
假如飯店炒一盤菜,原料、人工、房水電費等費用都算上成本為9元,而客人只愿意為這盤菜付10元,毛利潤率就只有10%。隔壁飯店同樣的一盤可以賣到18元,毛利潤率為50%,因為顧客心目中感覺這家店的服務、口味有獨道之處。把成本9元的菜炒到顧客愿意掏18元不容易,于是只賣10元,用低價去和隔壁競爭。創富能力不足是中國企業喜歡打價格戰的根本原因。
投入:前所未有的物流建設?
蘇寧在財報中稱“在物流業務上的超前投入帶來折舊費用增加以及繼續加大信息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截至2014年6月末,蘇寧擁有的物流倉儲及配套總面積達到了352萬平方米。由8個采購樞紐中心、57個區域配送中心、352個城市轉配中心、1583個快遞網點構成的倉儲配送網絡初具規模,可覆蓋全國90%的區縣。”
投資于物流體系建設的資金將化為房屋、設備、軟件、土地使用權,以各種名目的“非流動資產(non-current assets)載入財報。所以,查看非流動資產的情況就可知曉各家投資物流建設的力度。
蘇寧、京東對非流動資產的分類方式不完全相同。京東將房產、設備及軟件歸為一類,蘇寧的固定資產主要為房產及設備(京東多了軟件這項);蘇寧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及軟件,2013年6月末京東無形資產約為兩億元,與騰訊交易后升至76億元,應當與物流無關;京東將土地使用權單獨列出,所以下表還是將京東的土地使用權列為無形資產。盡管兩家分類上有交叉,但各家將各自的相關資產加起來不會出現重復計算。2014年6月末,蘇寧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合計226.8億元,而京東對應資產僅為39.3億元。之所以拿出這三項非流動資產進行比較,因為物流建設投資形成的資產是它們的子集。
如果說蘇寧龐大的非流動資產包括門店資產(不過,相當一部分門店是關聯公司蘇寧置業租賃的,不在蘇寧云商資產負債表中),其中物流投資總得占2~3成吧?那就是40~60億元了。另外蘇寧44.7億元在建工程主要是建設中的物流設施,僅這個部分就大于京東三塊與物流相關資產的總和(39.3億元)。?
再看國美,2014年6月末,“物業及設備”賬面值僅為43.4億元(1075家門店的設備、設施及31家自有門店),沒有在建工程。?
點評:
錢不是萬能的
根據招股文件,京東上市前融了二十多億美元,其中2/3用于打價格戰,1/3用于自建物流體系,總投入不超過40億人民幣元。自建物流這塊招牌,撐起了京東400億美元的市值。蘇寧的投入數倍于京東,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效果,可見錢不是萬能的。
對比國美,蘇寧虧在哪?
2014年前六個月,蘇寧經營虧損10.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8.4億元,國美卻取得近7.4億元的經營利潤。兩家原本同質的公司,業績差別如此之大,稍加對比可以發現蘇寧虧損的三個原因。?
一是為轉型導致人力成本攀升。為全面轉型,蘇寧在電商、金融、物流三個大方向上招兵買馬或提高待遇。2014年上半年,國美人力成本為10.4億元,而蘇寧竟達28.6億元。蘇寧營收不到國美的兩倍,人力成本為國美的3倍,如果不激進地推進轉型,蘇寧可以節約10億元人力成本。?
年同期的6.3%降低至5.3%。?
三是“線上線下同價”降低了毛利潤率。2013年上半年,蘇寧、國美毛利潤率分別為15.2%和15.3%,對比2014年同期,分別為14.8%和15.2%。國美基本沒降,蘇寧卻少賺了兩億多元。?
有個問題耐人尋味,那就是蘇寧既然決心向電商轉型,為什么不逐步壓縮實體店的規模?如果把店面數量降至1000間,用省下的房租及人力成本補貼電商平臺,財報數字要比現在好看得多。
張近東不是這樣認為的。馬云花53.7億港元參股營收45億元的銀泰商業(最終將獲得不低于25%股權);騰訊、百度與萬達集資50億成立合資公司;騰訊斥資15億元獲得華南城9.9%股權……說明張近東、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都沒有把線下門店視為負擔,而是寶貴的財富。未來,1500多家門店將是蘇寧開展O2O業務的橋頭堡,如果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1000人光顧,全年將迎來5.5億元客流收入。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