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美的、格力、海爾三家公司在同一時間段發出了第三季度財報。這不是一種常見的情況,大家也很想知道,一直靠董明珠打嘴仗的格力,在公司業績上是否也同樣有自信。但從財報來看,格力在這一季度居于了下風。
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25億元,同比增長6.7%;凈利潤83.24億元,同比增長25.93%。而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501.11億元,同比下降13.4%;凈利潤57.21億元,同比增長0.05%。青島海爾今年上半年則實現營業收入419.2億元,同比下降10.81%;凈利潤26.29億元,同比增長2%。
美的在這一季度領先的原因,重要因素之一是冰洗系列、小家電成為了美的盈利新的增長點。據財報顯示,美的冰箱業務實現收入60億,同比增長20%;洗衣機業務實現收入56.5億,同比增長23%;小家電整體收入193億,同比增長約9%。
另外兩家企業業績落后的原因,除了家電行業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也與各企業的戰略有很大的關系。
以空調起家的美的、格力兩家公司來看,空調的營業收入差距在逐漸減小。有家電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格力空調占格力總營收的88%,以此計算,今年上半年,格力在空調方面的收入應該是440.98億元;而美的財報上顯示是428億,他們相差12億左右。而這個數字在去年上半年財報是50億。”
從去年到今年,曾經表示絕對不會打價格戰的格力,已經發起了三次價格戰。但從財報上來看,格力這三次的效果并不明顯。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此前格力空調庫存大概有500億元的消息是真實的,格力經銷商發起的價格戰就是為了清理庫存。
空調整個行業在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后,現在進入緩慢增長期,這也是客觀因素。這對以空調為主要營收的格力影響不小,也是其營收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比格力,美的提出“精品策略”的轉型計劃,提升了空調產品的質量,在產品質量上追趕格力。隨后在這兩年,美的也一直在推出新的產品,比如大家熟悉的“一晚一度電”。在今年小米入股美的后,也給美的帶來了一些新的改變。
至少從產品上看,美的與小米合作的“i青春”空調有了一些新意。此前公開消息顯示,“i青春”空調里內置小米Wi-Fi模組和藍牙模組,可以實現與手機、小米手環、小米智能家庭套裝等硬件設備的互聯互通,其可通過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人體對環境溫度的需求變化,將數據反向輸送給空調自動形成用戶的溫度曲線。
在研發新產品方面,但格力今年以來給外界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其一直未正式上市的格力手機。截至目前,格力手機仍然沒有上市售賣,但其還在不斷的投入研發格力手機2代和3代。
一位近格力的人士告訴記者:“董明珠雖然沒有想要通過手機賺錢,但是這種投入,也是沒必要的。智能家居的入口是手機,也不需要自己做,況且現在手機已經是紅海。”這樣的投入也影響了格力的財報。
至于海爾,目前仍然是洗浴行業內的第一名。數據顯示,2015年1-6月,海爾智能白電產品銷量超過110萬臺、銷售收入超過32億元,均實現倍速增長;4月份上線U+App,建立智慧生活統一入口,上線以來注冊用戶數達到277萬,引進第三方資源78家。海爾還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智能家電產業發展。
然后,無論哪一家公司,從眼下的業務線來看,都還很難判斷誰能最終成為改變行業格局的關鍵力量。因此,它們都在試圖進入更多的新興業務。比如美的和格力都在試圖進入機器人行業,格力也同時在開拓商用空調市場。
不管外界對于格力目前的態度是差評、嘲諷,董明珠卻依然樂觀。據記者了解,這是因為格力目前擁有足夠的現金流,這些現金可以支撐格力打價格戰,去補貼經銷商。
不能否認,在現金流方面,格力確實很充沛。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高達297.56億元,同比增長54.13%;而美的集團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降33%,至88.16億元。
格力、美的、海爾都在尋求自己的轉型,而在轉型中,確實都會出現增長放緩的情況,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轉型其實也讓各企業有了一個重新出發的機遇。(來源 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