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日韓系家電生存受質疑
上世紀九十年代,松下等日系企業生產的家電叱咤風云,占據不少中國市場,同時虜獲很多消費者的芳心;近年來,三星、LG等韓系企業的強勢來襲也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了韓國電子的力量。然而,跨入早已被笑稱為“世界末日”的2012年后,這些電器卻難逃“末日”魔咒。
近日,三星空調被爆退出中國市場引來不少圍觀,這其中不乏多位業內人士。據知情人爆料,三星在中國唯一的生產基地在蘇州,目前已經處于停產狀態,工作人員都在另謀出路。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這是今年上半年空調市場低迷狀態的寫照,但對于空調退市一說,三星空調營銷總監馬順則告訴記者外界傳言完全失實,“三星蘇州生產基地還在正常運轉中,配合節能新政策,我們還將有十多個新節能產品上市,2012年還在研究更好的空氣解決方案”。與三星同出韓國的LG電器也成為此番引人關注的企業。據爆料,LG早在去年就已經退出中國空調市場。
與三星不同,松下等日系電器則嚴重虧損,電器業務明顯受挫。行業機構數據顯示,日系品牌空調市場份額很少,大金的市場份額僅僅達到1%,而東芝、日立的市場份額連1%都達不到。松下發布的2011年財報預告稱將巨虧7800億日元,這種嚴重虧損也讓其高層發生調動。近日,松下方面稱已經完成重組,兩年內要恢復已經受到重創的電視業務,但一位賣場工作人員則稱,松下生產的等離子電視與現在的LED、未來即將上市的OLED電視相比都顯落后,由于無人問津,廠家都沒有在賣場中配備導購員。
上世紀90年代被人熟知的日立也幾乎從中國消費者的視線中消失了,在網頁中關于日立空調的新聞很少,其挖掘機等其他業務卻經常成為檢索關鍵詞。早前,日立的空調壓縮機一直受到其他企業的青睞,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劃分,日立壓縮機也逐漸成為替補,各企業都在研發自己的技術,目前在中國市場僅剩的1%市場難擋退潮的悲劇。
市場:質量“滑鐵盧”市場現低迷
日韓系企業的產品質量不過關成為近年來令人擔憂的方面。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先生稱其家中上世紀90年代購買的松下產品質量很好,有的現在還在使用,但近幾年購買的新品反倒很容易出現故障,這讓他不敢再向松下伸手。與李先生一樣,不少逛賣場打算買電器的消費者不愿在日韓系產品上多花時間。“總覺得就是做做精美的外觀,太容易出故障了。”消費者溫女士如是說,她甚至擔心這是近年來各家企業找代工造成的質量滑坡。
記者在賣場中觀察后發現,正如此前賣場工作人員所言,松下電視專柜前已經無人問津,而因頻出質量事故,三洋洗衣機也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在嚴重虧損的狀態下,日系企業受到了中國市場的挑戰。對于日韓系空調企業份額銳減一事,不少人認為“外資空調在華已經出現集體敗退”。截至2010年底,五年之間外資空調在華市場份額萎縮了一半。
雖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三星空調中國銷售總監馬順語氣堅定,但業界人士仍有不同觀點。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認為,這幾年三星適應中國市場的能力確實不如前幾年,這是三星需要檢討和反思的。而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副主任張適也認為三星空調在市場上的份額很少,由于做電子出身,在白電發展上還存在種種欠缺。對于電視市場情況,他表示,由于科技發展的局限性,三星智能電視也需要進步才能走在市場前沿。
原因:內憂外患且無核心技術
記者了解到,之所以日韓家電出現集體退潮現象,其中有很多因素。“對于日本企業而言,大環境的影響是主要原因。”張適告訴記者,日系電器企業的不少工廠在本部,大地震讓他們損失不小,日元升值一事也造成了企業整體虧損,而其中國市場也在無形中受到影響。據其介紹,日本三洋等電器企業在泰國設有生產基地,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發生的泰國洪水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日企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
“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也出現在這些企業身上。”張適繼續介紹到,在沒看到業績時,這些企業會頻繁更換高層領導,這讓他們無法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企業文化也成為導致在中國市場退潮的一個原因。“松下受各種因素影響整體不行。”談及具體企業,張適表示松下很早開始做空調和冰箱,但不上規模不能突破成為其發展的瓶頸,目前電器要靠小家電來維持。三星靠做電子產品起家,此后才兼顧家電,白電發展并不是其優勢項目,所以發展上的不能突破也讓其在中國市場并不占優勢。
“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中國白電企業的競爭。”張適告訴記者,中國海爾、海信、格力等電器企業目前已經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并且領先國際水平,對外力依賴性減少,又因為是國產,容易獲得人心,這無形中增加了優勢。據其介紹,與中國企業相比,日韓系企業產品更新慢、產品線不長,在遇到問題后,企業經常選擇放棄某一單品的戰略,這往往讓其失去原有的市場競爭力。
預測:定義衰敗還過早 但近期難恢復
日系電器企業還在虧損,面對諸多外界挑戰,韓系電器也不輕松,那是不是可以定義日韓系電器在中國市場逐漸衰退呢?對于這一觀點,劉步塵并不認同,他認為東山再起或就此一蹶不振理由都不夠充分,日系家電企業的問題根子出在思維及觀念上,日系企業思維僵化,適應全球形勢的能力在下降。而對于三星這樣的韓系電器企業,他則表示整體還在上行,但內部問題仍需要戰略調整。
“這些電器企業中絕大部分在走下坡路,但也不乏個別單品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但日韓系電器在中國市場退潮明顯。”張適表示,諸多因素導致企業難以在近期恢復,而對于在出現問題后頻換高層領導的日韓系企業來說,順應和深入了解中國市場最重要。
延伸閱讀
中國電器企業需重點發展彩電業務
日前,有消息傳出三星與LG合作研發OLED電視機,而日本索尼和松下也開始合作研發,這種聯合讓人不禁想到中國眾多電器企業的發展,在日韓系企業中國市場受挫的情況下,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才能穩坐市場龍椅呢?業內專家劉步塵和張適給出了建議。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表示,中國家電在本土市場表現已比較強勢,從全球看,愿望和現實還有一點距離,他希望中國企業也能在OLED電視機上多下工夫、更加優秀。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副主任張適表示,這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中國家電企業在白電產品上,如空調、冰箱等已經有了領先國際水平的核心技術,表現強勢。然而,他認為,白電產品更新慢、一個新的技術突破會花費很長時間,電視機則還有技術更新空間。“中國電視機生產商在電視機的開發研究上還不能成為世界領先,有些技術還需要外界力量,目前電視機其實就是各家零件的組裝品。”張適告訴記者,彩電比冰箱、洗衣機等白電需要更多的時間沉淀技術,圖像處理芯片需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掌控市場。
記者了解到,目前海爾、海信等企業都在著手研發智能電視機,國內知名IT企業聯想也高調推出智能電視,并獲得良好市場反映。張適表示,雖然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電視都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視,但這無疑成為國產智能彩電發展的序曲,今后發展的空間還會很大。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