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合肥三洋背后的商標使用費并非如此簡單,在記者之后展開的調查中還發現,合肥三洋一方面公開披露在洗衣機和微波爐兩類產品上可對“三洋”及“SANYO”無償使用;另一方面卻在上市后7年內持續向商標所有人支付使用費。更令人奇怪的是,早在2003年就開始啟動自有品牌戰略,先后推出“eLE艾麗”和“RSDSY”兩大自有商標的合肥三洋,卻選擇在2011年底“另起爐灶”推出新品牌“帝度”,從而避免“三洋”商標授權不穩定給公司未來發展帶來的傷害,謀求向冰箱、小家電等領域的多元擴張。
商標無償變有償
在合肥三洋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記者看到,“發行人作為中日合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導產品洗衣機和微波爐使用的三洋和SANYO文字圖形商標為日方股東三洋電機的注冊商標,由三洋電機許可公司非獨占性無償使用。”
2003年2月18日,合肥三洋與三洋電機簽署《商標使用許諾合同書》,協議有效期10年,可按10年期更新延續10年。根據這一合同書,“三洋電機許諾合肥三洋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全自動洗衣機和家用微波爐可以無償使用商標,許可商標的具體方式為非獨占性無償使用。”
當時,合肥三洋方面為了解決投資者對于其不具備持有“三洋”商標穩定性的擔憂,合肥三洋在招股說明書中還明確表示,“本公司產品長期使用三洋、SANYO商標和三洋電機的產品制造技術,是中日股東確定的公司競爭策略之一。也是合資之初有關合同、協議明確規定的重要內容之一”。
就是這樣一件被雙方股東確定的競爭策略和重要內容,卻在合肥三洋2004年上市后,被一句簡單說明“直接否認”,將原本可以無償使用的三洋商標,變成合肥三洋每年必須要向商標所有人支付相應的費用。
在合肥三洋從2004年至2011年的年度報告中,記者看到,對于支付商標使用費的解釋為“本公司與三洋電機簽訂了《商標使用權許可合同》,根據合同規定,三洋電機株式會社將其擁有的‘三洋’和‘SANYO’注冊商標授予本公司使用,本合同生效后新簽訂的技術引進合同中的許諾產品將按其凈銷售收入的0.5%向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支付商標使用費。”
這份《技術引進合同》到底是何時簽署,為何在已經明確收取技術使用費后,又會在技術合同中增商標使用費?為何三洋商標從公開承諾的“無償使用”卻又悄悄通過一份《技術引進合同》變成“有償使用”?兩份合同一份無償承諾在前、一份收費條款在后,這背后到隱藏著哪些不可告人的內幕?合肥三洋至今未給公眾一個清晰的交待。
不過,記者看到,合肥三洋上市7年來支付商標使用費從2005年的不足1.5萬元、2006年的8.6萬元、2007年的不足20.6萬元,2008年的76.7萬元,進入2009年后突然增加至887多萬元、2010年達1253多萬元,2011年僅商標使用費一項就高達1496多萬元。 [NextPage] 自主品牌先天夭折
自2011年松下電器完成對三洋電機的并購重組,并宣布將三洋商標逐步退市處理。這一消息迅速給一直被授權使用“三洋”商標的合肥三洋公司市場發展造成較大沖擊。去年底,合肥三洋宣布推出“帝度”新品牌,并從洗衣機進軍冰箱市場。同時,還一直堅稱,“不擔心松下電器會收回三洋商標使用權。”
合肥三洋的“自主品牌”建設之路并非剛開始,曾擁有“先天夭折”的失敗經歷。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早在2003年合肥三洋就申請注冊“eLE艾麗”和“RSDSY”兩個自主品牌,并公開表示以并記或單獨使用的方式推向市場,通過開拓和宣傳推廣逐步取得消費者的認同,樹立公司自主品牌,實施多品牌組合的市場競爭策略。
在國家商標局商標查詢系統中,記者看到,RSDSY品牌所有權最快將于2013年到期、eLE艾麗品牌所有權最晚將于2014年到期。自合肥三洋上市以來,在市場上也未能看到上述兩個品牌的洗衣機或微波爐銷售。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股東和管理層的意見不同,這兩個品牌并未全面投入市場,被合肥三洋一直養在家中。”
浙江萬里學院客座教授馮洪江指出,當前擺在合肥三洋面前的不只是三洋商標的不確定性,還有三洋全套洗衣機技術、關鍵管理人員等技術資源失去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以及在自有品牌運營過程中曾經歷“先天夭折”的陰影。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