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家電延保賣得好
家電延保服務,是指在家電產品三包期過后,延長其保修期的服務,簡單地說就是消費者花錢延長家電三包期。
記者12月22日在市內多家家電賣場了解到,各賣場的延保收費標準不一,大致上如要延長保修期,最低價格為25元/年,最高為5000元/年。
據悉,目前消費者愿意購買延保服務的商品主要為平板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商品,原因在于這些商品出故障的概率較大,而且維修費用比較高。
記者算了一筆賬,消費者購買一臺價值1萬元左右的55英寸液晶電視,廠家提供的保修期限一般為3年。如果超出保修期,液晶電路板損壞、顯示屏損壞等故障的維修費用就得自掏腰包。按照目前的市場收費標準,消費者更換電腦板約需花掉1400元,更換顯示屏則需6000元左右,但如果購買三年的延保服務,則僅需不到1000元。兩相比較,延保還是較為劃算的。
新規堵住多個漏洞
其實,重慶市的家電賣場推出延保服務已有4年多。雖然延保服務有省錢的好處,但之前由于商家各自為政,造成家電延保市場亂象紛呈。
比如,有的消費者在商場買了電器延保,真遇到問題時,商場卻以延保合同是消費者與廠家簽的為由,多方推諉。這次發布的《規范》則對類似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包括:家電延保服務提供方在合同中應明確承諾承擔責任,提供延保的一方必須與消費者簽訂延保服務合同,且應按照保險法等相關規定,向有合法保險資質的保險公司投保。同時《規范》還要求家電延保服務提供方需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維修賬戶等。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的延保合同,消費者在商場購買商品,一般與商場簽,在廠家直營店購買的,則與廠家簽。
市民企業都不熱心
對于本月實施的延保《規范》,記者12月22日在解放碑兩家賣場,隨機詢問了7位消費者,其中僅有2位表示愿意購買延保。剛剛購買了科龍空調,家住五里店望江閣的王小姐表示:“沒有必要。3年的保修期已經夠長了,如果在延保服務期限以外,再出問題,不是花冤枉錢嗎?”
消費者態度如此,相關企業的態度也并不積極。記者采訪發現,市內約有一半的賣場,目前并沒有推行延保服務。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家電延保由于一般與消費者簽約的是賣場,因此,廠家對此的態度是“無所謂”。就賣場而言,延保僅是其一項增值服務而非本業,有與無,與其業績并無多大關系。業內人士分析,這一切的根源在于該《規范》屬于非強制性標準,其實施前景仍然曲折,要讓消費者接受為額外的服務買單,要讓企業積極推行,仍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售價15999元的液晶電視,你愿意再花1500多元延長保修期三年,花錢買個放心嗎?本月起,由中國家電服務維修協會發布的《家電延保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實施,讓家電延保再度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但記者調查后卻發現,由于該《規范》不具強制力,導致其實施效果打了折扣。
小家電不必買延延保
哪些家電值得購買延保?業內人士建議,大型家電最值得買,最劃算的是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尤其是液晶屏幕,一旦損壞,其維修費用要占到整機價格的70%以上,花千多元買個延保,價格看上去雖不低,但卻是所有家電中最值得的。
一般來說,電磁灶、微波爐、電風扇這樣的小家電保修期一般在1~2年。但這些電器的返修率并不高,且維修費用也不高,消費者完全不必購買延保。
目前三包規定整機包修1年、主要部件包修3年。目前家電延保服務都是在三包期外再提供1~4年的免費維修服務,計算時間都是從三包截止時間開始。本身就有超長服務承諾的品牌產品,不必再購買延保服務。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