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的降級事件,已經顯示出投資界對日本幾大家電企業持不樂觀態度,家電行業研究專家劉步塵認為,這只是日本家電衰落的又一次旁證。近年來,日系家電在技術和品質方面的優勢逐漸被削弱,幾大巨頭報表更是連年紅字,日系家電一枝獨秀的時代早已過去。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國產家電迎來再一次“開疆擴土”的時機。而佛山作為中國家電的一大生產基地,在這場發源于日本本土的“九級地震”中,其銷售市場情況如何?當地企業家們對此又有何打算?
近日,記者通過走訪佛山幾大賣場獲悉,自今年下半年以來,日系家電便出現不同程度的貨源緊缺。蘇寧電器(002024,股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系家電銷售數量同比去年下降近5%,其中索尼和松下兩家下降幅度曾一度達到10%左右;而國產家電銷售總量同比去年則出現大幅增長,單一品牌銷售增長幅度近30%;然而,韓系家電銷售量也有將近5%的增幅,且為銷售總量第一。
劉步塵表示,盡管目前“中韓升、日本降”已成定局,但是由于日系品牌定位在中高端,而大多數國產家電則定位在中低端,所以在新一輪的“論資排輩”中,韓系家電將更具優勢。
“性價比”替代“品牌忠誠” 年輕一代成消費主體
初冬,早上十點,佛山已經微寒,綿綿的陰雨一下就是數天,南海廣場的國美店內顧客寥寥,二樓的彩電銷售區域內,孫先生正在為購買哪款彩電而與售貨員討論。
“哪個牌子倒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看性價比。”孫先生表示,作為普通市民,在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情況下,他挑選彩電只能單純地從價格、畫面清晰度、功能多寡等方面進行衡量,在綜合自身收入以及購買用途后再下決定。他告訴記者:“只要是合適的,我也會考慮國產牌子。”
孫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年輕一代的消費思維。銷售員小梁告訴記者,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主體,顧客對家電的選擇也呈現多元化,“顧客很少會像以往那樣"迷信"合資品牌,而且不再像老一代消費者那樣以能購買一臺國外品牌而自豪。”
“我感覺現在各個牌子質量都差不多,售后服務標準也都一樣,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挑哪一款。”孫先生顯得有點無奈,他自言為了購買一臺彩電跑了蘇寧和國美幾家分店,一直徘徊在日系、韓系和國產三者之間。記者在現場也看到,商場似乎已經摸透了消費者的此種心理,在擺放家電時也刻意將索尼、三星和創維三家放在相鄰的區域,顧客一旦顯露猶豫神色時,銷售員會立即將其帶往另一品牌。
“不可否認,大部分的顧客第一反應仍是考慮日系家電,其次會詢問三星,最后才考慮國產品牌,但是最終決定購買哪個品牌,則難以預料。”銷售員小梁告訴記者,以彩電為例,約有6成的顧客會率先詢問日本家電,但是由于日本價格較高,且今年下半年以來,索尼、松下等彩電貨源在佛山供應不足,難以拿到現貨,故而不少消費者最終會選擇購買韓系或者國產彩電。
通過走訪記者還發現,盡管“大屏幕,3D、2D格式轉換,高清液晶顯示屏”等特點幾乎為所有彩電都具有,但是韓系和日系家電并沒有著重將這些特點貼出,只會在說明書內注明,但是國產家電則以顯眼的標簽貼出,以此吸引年輕顧客。
此外,低價位仍是國產家電吸引顧客的重要籌碼。記者發現,同一配置的國產品牌與合資品牌價格相差仍然較大,最大者能達到1000到2000元。
國外品牌穩坐佛山第一 國產家電日益受關注
隨著冬季到來,以及元旦、春節等節日臨近,家電行業逐漸迎來銷售旺季,但是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銷售市場仍是“混戰”局面。
盡管日本家電老大交出第一把交椅,但是國產家電要擴展市場份額并不容易,在國產家電想要開疆擴土的同時,韓系家電以及歐美家電已經在路上進行了“封堵”。
調查顯示,佛山地區黑色家電銷售市場,韓系板塊逐漸坐大;白色家電,歐美板塊影響力仍在,國產家電突圍之路走得并不輕松。
蘇寧電器佛山地區負責人表示,最新銷售數據顯示,盡管索尼、松下等日系家電在佛山地區銷售總量比去年下降了10%,并且國產家電銷售總量整體上漲幅度也達到10%,但是,穩坐佛山地區家電市場“第一把交椅”的仍非國產家電。
“據統計,銷售排行第一的,仍是韓系家電,盡管它只有5%左右的增幅。”上述負責表示,盡管國產家電有異軍突起之勢,但是與韓系的三星等品牌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創維彩電屈坐“第二把交椅”。
究其原因,劉步塵認為,在于韓系家電對市場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細分,不僅擁有中高端的產品,還推出了中低端的產品,故而能夠包攬各個層次的消費者。但國產品牌則主要是以中低端定位為主,“如此一來,難免會流失部分消費群體。”
“說到底還是質量問題,綜合節能、靜音等各方面因素,消費者還是會選擇行業內的老大哥。”國美電器佛山地區負責人表示,盡管國內的白色家電領域在技術方面已經處于國際較前地位,但是消費者仍然更傾向于選擇歐美品牌。
以目前零售市場上銷量最好的三層冰箱為例,國美電器負責人表示,銷售最好的仍是西門子和伊萊克斯等歐美品牌。
“精明的消費者會動用各種方式去檢驗一個家電。”國美電器銷售員梁彩麗告訴記者,不少消費者在選擇白色家電時,都會親自打開門,通過觸覺、嗅覺等方式來感知一件家電,“正是這種細微處的領先,讓不少消費者傾向于購買歐美品牌。”
然而,盡管如此,梁彩麗告訴記者,國產冰箱和洗衣機等白色家電的受關注度正在不斷提升。以三層冰箱為例,零度保鮮技術幾乎已經被所有國產品牌引用,同時,在外形設計和節能方面相比歐美品牌也毫不遜色,“同樣的容量,相差不大的能耗,國產白色家電在價格上擁有明顯優勢。”
佛山軍團:秣馬厲兵待出頭
面對日本家電在中國市場的逐漸縮小,佛山作為家電產業重鎮,本土企業家們也嗅到了其中濃濃的商機。但是,記者通過采訪發現,佛山本土企業家們卻一致地表示:這是機會,更是壓力,他們下一步的重點仍是加強技術研發和品牌提升。
“家電行業是一個靠消費者投票來決定企業生死的行業,而能得到消費者投票的企業,一定是他們最信賴的企業。”提及日本索尼、松下信用等級下調時,美的集團國內市場部總監王金亮就連說了三個“我知道”。對于此時家電行業下一步的舉措,他認為,切不可急躁,國產家電企業目前的首要任務,仍是繼續完善市場布局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目前,我們仍保持有200多名外籍技術專家為美的的研發服務,同時堅持將3%—5%的銷售額作為研發經費,目的就是不讓我們的技術落后。”王金亮告訴記者,盡管他認為國內白色家電領域某些家電的技術已經趕上甚至超越國外品牌,但是回顧世界家電行業發展歷史,美的仍是不敢冒進,目前要做的,仍是秣馬厲兵。
王金亮的看法與劉步塵的分析不謀而合。
劉步塵認為,日系家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減少,不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也存在日本家電企業主動轉型的成分,即在零售市場份額縮減的情況下,更專注于回歸技術研發,等待東山再起。
志高空調創始人李興浩則在此次日本家電企業敗退中看到了危機。他認為,由于國內家電的行業良性競爭的氛圍尚未形成,而且同行如仇讎的意識仍未破除。在日系家電退卻的過程中,國產家電很有可能會自己先打起來,進而引發國內家電市場的新一輪“價格戰”。
“品牌的打造是需要一個系統性的提升,包括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對外服務等,技術只是其中一部分。”李興浩表示,國產家電當下該做的仍是保證原有質量,與此同時,做好企業售后服務,真正對消費者負責,對家電行業負責。
面對企業的謹慎,劉步塵認為這是十分合理而且有必要的。他認為,當前國內家電最欠缺的有兩部分,一是技術,二是品牌。
“一項技術從研發到實際起效果,最快需要7年;品牌由弱勢變為強勢,則需要5年。”劉步塵語氣中略帶期望地說,在這個時候,能夠鎮定自若地應對日系家電市場的份額減少,按計劃部署銷售格局,并且繼續靜心打造品牌的家電企業,才是一家成熟的家電企業。
然而,商機一瞬即逝。在零售市場,“不進攻”就有可能敗退。
面對如此良好的機會,某些國產家電企業還是按捺不住。劉步塵表示,國產家電盡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是一個短期內可以取得成效的辦法。
萬和集團總裁盧楚隆表示,通過不同的渠道,重新布局或者增加銷售渠道,是目前他們占據市場的主要方式。從零售終端,改為與房地產公司、專賣店合作,或者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團購等,這些都已經成為萬和集團拓展市場的一大方式,“減少流轉層次,或者定向銷售,進行產業增值,提高工藝,這些看似簡單的辦法,但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或者經營時轉變思維,就都可以為家電帶來一個新的方向。”
不管怎樣,國內家電企業企穩國內市場,同時走向國際化,此刻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劉步塵認為,中國軍團首先應當進一步強化產品研發創新能力,力爭在未來五年之內實現核心技術、原創技術的重大突破;其次,加大品牌形象建設力度,盡快確立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僅在中國市場有影響力是不夠的。兩大瓶頸突破之日,才是中國家電稱雄全球之時。 [NextPage] 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家電價格戰
對于日本家電品牌的衰落,日本家電騰出的市場份額將如何分配?志高空調創始人李興浩接受采訪時表示了對新一輪家電行業“價格戰”出現的擔憂。而近日,國內某品牌率先降低名下某一產品價格,這讓不少人業內人士嗅到了“價格戰”前的硝煙。
李興浩的擔憂源于國內家電企業較為單一的競爭模式。長期以來,依靠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成了中國家電品牌主要的競爭手段,而每一次的價格戰都會引發中國家電行業的地震。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幾次重大的價格戰役,它們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家電行業的生態,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價格戰”。
四川長虹:“價格屠夫”的救贖之路
早在1989年,為了打破特別消費稅征收帶來的彩電行業銷售僵局,倪潤峰帶領著四川長虹率先作出了彩電降價300元的決定,大大刺激了彩電消費,從而幫助長虹度過了困境。
1996年,面對行業分化嚴重、國外品牌大舉入侵的局面,時為國產彩電龍頭的長虹再次祭出了價格戰的大旗,全面降價幅度達18%,首次啟動了中國家電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價格戰”。
此后,價格戰成了長虹主要的競爭手段,而倪潤峰也被灌上了“價格屠夫”的稱號。
格蘭仕:價格戰奠定微波爐霸主地位
1996年,就在彩電行業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時,另一場著名戰役在微波爐這一細分領域打了起來,而微波爐的這場戰役,對細分行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家電行業。
在價格戰打響以前,順德的格蘭仕和合資品牌惠而浦—蜆華各占約25%的市場份額。1996年8月,微波爐價格戰正式打響,格蘭仕全線產品平均降價20%,一些主要產品甚至降價40%。
經過此次戰役,同年年底,格蘭仕的市場份額迅速從25%提高到34.5%。此后幾年,格蘭仕又先后發動了4次價格戰,每次降幅均在10%以上,市場份額也得到了持續提高,并最終成為了全球微波爐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
奧克斯:《成本白皮書》拉開空調平民化序幕
2001年奧克斯喊出了“免檢是爹,平價是娘”的宣傳口號,從而把空調行業帶入了平民化時代。
2002年,奧克斯發布了《空調成本白皮書》,對空調內部部件進行了逐個計算,讓空調成本這一業界諱莫如深的問題首次大白于天下,奧克斯一時名聲大噪。
2002年底,奧克斯在空調消費大省廣東推出了“一分錢買空調活動”,引起了業界的轟動和爭議。通過這次營銷活動,奧克斯的銷量在隨后幾年出現了跨越式增長,并一度擠進了行業龍頭隊伍。
對話
回歸消費者 化被動為主動
家電行業研究專家劉步塵:
2011年,索尼、松下、夏普三大日系家電代表型企業均出現巨額虧損。
2012年,索尼第二財季凈虧損1.94億美元。松下預計2012財年虧損95.5億美元,連續兩年巨虧。由于虧損額巨大,松下2012財年將不向股東分紅,從而63年來首次整個財年無分紅。夏普預計2012財年凈虧損56.2億美元。
“在與國際大品牌競爭中,增加附加值是突圍的有效辦法。”劉步塵說,回顧日系家電沒落的過程,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過于遲鈍或者冷漠,是導致日本家電市場萎縮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他認為國產家電應當回歸消費者,無論是從設計還是售后方面更注重人性化,而由于技術無法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性進展,那么就應該在增加產品附加值方面努力,通過良好的售后服務,優質的材料選取,讓產品更具耐久性,安全性,一步步去建立自己的口碑,同時,放下“做事立竿見影”的急躁想法,“能在技術研發和取得在消費者信任方面都能化被動為主動,才可以逐漸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中國家電才具備主導全國市場的資格。就目前看,這一夢想仍十分遙遠。”
日本家電沒落 一個時代的終結?
日本家電的衰落就像是“隕石撞擊地球后的恐龍滅絕”般迅速,專家媒體都把矛頭指向積重難返的“日本病”,但對于一代國人來說,日本家電的沒落除了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外,更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日本家電潮水般涌入國門,當時的日本家電就是“高富帥”的代名詞,國人都以擁有一臺日本家電為豪。
家住同濟路的劉伯家里就擺放著一臺上世紀80年代的日立牌電視機。“雖然已經用了將近30年,但沒怎么大修過,畫面和聲音都還很清晰。”劉伯介紹,“這是我們結婚時買的,當時花了近2000塊錢,那時候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00來塊,買這臺電視機就花了一年的工資。”
雖然價格不菲,但這臺電視也給劉伯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那時候能夠擁有一臺日本的電視機是很奢侈的事情,左鄰右舍都跑過來蹭電視,家里熱鬧得很。”
相對于上一代人對日本家電的情有獨鐘,80后的蔡小姐在選擇家電時會更關注產品本身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現在很多國產品牌的質量也都不錯,我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雖然選擇比以前更多,但日本家電的品牌效應并沒有消失,“總體感覺日本家電的品質還是優于國產和韓國品牌。”
隨著老一輩逐漸退出主流消費群體,日本家電品牌的號召力正在逐漸衰退。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啟之初,日本家電這艘巨輪在歷經近半個世紀的輝煌后,正駛進了一片發展的迷霧。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