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么說,不僅與中國制造了世界上40%的冰箱有關,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在競爭充分的世界冰箱市場上,中國的品牌已經在呈現出金字塔結構的格局中占據了最頂端的位置。
世界冰箱行業的“金字塔”格局將冰箱品牌分為三個梯隊。第一個梯隊是堅持產品原創的品牌,這些品牌代表著品味生活,在市場上表現就是引領潮流;第二梯隊以追隨第一梯隊的品牌為主,主要表現是品牌本身有著不錯的口碑,但卻是靠模仿追隨市場發展;第三梯隊是缺乏實力的小品牌和大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大企業”為什么會出現在第三梯隊呢?所謂的“大企業”就是靠兼并擁有較大規模的企業,這些企業通常是由幾個小品牌組成,每個品牌的競爭力都不高,但組合在一起就擁有一定的規模。當然,雖然有規模,但卻形不成品牌合力,所以,品牌口碑普遍不高,因此業內將這種“小品牌組合成大企業”的企業列入第三梯隊,這些品牌的表現是用戶口碑普遍不高,只能靠價格戰這些最低層次的招數來拼搶市場。
第一梯隊:引領潮流成行業風向標
相比歐美日韓國家,中國的電冰箱歷史很短暫,只有50多年的歷史,但中國冰箱卻有過自己的輝煌——起步晚雖晚的中國冰箱業在經過“爆炸式增長”后,到1988年,以757.6萬臺的總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不過,因為不注重品牌建設,當初的“規模冠軍”紛紛倒下。
中國冰箱行業的發展歷程已經反映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規模大不等于品牌強。只有在規模大的基礎上建設出品牌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才能形成行業的領袖地位,成為第一梯隊的品牌。同時,位于第一梯隊的品牌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始終關注用戶需求,并能領先一步滿足需求,形成行業的領導力。
在“中國時代”里,中國的冰箱品牌必須在規模、品牌、技術等方面都要做到領先,才能進入第一梯隊。作為“中國時代”的代表品牌,海爾冰箱已經具備了第一梯隊的各種特征。
海爾(慧聰家電網配圖)
首先從規模上看,海爾冰箱的全球銷量卻已經連續兩年做到了世界第一。其次是從行業的領導力看,海爾冰箱在行業內就具備了這種一呼百應的能力。有一個很鮮活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2004年,日本松下在中國市場推出六門冰箱,可上市后一直是少有人問津,幾近下市。但到2007年時,海爾并購日本三洋后也推出一款六門冰箱,上市后卻很受用戶歡迎,開始的時候是海爾獨享六門冰箱的大蛋糕,后來,很多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六門冰箱,這讓海爾冰箱在行業內一呼百應的能力一下子體現了出來。
此外,產品原創性也是第一梯隊的冰箱品牌必須具備的領導力。在冰箱行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海爾推出的卡薩帝法式對開門冰箱。自從卡薩帝法式對開門冰箱上市后,不僅逐漸替代了傳統對開門冰箱,同時也引發了全球冰箱行業的跟進。現在,歐美日韓的冰箱企業都在模仿這款產品。這顯示了產品原創性在行業的領導力。
第二梯隊:跟隨潮流分得一杯羹
位于金字塔格局中第二梯隊的冰箱品牌多為模仿追隨者。第二梯隊的冰箱品牌并不是說品牌不好,也不是說產品質量不好,而是恰恰相反,這些品牌自身也有很好的品牌形象與可靠的產品質量,但之所以把這些品牌歸結到第二梯隊,主要是因為這些品牌由于自身缺乏創新力,結果出現了要么增長乏力,要么持續下滑,只能靠跟隨行業發展維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洋品牌也進入了第二梯隊。
洋品牌進入第二梯隊主要與歐美家電巨頭的家電業務均為母公司的附屬產業,且相對主業來講,它們的家電規模非常小。譬如,GE家電業務只占其總銷售收入的4.1%;而德國西門子2009年的家電業務只占母公司總收入的4.85%。如果將冰箱產品單列出來,無論是GE,還是西門子的冰箱業務占比還要更小。所以,歐美家電巨頭不會在家電這個小產業上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財力。這是導致歐美家電企業出現疲憊態勢的原因之一。
此外,歐美家電品牌逐漸淡出家電業務也是導致其市場下滑或增長乏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據世界著名的消費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歐睿國際)對全球冰箱行業監測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今,以美國惠而浦、GE為代表的美洲品牌冰箱業務銷量分別下降11%、21.6%。此外,歐洲冰箱品牌的市場增長也呈現乏力態勢。其中,博世冰箱全球市場份額下降9%;西門子冰箱增長僅為10%;而歐洲著名的伊萊克斯在中國也因業績不佳而頻繁走馬換帥。
歐洲家電品牌淡出家電業務的同時,也讓世界家電制造產業發生東移。從Euromonitor的數據看到,自2005年后,中國海爾以121%高增長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銷量最大的第一品牌,而韓國三星等也實現了29%以上增長。由于歐美家電企業的淡出與亞洲家電品牌的崛起,讓歐美的冰箱巨頭進入了金字塔第二梯隊,但憑借早年建立的品牌形象,以及積極地跟著第一梯隊走,歐美冰箱企業仍可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歸根到底,海爾冰箱之所以能進入第一梯隊,是因為它是專業做冰箱的企業,特別是海爾就是以做冰箱起家,而歐美家電品牌基本都是附屬產業,所以,這對海爾冰箱進入第一梯隊提供一次很好的機會。
第三梯隊:靠價格拼殺求生存
位于第三梯隊的冰箱企業又有什么樣的明顯特征呢?調查發現,位于金字塔最底層企業具備兩個明顯特征:一是缺乏良好的品牌形象;二是沒有技術創新能力,只能依靠打價格戰來維持生存。
第三梯隊的冰箱企業在中國家電30年的歷史中其實都有過。因為技術引進的統一性以及技術創新的乏力,很多企業在屢次征戰中典型的以價格戰獲取規模為主旨,但也導致了這些企業迅速滑向或者已經臨近破產的邊緣.
曾經的雪花、長嶺、中意、伯樂,都是輝煌一時地方諸侯;現在的新飛以及TCL、康佳、美菱、榮事達,還有因為家電下鄉而應運而生的二、三線品牌比如奧馬、索伊等,包括整合完畢且不能充分消化的“美的系”。
第三梯隊的企業的生存之道可以總結為“三板斧”。第一板斧是拼命從市場拷貝復制老大的產品設計,依著葫蘆畫瓢,在技術創新基本上為零,屬于典型的集體不作為和無意識形態;第二板斧是從一線品牌企業當中高薪挖人,挖來一個技術總監或者質量總監,就以為挖來了核心技術,殊不知,真正的技術一定是可持續發展而且要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平臺體系長期支撐的;最后一板斧就是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不管消費者接不接受,都堅決的以白菜價進行促銷。
關于價格的敏感程度,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檢測中心就曾經做過入戶調查,結果發現86%的消費者首先關注的是產品的品質與外觀等,而不是價格。實際上,在家電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理性的消費者越來越對價格之外的品牌品質和品位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當年的奧克斯曾經以爹娘革命將空調直接降到了地板價,結果自己的企業形象也直接到了地板上——其空調無論品牌和品味都一直列席二流三流位置。現在的格蘭仕微波爐,經過瘋狂的價格戰,將微波爐從一個高端品直接變成了地攤式的大路貨,格蘭仕到現在為止依然無法擺脫“價格屠夫”的惡名.
現在,價格悲劇再次上演。“美的系”打法仿佛依然在重復著30年前的老路,1499元的滾筒洗衣機已經誕生,下一步美的會否生產出1499元的對開門冰箱?由于美的采用模仿戰略,將每個行業的第一品牌作為自己的“調研公司”,直接照抄,結果節省下了大量的研發的費用,用來打價格戰。
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只要濫觴于價格戰,而不在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多大的規模都只能屬于第三梯隊,一步步成為替別人準備著的被兼并的車間。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于美的這樣的大企業率領打價格戰也實屬無奈。因為美的是做電風扇起家,現在擴展到白電,由于沒有做家電的人才、技術等積累,所以,“價格”是唯一能打動消費者的武器。
不過,價格戰通常在砍向競爭對手的同時,也可能會暫時砍來一部分看客,但實際上是在揮向將來自己最具競爭力的消費群,如此自斷后路、自毀長城,恐怕將來連價格戰也打不成了。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