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放棄生產仍留品牌
近年來,日立將要退出電視市場的傳聞不絕于耳。日前,日立宣布將在今年9月之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產電視機產品。早在2009年日立公司就已將海外的電視機生產業務全部外包,這意味有著56年歷史的彩電巨頭開始改變制造策略。
近年來,日元升值壓力不斷,令日本消費電子制造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多陷入虧損的局面,其中索尼的彩電業務連續7年虧損,東芝、松下不僅巨虧,產品也開始被邊緣化,不少日資企業開始籌劃退出彩電業務,日立也不例外。對于日后和代工商會采取什么樣的合作方式,截至記者發稿前日立(中國)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經理張晨音并未給明確回復。
或為卷土重來留后路
日立保留品牌和研發銷售似乎并不只是為了收取品牌授權費用。近年來,日立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動作反復無常。
日立電視曾經是中國市場的翹楚,但從2005年起,日立在平板電視業務上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等離子電視和等離子屏業務都處于虧損狀態,最終日立被迫停止了等離子屏的生產。然而去年年底,日立卻在顯示器業務上再度出手,與其他兩大日系電子巨頭索尼、東芝簽署了一項戰略協議,將旗下的面板業務整合,聯合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同時去年5月,日立表示將以代工的方式重返中國市場。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日立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戰略有些模糊不清。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盡管一直以來日立的戰略就是剝離民用消費電子業務向商用能源、交通等領域轉型。然而每次剝離,日立總是希望給自己的彩電業務留條后路。據了解,日立顯示器工廠主要進行OLED顯示技術的研發,而此次日立沒有徹底退出彩電業務可能就是為了OLED技術興起時再卷土重來。
日系電子普遍猶豫不決
其實日資企業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徘徊已不罕見。在退出國際手機市場六年后,松下集團旗下的“松下移動通信”今年年初也宣布將于2012年3月面向歐洲市場推出智能手機。另外松下也計劃在中國和中南美市場出售智能手機,目標為2015年度將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擴增至1400萬臺。松下的戰略一直以來就是剝離制造業,向綠色能源領域轉型,然而看到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巨大利潤,松下又忍不住殺了個回馬槍。
近日索尼全資收購索愛股份被歐盟批準,索愛在經歷數年虧損后又被索尼重新將其納入麾下。而據知情人士介紹,要不是智能手機興起,索尼已經放棄了在手機市場的投入。
此外,2010年2月東芝公司一位發言人表示,東芝公司很可能會退出LCD產品制造領域,然而2010年8月東芝才剛剛與TCL聯姻成立了東芝視頻產品(中國)有限公司。
梁振鵬指出,日資企業的心理很復雜,一方面考慮日元升值消費電子領域利潤微薄,所以時刻準備著退出,然而看到三星、LG等企業在曾經自己叱咤風云的領域獲得巨額利潤又覺得不甘心,所以仍然保留一部分工廠或銷售渠道并進行技術儲備等待有朝一日卷土重來。然而沒有清晰的戰略,企業想要獲利根本就不可能。日資企業整個集團的年報年年報虧就是最好的例證?!?/p>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