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天的時間,喬雷的心情便從最初的火熱慢慢冷卻下來,這位被“雙喜壓力鍋”珠海總部委托到沈陽打假的代表,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境地。回想起數天前的雄心勃勃以及攻城拔寨的氣魄,現在的喬雷有些垂頭喪氣。
“我們打假已有三四年了,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尷尬。”喬雷說,沈陽某大型超市擺著假冒“雙喜”電壓力鍋產品,可就是沒人能給他們撤掉,“真氣人啊!”
事實上,對于珠海“雙喜壓力鍋”總部來說,這次來沈打假頗有壯志難酬的味道。“雙喜”這個曾經享譽半個多世紀的品牌,每一次悲喜歷程和輾轉遷徙都伴隨著商標注冊和使用的糾葛。現在,他們的打假風暴再次被商標問題困擾。
本報記者深入調查了“雙喜”來沈打假的臺前幕后,并希望以此來警醒那些創業初期的企業或品牌——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商標保護意識的缺失,將會成為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致命阻力和障礙。
又現亂象 沈超市被指賣假“雙喜”
1月24日,喬雷接到“雙喜”珠海總部的指令,說是沈陽某大型超市的幾家店里,出現了廣東廉江市歐格爾電器公司生產的假冒“雙喜”牌電壓力鍋,于是,喬雷組織了一隊人馬到沈陽該超市進行查看。
在青年大街店,顧客一進賣場就“撞”上一堆摞成一米多高的“雙喜”電壓力鍋。售貨員說,快過年了,這是他們在搞活動,因為“雙喜”是中國名牌,所以才被選做“堆頭”的。記者看到,這種“雙喜”電壓力鍋十分便宜,只要花199元,如果再加一元錢,還可買到其它幾種價值幾十元或上百元的商品。
在另外兩家店內,小家電區域里同樣在十分醒目的位置擺放著這種“雙喜”電壓力鍋,問售貨員這是從哪里進的貨,都說這是從廣東廠家進的,而且一切手續齊全,保證絕不會有假冒的問題。
在這種鍋的外包裝上,清楚地寫著產地是“廣東歐格爾電器公司”,并標有注冊商標(R)字樣。
記者按照包裝上的電話打了過去,一位自稱是主管銷售的女經理告訴記者,這種鍋是他們生產的,已有兩年了,問及這個商標的使用權限時,這位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是從吉林龍井市一廠家購買的商標使用權,雙方是有合同約定的,所以肯定不存在侵權之說。
當記者問到購買的商標使用權是電飯鍋還是電壓力鍋時,對方說:“肯定都有,不然我們也不能這樣生產啊!”
喬雷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廣東的這家企業確實與吉林龍井市的一家小廠簽訂了一個“雙喜”牌商標使用權協議,期限是2006年到2011年,每年的使用費只有4萬元,但到目前為止,只在簽訂合同時,付給了一年的使用費,其余的全在欠賬當中。更重要的是,協議上寫的是“雙喜”電飯鍋,而不是“雙喜”電壓力鍋,二者不管在外觀還是使用功能上,都有很大差別。
按喬雷的說法,廣東這家企業不能算是購買商標使用權,應該為租賃使用權,是這個廠家在“賣貼牌”。
在喬雷提供的這個“賣貼牌”的協議上,記者清楚地看到,上面寫著的是電飯鍋,而沒有電壓力鍋的字樣。
喬雷介紹說,珠海“雙喜”集團目前已注冊了“雙喜”電壓力鍋這個商標,國家商標注冊部門早已備案,雖還沒有正式批下來,珠海方面已將這種電壓力鍋推向了市場,但在品牌標注上,只能用“雙喜TM”字樣,而不能用“雙喜R”字樣。“R”代表的就是注冊商標,只有商標真正地注冊下來了,才能用“雙喜R”。
喬雷認為,廣東廠家的這種行為,是地地道道的造假行為,他們在市場上的這種產品,純屬冒牌。
但打假結果令他們十分失望。喬雷說,他們將沈陽市場調查完后,將此事舉報給沈陽市工商部門,工商部門也很快出動執法人員到現場查看,但在幾番調查之后,還是沒有對“雙喜”電壓力鍋采取任何措施。因為“從目前的資料看,珠海‘雙喜集團’方面也沒注冊這種電壓力鍋的商標。這屬于打假身份或主體不對。”
“工商部門說,冒用商標的問題,管轄權在產品生產地,他們沒這個權限。”喬雷說,他對這個結論不滿卻沒有任何辦法。
人所共知,這個大名鼎鼎的“雙喜”壓力鍋最初是沈陽的品牌,可怎么又弄出來個吉林的龍井市,又為何到了珠海?而現在又為何專來沈陽打假?要說清這個事,得從50多年前說起。
曾經輝煌 沈陽品牌紅透半個地球
“可以肯定地說,這是個絕對值得尊重的企業。”談及沈陽的“雙喜”,喬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說起“雙喜”的歷史,喬雷如數家珍。
沈陽“雙喜”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年春天,沈陽市東南方一片空曠的田野上,一個由鐵絲網圍成的院落里傳出金屬的敲打聲。隨著幾部陳舊機器的運轉,一件件手工制成的鋁制飯盒、鋁盆、鋁壺等產品流向沈陽各個角落,成為百姓過日子的主要炊具,這就是沈陽雙喜壓力鍋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
不過更早時,“雙喜”還有一個與解放有關的廠名:黎明鋁制品廠。
就是這個設施簡陋的小廠,日后卻創造了中國炊具史上的一個奇跡。到了1964年,中國的第一口壓力鍋在這里誕生,但當時并不叫“雙喜”,而叫“金雞”牌壓力鍋。在后來近五十年的發展中,“雙喜”曾三次參與制定壓力鍋行業的產品標準,曾獲得過我國五金行業的最高質量大獎——金質獎。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雙喜壓力鍋的市場占有率曾經達到70%以上。可以說,20世紀我國的壓力鍋行業,“雙喜”是不可爭議的王者,稱其為中國炊具行業的鼻祖毫不為過。
遼寧人可能都有這樣的記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外地親戚來沈,第一件事就是買一口“雙喜”壓力鍋,走親訪友,要是能帶上它那可是很體面的事。而在沈陽“雙喜”壓力鍋的歷史上,還有上世紀七十年代支援亞非拉,九十年代出口美國的紀錄,“那個時候,這壓力鍋可紅遍了半個地球啊!”作為“雙喜”的老職工,徐永利也這樣說。
2006年,“雙喜”迎來了自己的五十歲生日,雖然早已不是沈陽知名品牌,“雙喜”還是好好地為自己慶賀了一番,期間,免不了回顧了自己走過的路,結論是“雙喜變得成熟了起來,又站立在這個時刻充滿變數的市場上”。
苦澀回憶 到處賣貼牌而自毀前程
喬雷說,他沒有親身經歷“雙喜”到處賣貼牌的歷史。已近退休年齡的徐永利則對那段歷史記得十分真切。
“我們那是響應國家號召,扶持小企業。”徐永利認為“雙喜”靠賣貼牌生活,是服從大局安排,是為國家作貢獻。
“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當時需要沈陽老國企扶持的,也都是國企,而用‘雙喜’商標的,大部分是南方剛剛崛起的私企或股份制企業。”采訪時,另一位“雙喜”的老職工這樣告訴記者。
在“雙喜”的歷史上有這樣一段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壓力鍋生產需求十分旺盛,而在市場上,只有一個‘雙喜’品牌,沒有第二家生產這種壓力鍋。”
“囿于企業的生產能力,我們又不得不出讓商標的使用權,于是在山東、浙江、湖南、廣東等9個省建立了一批聯營廠。到1995年,各地以‘雙喜’為名的壓力鍋聯營廠驟增至14家。”
“令人不安的事就出在這個分權造成的商標權‘轉讓’上,由于疏于管理和利益驅動,一些聯營廠紛紛高舉‘雙喜’的大旗,但又不按協議搞營銷,造成‘雙喜’壓力鍋市場一片混亂,甚至有的產品質量低劣,嚴重敗壞了‘雙喜’的品牌形象。同時侵權、假冒產品大量充斥市場,魚目混珠,真假難辨。”
到此時,沈陽的“雙喜”領導者們已經意識到,再這樣下去,這個紅到半個地球的“雙喜”壓力鍋要自我毀滅了。
徐永利說,其實,擴大到14家時,沈陽的廠家已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收回吧,企業很難過日子;不收回吧,市場又這樣亂。最關鍵的是,此時的“雙喜”眼看著就要落入別人手中——本來是被扶持的小兄弟,都在借“雙喜”的旗幟迅猛發展,有的企業生產和銷售規模已是沈陽廠家的幾十倍。
絕地反擊 “雙喜”與弟子割袍斷義
終于,沈陽“雙喜”在第一批解除了寧波雙喜壓力鍋廠、武漢長江鋁制品廠等4家企業的商標使用權后再發狠心,又與湖南益湘鋁業公司、山西臨汾鋁制品廠等數家企業斷絕往來。2000年,更是與溫州迪馬炊具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決裂,直到2001年斷然收回年產150萬口壓力鍋的江蘇啟東鋼瓶廠商標使用權。
“這個舉動是十分驚人的,也讓不少業內人士目瞪口呆。”徐永利說,這個時候對“雙喜”說什么的都有,有人說是他們自毀財路;也有人說是自殘手足,斷送了每年的巨額商標使用費;還有人說,是這些合作者與沈陽私下有什么協議,因為企業壯大了,就不履行這個協議了,于是沈陽才翻了臉。
沒有了這些貼牌費后,企業生存更艱難了,因為有些企業照樣可以生產“雙喜”壓力鍋,原因是沈陽的廠家并沒有注冊“雙喜”商標,最可怕的是,這些曾聯營的企業,大部分已完成了從技術到資金再到市場的原始資本積累,他們可以明目張膽地與沈陽“雙喜”進行對抗。
“我們這個老國企,整不過人家呀,所以很快就接近關門了。”徐永利說。
自我救贖 敗走麥城多人遷徙他鄉
“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注冊商標的意識,所以吃了個大虧。”談及“雙喜”這段歷史,喬雷不愿更多提起,但在商標使用上,認為是當時的領導者目光太短。
據了解,從1972年開始,遼寧省輕工進出口公司將“金雞”牌壓力鍋注冊為“雙喜”牌商標,統一負責對外出口。大概就因這段歷史,當“雙喜”方面決定購買商標時,它的命運不但牽動了省、市領導,更牽動了公司上千名職工的心,在消費者心目中,“雙喜”與“沈陽”二字密不可分,“沈陽雙喜”已演化為“雙喜”商標的代名詞。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商標擁有者想以15萬元將商標使用權再賣給沈陽‘雙喜’,可當時的領導們卻認為,有這錢還得給職工開工資呢,買這個干嗎呀?”徐永利說,就在幾年后,廠領導們反思出自己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但談判“雙喜”商標時,雙方在價格上已喊出了驚人的數字,此時已是1998年。
2001年12月,歷經4年的艱苦談判,雙喜人以一千萬元將“雙喜”商標買回家。媒體在報道此事時,有多家都用了《雙喜用1000萬買回了自己》這樣的標題。
4年的回歸路是曲折的。最初,沈陽“雙喜”方面提出一個方案:出資500萬一次性買斷“雙喜”商標使用權,或出資600萬進行分期買斷;或以商標轉股權的形式,讓當時的遼寧省輕工進出口公司以商標做價入股,占總股本10%,但對方直接謝絕了。
“就在這時,南方幾家曾靠‘雙喜’起家的企業也加入進來,都要買這塊金字招牌,現在已占廚具市場很大份額的一知名品牌,出口就喊出了4000萬!”徐永利說他對這段歷史刻骨銘心,之后又有消息傳來,遼寧輕工有意向全國公開拍賣。“雙喜”沒退路了,咬咬牙花1000萬買回了這一沉甸甸的商標。
然而,“雙喜”也沒在沈陽呆多久。2008年9月22日,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沈陽辦事處發布拍賣公告稱,拍賣沈陽雙喜壓力鍋制造總公司(沈陽雙喜壓力鍋有限責任公司)債權。債權總額15681.04萬元,其中本金7898.5萬元。這就意味著,曾經紅遍全國的雙喜壓力鍋在其發源地沈陽的最后一塊“遺跡”,處在了待價而沽的局面。
其實,此時這里已只剩“雙喜”一個修理部,早在兩年前,大部分的人和設備全去了珠海。因此有人說,沈陽“雙喜”已搬到珠海重新創業去了,可事實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現在的珠海“雙喜”和沈陽的“雙喜”一點關系也沒有,實際上,從沈陽去珠海的人,是從沈陽廠里辭職后又到珠海“雙喜”應聘的,設備也是珠海方面購買的。說到這里,徐永利有些心酸,但他又說,他也是那一批從沈陽去珠海的眾多領導和技術人員之一。
陷入困局 “雙喜”打假壯志難酬
沈陽的“雙喜”和他們曾經的聯合企業,有恩有怨、有情有仇,有人說這是沈陽“雙喜”與他的弟子們的恩怨情仇。
喬雷說,現在珠海的“雙喜”也曾是沈陽“雙喜”的一個弟子,現在沈陽的“雙喜”沒了,眾多人員卻投奔了珠海這個當時并沒被看好的弟子。但是,人家接納沈陽人,這就是緣分。
講起這次打假,喬雷給記者講起這商標糾紛的起源。
2001年末,沈陽“雙喜”買回的只是“雙喜壓力鍋”這個品牌,從商標角度,這個品牌被劃為“五金類”,因它是不用電的,是沈陽產最早的壓力鍋。
2007年,珠海方面要生產電壓力鍋,在注冊商標時發現,“雙喜”牌的電壓力鍋沒人注冊,但“雙喜”牌電飯鍋已被吉林延邊一個縣城的一家小企業給注冊了,于是珠海方面又花重金將這企業的商標收購回來。在商標分類上,這個電飯鍋和電壓力鍋屬于“家電類”,而不是當時花1000萬購回的五金類的“雙喜”,因此,沈陽方面想使用家電類的“雙喜”商標還得重新注冊。
其實早在2006年,延邊的這家小企業就與廣東廉江一家企業簽訂了商標使用權協議,協議中賣的貼牌只是電飯鍋,廉江企業使用期限是到2011年,每年4萬元。雖然購買了這家的商標,但原來的協議還得履行,于是這家不僅生產“雙喜”電飯鍋,還生產了帶有注冊商標字樣的“雙喜”電壓力鍋。
談到這次來沈,喬雷說打假是珠海方面的一慣政策,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退縮。但他們能理解龍井這家企業的難處,因沈陽的“雙喜”曾經歷過。
提到沈陽“雙喜”與當初弟子之間的事,喬雷不想多說;而作為加入到珠海“雙喜”的徐永利,從來不避諱這些,他認為,歷史沒什么可避諱的。
“不管是當初的沈陽‘雙喜’還是現在的珠海‘雙喜’,都不得不提蘇泊爾。”徐永利說,“雙喜”和蘇泊爾有很深的淵源。在上個世紀80年代,“雙喜”壓力鍋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0%,如今有“鍋王”之稱的蘇泊爾集團曾經就是雙喜的聯營企業。早年蘇泊爾老總蘇增福只為“雙喜”生產配件,后來用積累的資金引進一條壓力鍋生產線,為“雙喜”貼牌生產“雙喜玉環”壓力鍋。
蘇泊爾成熟了,“雙喜”卻終止了與蘇增福的合作,這對蘇泊爾來說不啻于釜底抽薪。1992年,用“雙喜”牌子,蘇泊爾銷售了111萬只鍋,而被沈陽“雙喜”開除后的一個月,“蘇泊爾”品牌鍋一口也沒賣掉。“一旦失去名字,就意味著失去一切。”多年后,蘇增福回憶起當年的歲月,依然感慨頗多。
“雙喜”和蘇泊爾兩家從此就沒消停過,先是因為壓力鍋爆炸劃分責任,雙方上了法庭,接下來又是在產品銷售領域里你爭我斗。
與蘇泊爾一樣,沈陽“雙喜”同珠海“雙喜”不僅有情,還有過“仇”。
2004年3月10日,沈陽“雙喜”與珠海“雙喜”簽訂商標權轉讓協議書,沈陽“雙喜”將在中國注冊的注冊號為70253的“喜喜”商標的所有權和相關證件轉讓給珠海方面。沈陽“雙喜”本應在6個月內辦理完轉讓手續,珠海方面負責解決沈陽“雙喜”在職和退體職工30年的工資。合同簽訂后,沈陽“雙喜”卻一直沒有履行,于是雙方上了法庭。結果,沈陽“雙喜”輸掉了這場官司。
打假待續 新年第一站選擇了沈陽
“雙喜”的打假行動,最早始于2007年。
“那個時候,市場上有太多的假冒產品,所以我們的打假工作這幾年從來沒有停止過。”喬雷說,10年前,由于疏于管理和利益驅動,“雙喜”鍋的聯營廠紛紛舉“雙喜”大旗,又不按協議搞營銷,造成“雙喜”壓力鍋市場一片混亂;而在“雙喜”由于改制艱難造成產銷緩滯的八年間,更有不少企業假“雙喜”之名在市場上銷售炊具產品,其中不乏低劣產品,嚴重損害雙喜炊具的品牌形象。
“雙喜”這次打假是高調的,且第一站又選擇了沈陽,于是就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首先,打假也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也是一種自我宣傳的方式,沈陽人對“雙喜”太熟悉了,感情也太深,當“雙喜”從沈陽人們的視線里逐漸消失后,同聯合媒體一塊打假的做法,無疑再次向沈陽人宣布:“我雙喜又回來了!”
其實,“雙喜”返沈已不是一兩次了,沈陽一些大的商場都有“雙喜”在出售,但不知為什么,銷量遠不如某幾個品牌好。
其次,“雙喜”經過太多的挫折后,對自己看得清楚了,事也想開了,所以不像有的品牌,明明知道市場有假貨,但不敢提及,怕傷了自己的名聲,有時打假也是在暗地里進行。壓力鍋是一種很特殊的廚房用具,幾年前,因發生爆炸事故而被媒體炒得火熱,或為爭是誰生產、事故到底誰來負責任問題弄到法庭上的事,也不只一次地發生過,所以,對壓力鍋這種特殊的商品打假,說明這家企業有責任心,有了責任心的企業才是有前途的。
重新找回自己的“雙喜”,前途到底會如何?現在沒有人來給它下結論,因為,這個市場上變數太多,但有一點“雙喜”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哪里發現有假貨,他們就打到哪里。2010年的打假,“雙喜”從沈陽開始。這個曾經發源于沈陽、輝煌于沈陽、又沒落于沈陽的品牌,在遭遇了品牌和商標保護意識缺失從而導致的未完打假行動,留下的似乎并不僅僅只是失落。喬雷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本報首席記者 孫學友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