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耳邊充斥著有關中國家電零售市場外資必遭不順的言論,但德國人和日本人仍然腳跟腳地踏上了他們眼中的投資熱土。
近日,總部位于杜塞爾多夫的德國最大零售業集團麥德龍宣布,旗下梅地亞家電超市(MediaSaturn)將與中國臺灣鴻海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從今年開始,將在上海開設首家單體家電賣場,并計劃5年內在中國大陸開出100家以上的門店。
梅地亞家電超市創建于1979年,是歐洲最大的電子賣場,在歐洲共有768家門店。它此次高調入華,拉開了德國零售巨頭進軍亞洲市場的序幕。
無獨有偶,日本最大家電連鎖零售商山田電機最近也決定將遼寧沈陽作為進軍中國市場的首站之選,位于沈陽太原街的第一家門店也將于今年開業。據悉,該店將采用日式店鋪的運營方式,以銷售高附加值的家電產品為主。眼下,山田電機正緊鑼密鼓招攬人才。入駐沈陽,這也是日本家電零售巨頭首次落地海外市場。
麥德龍和山田電機的行動在各自企業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但與幾年前百思買進駐中國時形成的轟動相比,國內業界此次反應冷淡。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家電連鎖業已經過了創業階段,競爭格局趨于穩定,蘇寧、國美之間可以斗來斗去,但是絕對容不得第三者插足。
押注中國市場
作為全球第4大零售集團,麥德龍對中國市場并不陌生,通過旗下另一大品牌“現購自運”連鎖超市(CashCarry)與上海錦江集團的合作,它已經深耕中國內地市場十余年,目前在國內擁有4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10億歐元。
麥德龍集團全球CEO,60歲的埃克哈德·考德斯認為中國市場對公司來說是實現增長的重要戰略地區。他表示,公司已經在中國開展多年業務,相信此前吸取的經驗教訓會幫助梅地亞超市更好地開拓這塊市場。考德斯曾任著名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總裁,他于2007年11月加盟麥德龍。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夏天公布的合作方案中,麥德龍與鴻海集團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各占一半。但去年底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則顯示,合資公司由麥德龍持股75%并占有運營和管理主導權,鴻海轉為投資方,持股比例為25%。鴻海發言人丁祈安對外證實,新公司由麥德龍主導,對方在開設3C賣場上比較有經驗,鴻海將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
事實上,麥德龍早就有加緊在華擴張的打算。去年5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德國公司希望借中國市場取代百思買全球消費電子零售霸主地位。該報援引考德斯的話說,他們計劃與中國本土公司合作,先在上海開設一家電子賣場,之后會迅速開設12家,未來計劃在中國大城市至少成立300家這樣的賣場。考德斯說,麥德龍有在不同歐洲國家的銷售經驗,這為其開辟中國市場打下基礎,因為中國也是區域差異化很大的地區。
與擁有數十年境外投資經驗的麥德龍不同,從未涉足過海外市場的日本山田電機此次試水中國市場更值得玩味。
在日本,山田電機有超過1800家門店,預計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09財年,其銷售額有望達到1.97萬億日元,穩居行業之首(排名第二的榮電集團同期預期銷售額僅為0.8萬億日元)。最近幾年,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山田電機迅速完成了一系列收購交易,將本土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身后。縱使如此,它多少顯得有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布局全球市場方面,山田電機躊躇許多。
山田電機覬覦中國市場時間不長,但其間曲折不少。2008年年初,公司表示已完成在上海的選址工作,計劃2010年開出第一家門店。當年第三季度,山田電機突然宣布將首家門店選址改在沈陽。當時有消息稱,該公司準備將開店時間提前至2009年秋天。去年6月,受經濟形勢惡化影響,山田電機又透露考慮將中國門店拓展計劃最晚推遲至2011年。
對于山田電機擱置上海開店計劃遠走沈陽的原因,家電行業觀察家姜培峰指出,本土勁敵蘇寧以及國美均將上海作為戰略要地,故山田電機選擇避其鋒芒,改道受日本文化影響更深的東北地區。目前,蘇寧與國美兩大零售商在滬門店數量已超過100家,而它們在沈陽的門店總數僅30家左右。
巨頭們的擴張之路
與國內家電零售行業的傳統經營模式不同,山田電機走的是“百貨商店”路線。
除了銷售電子產品,山田電機還同時經營玩具、化妝品、食品以及二手車等類別的商品。去年10月,位于東京都池袋的山田電機旗艦店開業,在這間營業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門店里竟然出現一家韓國料理店,其業務模式讓外界瞠目結舌。
對于這種創新,國內資深行業分析師曾高飛認為,“百貨商店”已被證明是一種過時的商業模式,市場定位不清晰可能成為日本零售商在華發展的致命因素。國美副總裁何陽青也曾指出,山田電機“大而全”的模式在中國缺乏生存土壤,他認為城市中心的門店容積缺乏,不會有太大的施展空間。
事實上,在日本獨占山頭的山田電機布局中國市場實屬無奈之舉。有行業分析人士稱,日本家電零售市場趨于飽和,8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經被瓜分完畢。因為行業競爭異常慘烈,一些角逐者被迫退出。
1月12日,有著65年歷史的櫻屋電器宣布關閉所有門店并進行破產清算。櫻屋電器曾是日本三大消費電子連鎖之一,本世紀初開始沒落,兩年前被BEST電器完全并購。而BEST電器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最近這家昔日行業老大宣布公司高層引咎辭職,同時關閉旗下3成左右直營店。此前,曾經輝煌一時的第一家庭電器、九十九電機等公司均已宣告破產,老品牌Laox則被蘇寧收購,日本的行業蕭條景象可見一斑。
山田電機創始人山田升承認,日本是全世界最殘酷的電子零售市場。實際上,該公司之所以能堅持了下來,緣于其在初創時期,依靠“價格戰”一戰成名,實現公司規模的野蠻增長,但這同時也把自己推入微利的火坑。目前,其凈利潤僅維持在3%左右。更要命的是,此前一直支撐其實現快速擴張的資本市場開始投反對票。過去兩年中,該公司股價跌去一半。市場人士指出,在本土市場空間殆盡的情形下,山田電機不得不宣布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以獲取資本市場的更大支持。
相比較而言,麥德龍更為躊躇滿志。公司發言人蘇珊·布希說,“我們將堅定地踐行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麥德龍方面表示,中國電子零售業競爭激烈,但這里依然是可以獲得豐厚利潤的市場。
不過,對于“5年內開設100家新店”的口號,一些人認為考德斯有點過于自信,因為他們其他業務在亞洲市場的表現不能讓人放心。比如,“現購自運”連鎖超市在亞洲業績增長緩慢——在中國,他們花費十余年才略有突破;在印度,他們開設的店面遠少于原計劃;在日本,他們甚至還在苦苦掙扎。
現在,美國消費電子零售巨頭百思買成為德國人的新目標。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至少在中國市場,他們選錯了榜樣。早在7年前百思買就入華耕耘,雖然先行者還沒有成為先烈,但其在中國的尷尬處境已經足以證明,美國人至今水土不服。目前,百思買在中國只有不到10家門店,即使收購了江蘇五星電器,其業績也乏善可陳。
遭質疑的計劃
既然鐵了心要進入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消費電子市場,德日兩大家電連鎖巨頭都不想自己會成為這里的匆匆過客。
山田升認為,經過本土市場鍛煉所提升出來的市場競爭力,必將推動公司海外市場戰略取得成功。長期以來,他們手中的王牌是與制造商建立的穩固關系。
不同于國內同行實行的銷售后付款或者賬期付款結算模式,山田電機一直以訂單付款的方式與廠商交易。此外,他們還自行承擔物流費用和庫存風險,這些舉措成為其獲得制造商支持的籌碼。由此,山田電機與索尼、夏普、松下等公司關系密切,這也被認為對其拓展中國市場有所幫助。
另據猜測,山田電機加緊在中國的擴張還包含更大野心。有分析指出,山田升一直希望將公司打造成SPA型企業(制造零售商),此次布局中國市場可能是該計劃的重要部分。
早在2003年,山田升就推出自有品牌電腦產品。去年3月,該公司接手九十九電機留下的爛攤子,此舉也被認為是看中對方在組裝電腦方面的品牌影響力。據悉,利用旗下自有品牌進行低價競爭是日本家電零售業的當前現狀。榮電集團、BIC相機等連鎖店都已推出自有品牌的產品。
日本專業財經媒體日經BP社的報道稱,2005年1月,山田電機委托中國廠商生產自有品牌家電,并因此獲得2至3成的價格優勢。分析人士指出,依靠中國廉價且豐富的制造工廠資源,山田電機進軍中國市場對其加速向SPA企業轉型確有幫助。
此次麥德龍與鴻海集團的合作也有異曲同工之處。考德斯說,梅地亞家電超市進入中國市場后,將向當地消費者提供革新性的新商品。業界普遍認為,麥德龍掌門人所提到的“新商品”,就是與代工之王合作生產的自有品牌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麥德龍旗下“現購自運”超市也正積極實施“自有品牌”戰略。
不過,即使有低價的自有品牌撐腰,德日兩大家電連鎖巨頭可能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因為百思買也銷售自有品牌,但還是無法改變國美、蘇寧牢牢掌控行業話語權的格局。曾高飛就表示不看好兩家巨頭在中國的前景。他認為,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特點與國外完全不一樣,在國外取得成功的模式不一定適用于中國。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