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報亭操作有些難
“實在不成就不賣手機號了。”昨天在朝陽區某地經營一家報亭的劉大爺對記者抱怨說。據了解,繼聯通手機號卡開賣后,前幾天移動的預付費手機號卡也解禁開賣。不過,劉大爺手上還沒有接到移動方面的入網登記表。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里,他沒有賣出一張手機卡號。據其反映,前來買號的人一聽說還要身份證以及復印件便被“嚇跑了”,“人家都到對面買去了。”劉大爺指的是對面的幾家手機店。記者采訪發現,在那里無須提供任何證明,跟以前一樣,交錢就OK。“這些不記名的手機號都是之前開通過的,剩的不多了。”一家店主告訴記者。
據了解,北京通信管理局近日以暗訪的方式開展北京地區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專項檢查,發現個別報亭、卡市、代辦點的實名登記情況尚不完善。
問題一 社會代理渠道難管理
“出現目前這種狀況也在意料之中。”知名電信專家陳金橋表示,在實施前,業界普遍認為難點之一便是如何規范社會代理渠道。原因是社會渠道缺乏相關設備,工具的改造需要時間和成本,而成本該由誰出?而即便代理渠道配備了相關設備,但其可信度仍是一個現實困境,如何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是大難題。更為棘手的是,社會代理渠道中目前有大量存卡,這部分該如何解決?尤其是在大城市,存量卡現象大量存在,這是手機實名制有效推進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作為主要社會代理渠道的報刊亭因此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從9月1日開始,北京報刊亭暫停銷售手機卡。負責方稱將與運營商重新確定銷售流程和管理辦法。而記者了解到,近期郵局對報刊亭經營人員進行了培訓,聯通、移動的相關流程也已確定并下發。不過,這些下發的入網登記表目前少有問津。
海外經驗:申報人信息確認后才售卡
在海外,運營商對于入口的管理很嚴格。如日本,新入網的預付費用戶需提供真實信息,相關人員會去檢查申報人信息是否準確,只有在信息得到確認后,SIM卡才會出售。
建議:運營商網點應多建一些
社會代理渠道該如何管理,運營商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事實上,我國運營商對于渠道的重新定位與梳理已經展開。陳金橋認為,隨著實名制的推進,運營商應當設立更多的自有營業網點,同時發揮電子網絡渠道的效用。“未來運營商的銷售網點不見得拼數量,很多不規范的渠道將被慢慢淘汰”。而社會代理渠道的作用將會在規范中逐步削弱,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小攤點將逐漸退出市場。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也表示,運營商的營業網點應多建一些。當然,這種重新的整合需要時間和實踐。
問題二 我的信息安全嗎?
“一直是實名,總是被騷擾!我能給你實名,你能給我安全嗎?”網友的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隨訪中,更多的消費者擔心的是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某網站進行的隨機調查顯示,擔心實名制后會出現個人信息泄露的網友約占三成。
運營商對于社會渠道的管理已經在加緊。比如報亭,聯通要求報亭經營者每周三將客戶有效證件復印件、入網登記表等上交所屬的批銷中心,中心管理員每周四上交所屬分公司,分公司每周五統一上交總公司電信組。但是對于這些經營者的資質還缺少認證。
海外經驗:出臺信息保護規定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陳凱博士指出,為保證手機實名制的實施,多數國家采取了立法或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先行的方式。比如,日本的《手機不當使用防止法》、澳大利亞的《電信規則》、南非的《通信及通信相關信息監聽法》。德國則新修訂了《電信法》、墨西哥的《聯邦電信法》也修訂了法令,以應對手機實名制的推出。由于有法律保障,不僅使實名制得以規范,而且達到了從法律上約束實施過程的作用。
同時,為有效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和信息,大多數國家都出臺了信息保護條款或規定。在新加坡,用戶通信服務合約中明確闡明了用戶信息保護條例及用戶信息使用條件;在英國,實名登記全過程都要依據《數據保護法》的要求進行。
建議:量刑必須有足夠震懾力
目前我國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全面、系統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監管也較為滯后。最新的消息是,醞釀多年的《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有望年底前出臺,目前正在報批程序中。
陳金橋指出,《規定》解決的是合法授權的問題,但它解決不了量刑的問題,需要民法、刑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給出相應的配套措施。“量刑與處罰必須有足夠的震懾力。”陳金橋說。
問題三 老用戶補登記難度大
目前我國手機用戶超過8億戶,有數據顯示,其中有3.2億戶沒有進行實名登記。而對于這些手機“黑戶”的原則是“依法推進,鼓勵引導”,設定時間為三年。但是如此龐大的規模確實存在實施難度。目前,北京地區還沒有出臺相關的老用戶補登記措施。
海外經驗:設定時限,否則中斷服務
為保證實名制體系的建立,多數國家都為用戶的實名制申請限定了時間,超過時限,運營商會中斷用戶的通信服務。比如,新加坡規定的實名登記時間是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5月1日,過期的用戶,電信運營商會中斷服務;而南非則要求2010年底前,所有手機用戶須向運營商提供個人詳細信息,否則將被封號注銷。
建議:推行實名制切莫操之過急
不過,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指出,在中國推行實名制切莫操之過急、一刀切。首先,中國手機用戶規模世界第一,中國短信市場的發達程度也遠遠超過海外。他指出,實名制的初衷是網絡安全,但是推行要根據國情,老用戶未必一定要全部補登記。畢竟用戶規模大,全部實名制的成本很高。另外,不同用戶群體可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一些老人,他們的溝通只限于家人間的通話。
他表示,手機實名制不能杜絕垃圾短信騷擾以及解決電信詐騙,但是會起到相當的威懾作用,并且提高犯罪分子的違法成本。
晨報記者 焦立坤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