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審計署公布“2013年第25號公告: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數據顯示,格力、TCL[微博]、格蘭仕、長虹[微博]、 美的、長嶺、樂華及揚子空調這8家國內家電一線品牌采取多種方法共騙取國家節能補貼9061.84萬元。其中格力空調違規獲得補貼2156.76萬元、格 蘭仕違規獲得補貼1779萬元、TCL空調違規獲得補貼1831萬元、長虹空調違規獲得補貼982萬元、美的違規獲得補貼118萬元。
此前早有媒體披露,家電騙補的手法也多為企業或經銷商通過虛標價格、冒充中標產品、多報銷量等手法進行。某商場家電銷售人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節能補貼期間,家電銷量都會比實際銷售情況多報一些,大家對這些現象都習以為常了。”
事實上,自家電補貼政策出臺之日起,就有不同聲音存在,特別是“家電騙補”事件的發生更是加劇了當下對于政策價值的質疑,中國家電補貼政策是否再次登場值得考量。
2008年前后,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人民幣匯率遭遇升值壓力,使得長期以來依賴出口為主的家電制造業陷入進退維谷的兩 難境地。此時,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三大政策的出臺,無疑成為拉動中國家電市場內需的強勁動力。據統計,截止2013年5月,財政部共推出包括空 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熱水器在內的五類節能家電共6500多萬臺,撥付補貼資金122億元,實現拉動消費需求達到2500多億元。
目前,節能補貼政策的退出使家電市場這池“春水”重歸平靜。回望5年的政策實施之路,價格補貼的惠民初衷毋庸置疑,但對企業和市場帶來的種種弊 端卻是無法回避的。面對補貼政策帶來的一系列消極影響,知名經濟學家王福重教授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談道:“沒有正價值,只有負的價值。納稅人的錢,隨 意被花掉了,降低了社會的總體福利水平。”
大量扶持政策的出臺成了家電企業大打價格戰的“尚方寶劍”,借助政策之東風只會讓家電企業沉溺于銷售業績提升的短暫幸福之中,而怠于技術創新升 級。對于消費者而言,強烈的價格刺激帶來的是市場需求的提前透支,不可避免的使得家電市場陷入長時間的平靜期。而政策實施中的監管漏洞也為不法商戶提供了 可趁之機,目前家電企業廣泛采取的各級代理商、零售商分銷模式無形中增加了政策監管的難度,但是企業自身責無旁貸。
時至今日,面對家電企業大面積的違規現象,家電補貼政策是否還要繼續實施,在利弊之間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家電行業本身具備了較高的市場化特征,應該在市場規律這只‘無形之手’的調 節中實現行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目前現有的‘半拉子’政策無法起到真正的產業扶持作用,反而會讓企業產生依賴心理。”
以格力、TCL、格蘭仕為代表的國內家電領導品牌此次集體“闖禍”絕非偶然,其中企業難免其責,而現實環境下家電補貼政策的合理性更值得商榷。 王福重教授談及未來家電行業走勢時表示,“家電市場是中國最健康的市場之一,其具有很強的自身修正力量。補貼,是希望能刺激居民購買,但這向市場傳遞了錯 誤的信號,包括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傳遞出了錯誤的信號。有了補貼,會把調整的時間認為延長,付出的代價更大。”未來,家電行業的產業升級依然迫在眉睫, 而政府與其“熱情高漲”不如“冷靜旁觀”。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