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家電業,TCL最早實現海外并購,如今,回頭發展國內市場,半年在農村布點6000家,是何原因?
李東生:這兩年,基于消費能力的提升,國內家電需求的增長速度高于國外,尤其是三、四級市場。
今年1-6月,TCL國內實現銷售收入163.63億元,占61.43%,同比增長24.62%;海外實現銷售收入102.75億元,占38.57%,同比增長7.60%。今年全年,國內銷售比例可能會達到65%。
其實,我們應該更早加入國內發展,現在感覺比較遺憾。
記者:幾年前,TCL海外并購企業遇挫,有沒有想過就此退出國外市場,為什么?
李東生:做企業競爭就像打仗,很難講你做這個決定就一定是對的,但是戰斗已經打響,部隊已經上去,那個時候你要考慮怎么把山頭拿下,不能想退路在哪里。
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國際化是必由之路。中國市場很早就與全球同步,很多產業的競爭已經比海外市場還要慘烈,利潤低很多。要和國際一流的企業比拼,中國企業必須具備很強的能力和更廣闊的視野,這在國內市場無法得到。
記者:你們是怎樣擺脫那段陰影?
李東生:所有的挫折,都是寶貴財富。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明晰業務方向,提升現金流、盈利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到今年,TCL基于工業能力、技術能力、全球化運營能力,搭建四大產業、六大業務的“4+6”的新產業組織架構,業務架構更為清晰。此外,運營效率和管理能力都有提升,研發、采購、生產及銷售的全球化持續推進。
李東生:海外業務將與國內業務并行。TCL選擇國際化的戰略并沒有錯,只是操作方面需要斟酌。經過多年調整,我們的海外業務已經比較穩定。
TCL通訊的國際化已經宣布成功,已躋身世界前七位。7月份,液晶電視銷量同比增長92.25%,其中,在中國市場液晶電視銷量同比增長39.65%,海外市場銷量更是同比增長220.27%,歐洲、北美與新興市場抓住市場需求增長,銷量同比分別增長58.02%、2144.66%、165.32%。
從未放棄武漢
記者:7年前,TCL就進入武漢,不過,生產一度停滯。
李東生:2005年,我們在武漢的基地投產后,當時的市場狀況不太好,沒能達到一期工程年產100萬臺的產能,每年大約只有30萬-40萬臺。2009-2010年,停工一年,但是并沒有撤離武漢。
去年,由于產量的提升和企業戰略改變,武漢基地已恢復生產。
記者:這一次,TCL在武漢有何新的發展計劃?
李東生:武漢工廠從去年10月開始慢慢恢復,投入很多全新設備,能月產10萬臺空調,上半年產量約70多萬臺。 [NextPage] 武漢東西湖區及其他領導鼓勵我們擴產,所以,基地今年的計劃上升為100萬臺,希望全年增產至110萬—120萬臺。明年,預計可以達到200萬臺,第三年(2013年)能達到300萬臺。
記者:武漢基地在TCL版圖中處于何種地位?
李東生:TCL在國內的空調工廠有2個:廣東中山和武漢,去年銷量分別是190萬臺和100萬臺。其中,武漢基地將主要供應國內市場,廣東基地主要供應出口,并兼顧部分國內市場。
目前,廣東還是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將來,我們會把冰箱和洗衣機的基地移到武漢,進行產業擴展,建成年產數百萬臺,產值可過300億元的綜合家電基地。
記者:合肥家電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全國第三大家電基地,武漢與之毗鄰,發展家電業空間還有嗎?
李東生:相對合肥,武漢有幾點優勢:物流條件佳。這一點很重要,家電體積都比較大,物流成本高。
此外,武漢本身工業基礎強,家電基礎材料,如塑料、有色金屬等需求旺盛,技術人才聚集,在精密電子加工方面也具有優勢。我覺得,武漢家電業還有潛力可挖。
扎堆是家電發展必經之路
記者:這幾年,國內空調前三強企業都在武漢設立整機生產基地,對于TCL來說,是競爭壓力還是扎堆的良性效應?
李東生:家電業需要扎堆發展,才能吸引大量產業配套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如珠三角、膠州半島,都是如此。
目前,武漢基地至少有1萬-2萬個配件從廣東運輸到武漢,運費很高,我們需要加強配套設施引進,才能將年產量推到140萬-150萬臺。
記者:我們打算怎樣解決本地家電業配套不足?
李東生:最近,TCL正聯絡相關配套產業,配合武漢基地擴產,達到最大產能。這些配套設施主要指空調壓縮機,我們應該會與強勢企業合作,直接在武漢生產配套,打造空調產業鏈。
實際上,空調壓縮機生產的費用投入比空調整機還大,但是產品附加值較高。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