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8.5代線的新管理團隊集體亮相,還是李東生董事長增持,都表示了我們對8.5代線的信心。”7月1日,TCL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然而,巨額的投入,即將下行的行業周期,國外液晶面板巨頭的強勢,使得8.5代線對于TCL、李東生本人以及整個中國家電產業,都是一個難題,但是必須破解的難題。
8.5代線籌資難題
廣東省政府以及深圳市政府對于TCL8.5代線的支持,讓人們看到些許的曙光。
7月1日,TCL公布,其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的8.5代線項目獲得廣東省10億元政府補助資金。
這是繼6月28日,該項目獲得深圳市5.5億多元政府補貼之后,8.5代線項目第二次拿到政府補貼。
再早些的6月2日,TCL董事長李東生通過大宗交易形式出售香港上市的TCL多媒體1500萬股股份。每股配售價5.65港元,獲得現金8475萬港元。
TCL以及李東生本人以及深圳市政府都在想方設法為8.5代線籌資。它確實是一個高投資的項目。
據TCL之前的公告顯示,整個8.5代線大概需要資金245億元。該項目計劃于2011年第四季度投產,投產后每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年產26至55英寸液晶電視模組1400萬塊。
“投資該世代線我們也考慮了市場的需求,這條線基本覆蓋了主流液晶面板的尺寸。”TCL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但是頻繁的籌資以及補助,對于245億的巨額投資仍然“差錢”。“目前除了政府補助和定向增發之外,可能未來還要靠銀行貸款來解決。”TCL這位人士表示。
此前,TCL集團擬通過定向增發籌資50億元,用于建設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其中,TCL董事長李東生承諾認購2.5億至4億元人民幣。“李總的認購,當然也是顯示了其對8.5代線以及產業整合的信心。”上述TCL人士表示。
“國內每個投入高世代生產線的企業幾乎都面臨著資金難題,一些企業因此負債非常高,但是目前的產業環境要求國內的家電企業必須有自己的高世代線。”一位熟悉液晶面板行業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TCL面臨的難題,還要從整個國內液晶面板行業話語權的缺失說起。 [NextPage]
話語權的缺失
事實上,國內企業大舉進行液晶面板生產線投入,與我國液晶面板的現狀有關。據了解,中國內地液晶面板技術依舊止步于第5代以下生產線,而5代線以下的面板只能用于手機和小尺寸電腦屏幕。事實上,國內幾乎所有的液晶面板尤其是用于液晶電視的液晶面板,大小尺寸都依靠進口。拿TCL來說,其面板主要采購自韓國三星和中國臺灣友達。
在液晶電視向大屏幕發展的趨勢下,國外大型面板企業掌握著最先進的面板技術,掌握著屏資源,話語權自然掌握在三星、夏普等液晶面板巨頭手里。
“巨頭們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情況調節液晶面板的供給,下游的企業拿人家根本沒有辦法。”上述熟悉行業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這個領域的話語權缺失,在今年開始的一場液晶面板行業的跨國訴訟中可見一斑。今年4月,戴爾、摩托羅拉以及蘋果等液晶面板采購巨頭共同把液晶面板生產巨頭三星、夏普、LG等告上了法庭。
最終,美國舊金山法院認定這些面板巨頭在1999年至2006年間合謀操縱價格,導致下游企業、消費者支付了高費用。LG等3家公司被判支付5.85億美元巨額刑事罰款。
這引起中國液晶面板采購企業的蠢蠢欲動。“目前訟訴我們盡量以一個客戶集體面目出現,另一方也是國際的液晶面板巨頭們。”負責此事的北京雷曼律師事務所律師郝俊波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目前,只有三家企業已經報名參與訴訟。其中一家為深圳的大型液晶電視生產企業,另兩家是成都和北京的企業。
郝俊波告訴記者,其實參與訴訟的企業只需提供采購的發票就行,并沒有任何訴訟費用。“希望能有更多企業參與此事。”
“這主要還是由于目前我們的液晶面板采購受制于人,另外也面臨核心技術和人才的缺乏。”對此,中華液晶網研發總監張新崗表示。
“我們的8.5代線,5月8日宣布了自己的管理團隊,整條線也以自主技術為主。如果完全靠引進的話,如果人家把技術專家一撤走就很麻煩了。”TCL人士也向記者強調了自主產權的重要性。
雙重的風險
為了贏得話語權的這項高額投資,風險卻也很大。在TCL8.5代線募資的說明書中,明確表示了投入8.5代線的風險。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除了政府投資,目前企業通過定向增發籌集了50億資金。這對于現在來說已經夠用了。”TCL人士表示。
對于以后資金的籌集,該人士表示,可能要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籌集。“銀行貸款主要是看當地政府支持的力度。”換句話說,也就是雖然8.5代線項目風險較高,但是只要政府支持,從銀行拿到貸款應該還是容易的。
張新崗分析表示,這樣的項目銀行是否給予貸款要看政府對于項目的支持力度。
據公告介紹,目前8.5代線廠房主體建設正在進行,預計2011年8月份投產。投產之后,是否盈利也處于不確定性之中? [NextPage]“企業投入高世代線是否盈利還是要看以后的營運情況。最近兩年液晶面板產業處于高成長階段,這種成長性還有兩年。”由于TCL的8.5代線要2011年投產,對此,張新崗表示,“這波高成長是趕不上了。”
湘財證券分析師劉飛燁也表示,隨著液晶面板產能的釋放,2011年面板行業將會出現價格下降趨勢。
談及該項目對于TCL的影響,光大證券分析師趙磊表示,目前資本市場對于該項目存在分歧,短期內難以提高公司估值。
財富人物剪影:順勢明道李東生
“新世紀十年,對于李東生而言宛如一場過山車:從光輝頂點一路下墜,然后再絕地重生。”
破局
李東生的國際化夢想始于10年前,當時他提出“要做國際化的大企業,要做世界五百強”的設想,時至今日,曾被國際化夢想拖累得很辛苦的李東生依舊認為這個戰略方向準確無誤,“國際化的路將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一項工作還在進行當中,我們始終認為,這一條路是我們必須要走的。”
據TCL前員工馮祺回憶,2004年初集團高管開會討論是否要收購湯姆遜公司電視業務,會上爭議不斷,很多人明確表示反對。為表明決心,李東生引用了林則徐的詩明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TCL遭遇海外并購巨虧時,李東生帶領高管找原因。他們發現:2004年公司整體上市后激勵機制就結束了。一部分創業初期加入的高管拿到了數量不一的股份,但在國際化階段引進的職業經理人,大多沒有股份,對他們沒有進行長期有效的激勵。
為了吸引人才,TCL拿出大筆真金白銀在二級市場進行股份回購,然后分給企業骨干進行股權激勵。
在極為困難的2007年,李東生調整歐洲業務模式,變賣曾經不舍的電腦業務,大刀闊斧地修改人事管理構架和業務構架。盡管因為“國際并購后遺癥”痛苦不堪,在面對媒體的時候,他依舊堅定地表示,TCL國際化戰略方向是沒錯的,將堅定地走下去。
重生
“重生”二字是認識和不認識李東生的人都熟悉的字眼。因為他曾把自己和TCL的境遇比作“鷹之重生”。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為TCL液晶模組募資的定向增發中,李東生和妹妹掏出了超過4億元來參與認購。
李東生把自己和TCL綁在了一起,他曾經說過:“TCL是一艘大船,我是船長,如果這艘船要沉沒,那我一定會和它共存亡。”
“億萬富豪李東生用的是600多元的手機,因為牌子是阿爾卡特,他要求所有公司高管都必須用。”馮祺告訴記者,和國內企業家動輒韋爾奇、柯林斯相比,李東生信曾國藩。市面上能找到的關于曾國藩的書他都看了,最后的結論是自省和堅韌。
在他的辦公室,掛著醒目橫幅“順勢明道”,讀過曾國藩的人大抵知道,其在事業最低潮期,曾在湖南老家有過類似表述。在內部的多次講話中,李東生多次引用曾國藩的軍事思想“扎硬營、打死仗”來激勵員工。
李東生曾經多次對部下說過:“做企業競爭就像打仗一樣,很難講你做這個決定就一定是對的,但是戰斗已經打響,沖鋒號吹了,部隊已經上去,那個時候你要考慮怎么把山頭拿下,不能想我的退路在哪里,如果你這樣想就很難找出辦法。我也不會意氣用事,重要決定都不是我一個人做的,都是有一個團隊,我們會找外部的專業機構來給我們意見和幫助。”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