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和現任董事局主席陳曉之間的這場決戰,承載了諸如“從帝制到共和”、商業道義和公司治理范例等外界贈予的高帽。
魚死網破的慘烈局面并未出現,個人和陣營間的恩怨,在商業利益面前讓位于理性。
現在,道義上徹底決裂的陳黃陣營不得不繼續共處;而留給國美電器的,仍是它的不可知命運。
意外的結果
9月28日13時左右,時代周報記者到達會議地點時,發現連通會場的盤旋樓梯上都擠滿了人。30多部攝像機、上百名媒體記者將連接會場和記者休息室之間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擠得水泄不通,以至于來參加投票的部分國美股東需要在安保人員的協助下才能“突破重圍”,從門口進入會場五六米的路,要花上5分鐘。
但投票過程卻是極其迅速,從大會流程簡短介紹到股東問答,再到最關鍵的投票表決,整個過程持續了50分鐘,其中投票時間只有10分鐘。
當晚,計票結果公布。
國美董事局主席陳曉出乎許多中小股東意料奇跡留任,只是贏得極其驚險,保住他國美帥位的得票優勢只有3.8%。
在投票率81.23%的情況下,持股量在40%左右的機構投資者,大部分倒向了陳曉,黃光裕除了自持及公開支持者的35.7%的投票外,只獲得6%左右的其他支持票。8項決議案中,黃光裕方面提議的5項提案除了取消一般授權獲得通過外,其余都以陳曉方獲勝。其中,黃光裕一方提出的4項被否決議案,幾乎每項黃家均輸了約4個百分點。
陳曉保住了他的董事會主席位置,黃光裕也依然還是大股東,兩人的心頭大石暫且落下。不過,此時的國美電器卻難言勝利,股東大會的結束也許意味著另一場更為漫長的持久戰又將開始。
黃光裕指定的董事候選人鄒曉春早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大股東提出的5項動議均被否決,黃光裕的400多家非上市門店將與國美上市門店分拆。“下一步市場上或許將出現兩個國美的局面,當國美與供應商的談判籌碼從1000多家門店降到700多家時,國美的行業影響力尤其是采購議價能力都將因此面臨削弱。”黃氏家族發言人如是說。
兩個國美隱憂
“盡管創始股東對今天的投票結果表示失望,我們依然堅信國美擁有長期的發展潛力,并計劃繼續積極參與國美的相關事務。我們仍然確信,缺少了來自創始股東的貢獻,國美已經偏離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并正在喪失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行業領先地位。我們對于不具代表性的董事會之憂慮依然沒變。我們保留采取適當行動的權利,保障自己及其他股東的利益。”9月28日晚,國美大股東向時代周報記者發來聲明。
對于非上市門店可能由黃光裕方自行管理的說法,國美電器當晚在公告中表示,“關于北京國美電器零售有限公司與濟南萬盛源經濟咨詢有限公司簽訂的管理協議,董事會樂于與黃先生商談,以便保持公司現有的穩定性。”國美電器發言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此舉講的是在未有變動之前,國美電器將繼續托管國美非上市門店,“收回非上市門店是大股東自己那么一說。”
[NextPage]
8月27日,黃光裕以北京國美名義發給國美電器一封終止函。黃光裕方面在終止函中稱,若9月28日特別股東大會上大股東的5項動議全部未獲得通過,北京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將自2010年10月31日起終止國美上市公司對大股東所擁有的非上市門店的委托經營授權,自2010年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業務;若部分通過五項動議,北京國美將在特別股東大會表決后7日內另行書面補充通知。
黃光裕若率領非上市門店另起爐灶,對國美電器將是一記重創。“國美上市門店與非上市門店互為競爭力,一旦一分為二,無論是經營管理能力還是與廠家的談判能力都將被削弱,對國美的傷害是巨大的。”黃氏家族發言人坦言,這意味著消費者看到的國美門店,極有可能是出自于兩個獨立的公司在運營,“消費者并不能分清楚哪個國美是哪家的,兩個國美的經營模式、手段都有可能產生差別,甚至產品的折扣都會不一樣,這樣容易產生品牌混亂。”
門店爭奪戰
記者了解到,剔除非上市門店,國美上市公司擁有740余家門店,在非上市門店集中的江浙地區、河南、江西、山西以及香港的門店數量將受到嚴重挑戰,而非上市門店每年交納給上市公司的2.5億無托管費也會因此作古,“損失的利潤占到國美電器的10%-15%。”上述黃氏家族人士表示。
股東大會現場一位來自上海的私募投資者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此前與蘇寧電器(16.00,0.23,1.46%)的董事長張近東有過接觸,“張近東說以前要想拿下一個門店很困難,因為國美總是會來搶地盤,拿店的成本因此高企,”這位投資者表示,“但國美陷入內斗之后,蘇寧拿下門店可謂是所向披靡,成本也低了很多,可見國美的經營確實受到了影響。”
外界廣泛質疑律師出身的鄒曉春是否有能力取代陳曉,掌控國美電器這艘零售巨艦,黃光裕妹夫張志銘現身股東大會,似乎是對這種質疑的回應,黃氏家族顯然也希望以此給投資者心里再加一枚砝碼。黃氏家族人士坦言,由于時間倉促,目前并未有分拆及團隊組建的具體計劃,但承認張志銘是家電行業資深人士,可為運作國美非上市門店提供支持。
黃光裕一方曾允諾,如果其動議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將積極推動400多家非上市門店注入到國美上市公司,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國美分裂的局面,上市公司1125家門店數量和業績也將遠高于競爭對手蘇寧。
但現在,一切又回到原點。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提問,陳曉的答案似乎話里有話:“非上市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它包括了如何去對價、方式是什么以及政府的相關審批。當然,非上市門店的注入還是一個對其他現有股東股權的攤薄,所以這個事情如何去操作并不簡單,盡管我們和大股東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完全一致的。”
南轅北轍之痛
眾所周知,在這場陳黃爭奪戰里,不僅包含了控制權的爭斗,也關系到國美未來發展戰略的抉擇。
對于國美今后的經營戰略,陳、黃以及機構投資者幾方的口徑并不一致。
[NextPage]
按照黃光裕的發展規劃,在市場競爭中理應先追求企業規模及市場的絕對控制權,然后再實現以規模求利潤的最終目的。
此前,鄒曉春談及自己“施政綱領”時表示,在他的五年計劃里,打算用比陳曉少一半的錢,去擴張比他多兩倍的門店。鄒曉春解釋,國美的運營是一種輕資產運營,發展連鎖網絡,不一定非得自己建一個門店或者是購買一個門店,完全可以用租賃的方式去發展這些業務。“我們有信心在五年當中把資本性開支控制在50億,每年10個億左右的規模,我們很有把握。”鄒曉春說。
與黃光裕發展戰略相反,陳曉追求的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是差異化的競爭,強調的是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而不是短期內規模的擴充。
黃光裕落敗,國美的發展戰略將由陳曉的市場營運模式主導,“提高單店效益”的“陳氏路線”將得以延續。
而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竺稼的態度相當曖昧,他表示:“大股東后來談到五年發展規劃的時候,在很多地方是與管理層提出的五年發展規劃相吻合的。”
“陳氏路線”最近也有調整。
9月初,國美電器宣布,近19個月的網絡優化關閉虧損性門店的階段性工作已經完成,從9月份起,國美電器將在以提升單店效益為前提對原有門店進行新模式改造的同時,步入有效網絡的擴張階段。其中,9月將有70家門店開業。
不過,黃光裕家族人士仍向時代周報記者強調,雙方目前最大的分歧恰恰就在于企業發展戰略。
“國美管理層所推出的五年規劃也好,十年規劃也好,其背后的最大隱患便是大股東與管理層理念不一致,相比而言,蘇寧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則在情理之中,因為公司管理層與大股東能齊心協力做好經營。”一零售行業分析師意味深長地指出。
因此,再尋找機會謀求己方人員進入董事局,是黃氏家族保持國美延續黃光裕的軌跡的關鍵一步。按規定,黃光裕作為國美大股東,他可以在三個月、六個月后再次提出召開股東大會的請求。若董事會拒絕黃家的要求,黃氏家族不排除再次發難的可能。
兵法有云:攻為下策。如果能逼迫對方言和,不戰而勝自是上上之策。商戰亦是如此。“如果國美董事會和黃氏家族都同意的話,言和的成本自然是最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家電行業研究員認為。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