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性不夠、專業性不強”,則被認為是當前中國眾多家電展會一直面臨卻未曾破解的問題。近年來,各類家電博覽會層出不窮,有相關的行業協會主辦的,有地方政府主辦的,還有第三方展覽公司主辦,這一系列展會均以“傳播品牌形象、交流行業經驗、拓展全球商機、引領行業趨勢”為目標,但最終卻淪為“行業內部的聯歡會、主辦機構的賺錢機器”,未能真正構建起展會對于家電企業的核心吸引力。
“一大幫中老年人,成群結隊,手上拎了十幾個資料袋,每到一個展位上就要資料單、要手提袋,有的還把家里的購物小車拉過來了,乍一看以為是趕大集的,其實這是中國的各類家電展會的現場。”
黃羽,這位在國內某家電企業已擁有10年海外市場拓展從事經驗的外貿部經理,一跟《中國企業報》記者談及國內的眾多家電展會,就連連搖頭。在他看來,中國的許多家電展會總是想將自身打造成為“最強、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展會,最終卻陷入了“定位不清、四不像”的尷尬境地中。
“除了廣交會,對于國內其它的家電展會,我們均沒有太大的興趣。”多位家電企業海外業務負責人在接受《中國企業報》采訪時,均發出了上述相同的聲音。10月15日,一年兩次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如期在廣州拉開大幕,每年均是在第一期亮相的電子及家電類展區,獲得了來自美的、TCL、海信、長虹、格蘭仕、海爾、志高、春蘭、美菱、新科等眾多大中型家電企業的集體青睞。
廣交會為何受到了眾多家電企業的青睞,而其它家電展會為何又會遭到企業的不待見?一熱一冷的背后,到底折射出中國家電展會的哪些問題?已經走過了30年的家電產業,家電展會的興起也有近20年的時間,為何中國家電和電子領域,始終辦不出像美國CES、德國IFA這樣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展會?本期,《中國企業報》記者將為你解讀上述問題。
家電展會年年有
《中國企業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的家電展會還真不少。目前,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展會主要有中國電子商會主導的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中國家電協會牽頭主辦的中國家電博覽會、順德區政府主導的中國順德家用電器博覽會、中國制冷工業協會等牽頭組織的中國制冷展,以及寧波市政府舉辦的中國寧波家電電子展覽會、安徽省政府主導的中國合肥家用電器博覽會。此外,還有中國深圳消費電子展,以及眾多第三方的專業展覽會組織的一些區域性的家電零部件、整機采購貿易展會。
從各類展會舉辦的時間來看,當前這些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家電展會,已經為國內眾多家電企業提供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展會安排路線圖。從3月份,中國家電協會的家電展在上海舉辦,到4月份中電的深圳消費電子展在深圳舉辦、7月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展和中國制冷展也先后于青島和北京(或上海)開幕、9月寧波的家電電子展召開、10月廣交會和順德家電展相繼召開,11月則以合肥的家電博覽會收尾。
據了解,中國家電協會的家電博覽會原定于每兩年舉辦一次,此前一直在北京舉辦。不過,隨著北京家電制造產業的敗落,于幾年前便移師上海。今年,原計劃在上海舉辦的家電博覽會,因受到上海世博會的沖擊而推遲。多年來,由于中國家電協會一直面向白電企業,展會參與者也一直為協會的會員企業。
最近5年來,青島的消費電子博覽會,由于有了美國CES主辦方的加盟合作,在影響力上有所提升,試圖將其打造成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的風向標。不過,隨著今年青島電博會主辦方中國電子商務與美國CEA簽署的5年合作協議到期,有消息稱美國方面看到近年來青島電博會的參展企業縮小、展會定位不明晰,為了展會熱鬧加了家電下鄉,以及深圳、合肥等地的中小企業貿易團,偏離了雙方當初合作的設想,有意結束合作。不過,青島電博會主辦方否認了這一傳聞,并表示雙方正在洽談。
而順德的家電展,由于緊貼著廣交會一期結束的日期,承接了廣交會的一部分家電海外買家團,自舉辦以來一直依托順德輻射珠三角家電制造業的優勢地位,定位于貿易類型的展會,雖然在引導產業趨勢上的作用并不明顯,但已連續舉辦了10屆。而合肥家電博覽會的舉辦剛滿三屆,這與合肥近年快速成長為國內新的家電產業基地密切相關,但業內人士擔心,合肥只是生產基地,并不是產品技術的創新研發中心,這一展會能否長期舉辦下去,令人擔心。
行業面臨三大軟肋
近3年來,已連續參加過國內數十場家電展會的某南方家電企業品牌部負責人坦言:“這些年來,各種家電展會是越來越多,展位費也越來越高,但給企業帶來的作用實在有限,各類展會出席嘉賓、參展觀眾、展示產品均是大同小異。”
經過調查采訪,《中國企業報》記者發現,展會規模越做越大、定位越來越豐富,最終卻讓參展企業感覺四不像;展會招商人情化趨勢加劇,展會只追求經濟效益卻忽視了對參展企業的軟硬件配套服務;展會招商時承諾的各種新技術論壇、采購洽談會、海外采購團等一系列承諾,總是說的比做的多,最終兌現的很少,要么走樣要么取消,已經成為近年來困擾國內家電展會快速發展的主要軟肋。
多位家電企業人士透露,在國內市場上,只有廣交會主動參加。除此之外的展會,主要是為了維護與政府或者協會的關系,有選擇性的參加。一位國內專業的展覽公司內部人士則透露:“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展會經濟快速興起,而中國的三大車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也非常巨大,這刺激了很多機構和單位主辦展會的熱情。但現階段很多展會的效果實在不敢恭維,很多展會的招商就是面向參展企業賣展位,而忽視了對于專業參觀觀眾的邀請,比如有實力的渠道采購商、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人員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NextPage]
近年來,國內各類家電展會的參展企業也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大企業頻頻亮相,很多展會為了提升檔次和影響力,會通過贈送展位等方式邀請一些知名大企業參展,帶動展會的檔次和規模。二是山寨企業、貿易公司蜂擁而來,很多展會為了保證展示規模,往往會將一些偏僻位置出售給很多貿易公司和山寨企業,用于銷售很多新奇家電,包括清潔拖把、多功能榨汁機、按摩器、MP4、手動剃須刀、網絡收視棒等。這直接令展會的定位陷入了極度尷尬的境地中。
實際上,很多展會在設計之初,往往會既考慮新產品技術的發展,又會增加國內商家的采購環節,甚至還會組織全球新技術新產品的發布。但最終在執行環節卻出現了“什么都想做卻什么也做不好”。
“企業參加展會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一是擴大宣傳提升品牌,二是尋找商業合作機會,三是了解產品發展趨勢。現在,很多展會自身影響力較弱,只能輻射行業內部或某個區域,眾多國內經銷商并沒有形成通過展會采購的商業習慣,而更多的是參展企業只是簡單地將賣場的展示區搬到展會上,也達不到趨勢引導的作用。最終讓中國家電展會的發展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眾多家電業內觀察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家電展會當前的病癥。
評論:中國家電展會的軟實力亟待提升
中國為什么舉辦不了像美國CES、德國IFA、日本CEATEC等眾多影響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的專業展會?這對于國內相關的協會、企業、展覽公司而言,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各類家電展會的成長時期并不短,有的已經擁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有的雖然剛剛起步已經獲得了規模上的快速擴張。與很多歐美發達國家舉辦的各類家電展會相比,中國各類家電展會,不僅舉辦場地的規模宏大、設備齊全、功能先進,而且眾多參展企業的展位設計精良、布置效果出彩、宣傳概念更誘人。
近年來,中國的各類家電展會從場館條件、現場展示、展區規模、企業數量、參觀人數等硬件條件方面,絲毫不亞于任何歐美國家的家電類展會。甚至在某些方面,連一些海外參觀者也自嘆不如。
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中國的本土化資源。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都依托在制造環節的競爭優勢,努力打造成為全球家電業的制造基地。目前,中國承擔著全球家電業近一半以上的制造任務、中國也擁有全球范圍內數量最多的家電企業、中國還擁有全球家電制造業最大的材料零部件供應能力,中國又快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家電消費市場。
不過,這些并未成為推動中國家電展會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和地位快速提升的重要力量。相反,由于中國家電企業長期停留于制造環節,致力于提升制造產能的規模化擴張,而忽視了對于產業鏈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更缺乏對于下游的產品技術方向和市場消費趨勢的引導力提升。
這直接導致了許多家電企業只擅長于制造,以及制造工藝和水平的提升,卻忽視了對于產業最新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引導,也讓中國的眾多家電展會始終陷入了“展會預期目標”始終難以在展會現場得到執行和落實的窘境之中。關鍵就是中國還缺乏一批像三星、蘋果、惠而浦、索尼、松下等在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跨國企業,中國還缺少一套連接國家職能部門、家電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家電采購商等各類組織機構和人員的現代化展會體系。
在中國家電展會的硬實力已經在多年前便構建完成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提升展會的軟實力,讓中國家電展會真正成為連接企業與市場、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買家、企業與技術研發機構之間的戰略新平臺,未來仍有待主流企業在全球化市場戰略布局的逐步推進。
案例:家電企業“掘金”廣交會
廣交會由于其幾十年來在全球市場形成的巨大影響力,特別是每年聚集的眾多海外采購商,已經成為中國多個行業企業發展海外貿易的一扇“窗口”,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只要能在廣交會上展示企業和產品,就意味著能獲得來自海外的訂單和商機。同樣,對于眾多的中國家電企業而言,當年正是通過廣交會才開啟了對于全球市場的拓展步伐,最終廣交會也成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跳板”和“突破口”。
與國內許多家電展會不同,廣交會定位非常明確,就是以尋找貿易機會為目標,并對所有參展企業設定一定的進入門檻和要求,并非所有企業都能進入廣交會“展示產品、獲得商機”。企業參加廣交會,一般是通過各個省市的商務部門報名,不僅展位費、攤位設計費,就連參展企業還要額外支付參展商費用。而對于進入展館的參觀者,除了主辦方邀請的眾多海外有效采購商外,一些參觀者則需要通過購票方能進入,這樣就極大地保證了展會的權威性和專業性,直接將無效觀眾擋在門外。
與過去兩年相比,今年的廣交會在參展企業的數量、海外采購商的數量等關鍵性指標上,均獲得了新的突破。同樣,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出口業績,也基本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的正常水平。而空調、冰箱等產品的出口量,再度創造了新的高度。
記者在廣交會現場看到,海信科龍展出了旗下海信、科龍、容聲三大品牌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生活電器四大類產品,而志高則以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及制冷設備、小家電四類產品出現。此外,美的、TCL、海爾、格蘭仕等傳統出口強軍也是攜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全面亮相,展位面積和規格均是整個家電展會中最大的。
負責海信集團國際營銷的副總裁林瀾透露,從前三季度出口的產品結構來看,海信科龍高端產品對銷售總收入和利潤的貢獻進一步提升。例如冰冷產品,1—8月在拉丁美洲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163.62%,出口量同比增長150.71%;在歐洲出口額同比增長61.96%,出口量同比增長60.30%;均出現了銷售收入增幅高于銷量增幅的現象。
而志高控股公布的中期業績表明,2010年上半年,志高出口取得43.8%的增長率,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長幅度。而據進一步了解,2010年1—8月,志高在歐洲、亞太等部分區域的增長幅度超過了150%。據悉,廣交會召開前,巴西、沙特阿拉伯、印度、東南亞等區域的一些老客戶已先期到志高參觀,商討下一年度的合作意向。
志高海外市場管理部部長廖世興表示,“雖然外貿面臨匯率上漲、原材料價格波動等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我們仍加大參展資源的投入力度。廣交會是向客商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彰顯企業實力及增強客戶信心的重要平臺,也是與客戶實現面對面交流、洽談的重要機遇,我們不會錯過。”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