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受訪企業都表示,在歐債危機的陰影下,新興市場成為我國家電出口的主要支撐點,俄羅斯、拉美、中東、非洲等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出口份額,歐洲市場的回暖至少還要2~3年。
家電出口回暖不明顯
格力海外銷售公司助理總經理歐陽俊昨天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格力的出口將實現20%的增長;江蘇春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高元甲也對記者說,春蘭出口預期比去年同期增長20%~30%。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1864億美元的出口數據創下歷史最高單月水平,較上年同期增長了9.9%。
而更多受訪的參展企業,比如萬和、格蘭仕以及星星集團等數家出口商對出口并不樂觀,他們均表示今年若能維持不下跌已經不錯。家電出口商格蘭仕集團海外市場部經理李文健就表示,在行業整體性下滑背景下,預計2012年全年增幅也就在零左右。而在外需疲軟和成本高壓下,微波爐等出口商品的平均凈利潤水平當前只有3%~5%。
本屆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對成交額的預計是“不樂觀”。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也認為,今年外貿形勢嚴峻“超乎預期”,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外需的嚴重不足、外貿企業成本的上升等。
對此,歐陽俊表示,格力出口已數年連續兩位數增長,但格力的增長不能代表行業的趨勢,行業大環境越是艱難,商戶越是選格力。高元甲也直言,春蘭出口增長是基于多年來打下來的“客戶基礎”,從行業角度來看,回暖跡象并不明顯。
新興市場靠中高端產品
“歐洲市場今年下跌了至少20%”,格力歐陽俊告訴信息時報記者,新興市場的大幅增長成為支持格力全年增長20%的動力,拉美、中東、非洲等都是主要的出口地,從前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洲市場,如今大概只占百分之十幾的份額。
中國冷柜出口商星星集團,其外貿公司總經理陳海明在廣交會現場也表示,傳統市場中只有美國市場在緩慢轉好,歐洲市場今年的降幅仍然超過20%,中日因釣魚島爭端,使公司開拓日本市場的計劃也暫時擱置,因此企業是在靠新興市場的高增長來彌補傳統市場的萎縮。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志高空調在亞洲(中國以外的市場)、非洲的出口分別增長了30.4%和284.6%,格蘭仕在美洲的出口同比增長達 30%。值得一提的是,拉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對產品包括節能、環保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我國家電出口這些地區的仍然以中高端產品為主。目前,印度、巴西等國都在對能效進行升級,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并不是想當然的以量為主,而仍然是對企業創新、技術等綜合實力的比拼。
后市出口價看漲
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不好的背景下,出口企業會否以降價來刺激出口?對此,春蘭高元甲表示,出口價格只與原材料價格和人民幣匯率有關,只有這兩大因素會牽動出口價格出現波動,目前出口價格企穩,波動很小。
而格力歐陽俊則向記者表示,現階段如果誰降價,誰就會很被動,因為現在定的合同,往往是數個月后才實施,“從價格走勢來看,即便前一段時間,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有跌,但按近期的趨勢又在回漲,再加上國際匯率波動也很可能再次帶動人民幣匯率升值,這些都會引起成本的增加,弄不好就造成虧損”。
事實上,部分家電企業已小幅上提了出口報價,更多的企業則是在需求低迷的現實下不敢貿然漲價。
相關報道
國務院采取措施促出口
據商務部官網消息,本月15~16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廣州調研外貿工作,分別主持召開了部分省市外貿形勢座談會和推動會展業發展座談會,并考察了第112屆廣交會部分展館。
陳德銘表示,針對外貿增速下滑的嚴峻形勢,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優化外貿結構的政策措施。根據9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質檢部門免收四季度所有出入境貨物、運輸工具、集裝箱及其他法定檢驗檢疫物出入境檢驗檢疫費;海關停止收取進出口貨物進口付匯、出口收匯、出口退稅報關單證明聯打印費,報關單條碼費以及海關監管手續費。
在出口信用保險方面,商務部會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下發了《關于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通知》,擴大了對中小外貿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
在出口退稅方面,稅務總局要求各地稅務局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準確及時退稅。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海關積極推進分類通關、無紙通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等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由于實行了各種有利措施,有出口企業表示,雖然出口退稅上調等更為強力的措施未見兌現,但財稅系統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加速了企業的資金流轉,國家質檢總局的免收出入境檢驗檢疫費用的舉措,可以節省約1%的出口成本。另外,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繼續增加覆蓋面,也有利于企業在新興市場的拓展。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