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談創業:
順勢而為
“這么多年來,我悟到的是,創業者要信命,要順勢而為。”雷軍對記者說:“如果逆勢而為,就算你付出了10倍于他人的努力,可能也不會成功。金山以前做軟件,這個行業整體面臨互聯網、盜版的沖擊;小米能成功,首先是因為移動互聯網這個大方向,選對了。”
對努力與運氣的關系,雷軍有過更極端的表述。在獲得“2012年度創業人物”時,他說:“小米85%的成功都靠運氣。我現在做小米的狀態不如金山時代,那時我每周上7天班,每晚12點下班,但這有多少用呢?我們被過去的教科書教育,成功是99%汗水加1%的運氣;但是有好事者考證,1%的運氣超過了99%的努力!創業者能做的,就是堅持在創業的路上排隊,總有一天餡餅會砸在你嘴邊。”
在采訪電話里,雷軍顯得更為理性:“選對大方向后,創業者還要記得‘7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小米是我的最后一次創業,什么事情我們都希望做到極致。一次,用戶在論壇里說,打電話開車要扣分了,小米是不是能開發個‘駕駛模式’?兩個星期后,這個新應用就上線了。”
此外,金山的“苦逼”歲月,也成就了雷軍的技術、人脈。“我不贊成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雷軍說:“跟著一個大公司工作4-5年,可以形成你對這個行業的基本認知。即便失敗,也是一筆資本。”
2012年末,雷軍很紅。本月內,他已經連奪“2012年度華人經濟領袖”、“2012中國年度創業人物”。前一個獎項,雷軍因創新的互聯網手機營銷模式當選;后一個獎項,因小米僅在過去一個財年(截止11月份),就創造1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12月5日,雷軍通過電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有意思的是,他對自己的判斷,與“大眾審美”大相徑庭。
只因產能不足:有貨不賣違反商業邏輯
幾乎不投廣告,只在官方網站上限量售賣,搶購、斷貨時常發生,凡客、金山等IT企業高層免費站臺宣傳……2012年,小米的另類營銷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按照雷軍的估計,今年底,小米手機的銷量將超過700萬臺。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小米不過是模仿蘋果的“饑餓營銷”。
“‘饑餓營銷’就是一個偽命題”,雷軍對記者說:“有貨壓著不賣意味著什么?一臺小米手機售價2000元,50萬臺就是10億元;頻繁斷貨,還會給消費者帶來壞的體驗。對哪個公司來說,都是違反商業邏輯的;一般來說,小米手機的供貨周期是3-4個月。也就是說,在一臺手機制造好的前4個月,就要把貨款支付給零件供應商。為了緩解資金壓力,貨流通得越快越好。”
雷軍把限量、斷貨的原因,歸結為供應商的產能不足。“主要是CPU供應商高通的產能有限。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從12月份起,小米的月產量已從30萬臺提高到100萬臺,消費者在訂貨后的7日內就可以拿到手機。”
在雷軍看來,小米成功的精髓在于開放:“系統研發平臺MIUI是開放的,研發者可以開發各種程序;銷售平臺是開放的,消費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軟件要求,小米的研發人員馬上開發。
可以說,消費者也是小米的制造者。”
喬布斯為偶像:徹頭徹尾的“產品經理”
2007年以前,雷軍被奉為春風得意的“IT偶像”。武漢大學畢業后,他在1992年加入金山公司,2000年已位至總裁;2007年離開金山后,很長一段時間,雷軍都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出現在業界。
上個月,雷軍投資的企業YY在美國成功上市,不止圓了他的IPO之夢,更為其賺得百倍回報。據統計,雷軍投資的IT企業已多達20余個。從新媒體雷鋒網,到入口金山UCweb,再到電商凡客,有業內人士指出,雷軍已巧妙的借助資本,完成移動互聯網的全產業鏈布局,并將和小米、YY一起,形成“雷軍系”。
現在,小米手機已運用了YY的語音聊天功能、金山的云功能;此前,多看與小米的整合也已完成。未來,“雷軍系”會有更多的整合么?雷軍表示:“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公司都并入小米才好。要看怎么合作,合力更大,也要尊重公司創始人的心愿。”
如果說創投是雷軍的“業余愛好”,那么,小米則是他的“命根子”。
“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產品經理!”跟隨雷軍10年的小米公共負責人劉飛告訴記者。把喬布斯奉為偶像的雷軍,對產品的執念,也頗為相似。
“在雷軍的辦公室內,有一個保險柜,柜子里大概有30部手機和PAD。為了確保小米的尺寸適合用戶的使用習慣,雷軍親自拿尺子量過30多部機器的長、寬、厚度。”劉飛說:“他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很執著。市場上每出一個主流新產品,要么他自己買,要么工作人員會買來。iphone5,雷軍托人從美國帶回了5部。”
小米戰略:用手機圈人,用軟件賺錢
12月4日晚上10時,雷軍還在和廣電部門人士開會。“小米盒子什么時候能夠上市還不好說,但我們一定會遵守相關法規。”雷軍說。
小米盒子,本是連接小米硬件、軟件服務的重要紐帶。11月23日,小米卻突然宣布全額退還押金,暫緩發布小米盒子。有小米人士確認,主要原因是小米盒子試圖把PPS等非互聯網電視持牌方的內容,投射到電視上,有“踩過線”的嫌疑,而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據透露,小米盒子很有可能退而求其次,剝離非持牌方內容后,重新上市。
但失去“機頂盒”功能的小米盒子,充其量僅為一個手機配件,“殺傷力”頓時削減;更重要的是,小米原本可借助盒子多占領一塊電視屏,使得小米的軟件服務擁有另一個“入口”。盒子被迫“瘦身”,手機終端面對華為、魅族等國內兄弟挑戰,小米布局能否成功?
雷軍似乎并不擔心:“只要小米手機做得足夠好,就能不斷吸引消費者。當用戶達到一定的規模,軟件應用就會產生規模效應,從而形成小米的生態網。應用者足夠多,自然會形成盈利模式,QQ賣個藍鉆不是都可以掙錢么?有調查顯示,小米手機的用戶在系統平臺上,活躍度頗高。這是IT公司和硬件公司的最大不同。”
用手機圈人,用軟件賺錢。問題在于,單靠手機,吸引力足夠大么?用戶的黏性會有對騰訊QQ、百度搜索引擎、阿里巴巴的淘寶電商那么大么?雷軍說,黏性的前提,是足夠的用戶量。多大的用戶量能支撐起小米生態?雷軍說:“我們也在摸索。”
至少眼下,小米還不能高枕無憂。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