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電視在動態清晰度、對比度等核心指標上要遠遠優于目前成為全球主流顯示技術的TFT液晶,其瀕臨淘汰并不是技術的失敗,而是一場產業化的悲劇。
21世紀初,在傳統CRT電視走到暮年的時刻,曾經在IT行業取得成功的TFT液晶,以及等離子、SED等多種新的顯示技術開始逐步走上了產業化的道路,與夏普、三星、LGD以及臺灣的奇美、友達選擇了液晶面板作為投資重點不同,松下、日立、先鋒等視聽行業的企業選擇了投資成本較低而且原有部分技術可以得到利用的等離子。
依靠在大尺寸領域的技術和成本優勢,等離子一度也在40英寸以上電視處于領導地位,然而夏普、三星、LGD在液晶面板領域的持續投資,以及液晶技術自身的不斷升級改進,液晶與等離子的成本和技術差距在不斷縮小,等離子從曾經的技術領導者變為了追趕者。
從夏普、松下2005年在一些展會上的技術PK開始,等離子其實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因為其未來技術可持續研發的空間在不斷縮小,當液晶如今從最初的非晶硅TFT升級到低溫多晶硅和金屬氧化物時,等離子在技術上只能做節能、超薄和3D的應用領域的延伸。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等離子至今在響應速度等指標上依然大幅領先TFT液晶,但是由于最初等離子面板企業在技術上保守的轉讓策略,這讓包括中國彩電廠商在內的大部分彩電企業最終都選擇了更為開放的液晶技術陣營。
叫好不叫座成為等離子技術在產業化上成為尷尬的角色,雖然松下成為等離子陣營最后的堅守者,而中國的長虹、南京華顯等企業也通過購買技術等方式投資等離子面板。但是市場是無情的,松下為自己的堅守付出了代價,2011財年和2012財年連續兩個財年凈虧損超過200億美元的代價是沉重的,而對于長虹等中國等離子面板企業,隨著等離子市場的繼續萎縮,基本上意味著其當初的50多億元投資打了水漂,在與液晶的技術和產業化競爭中等離子成為了失敗者。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