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是在外來家電渠道大鱷與本土渠道巨頭的競爭中,這一論點一再被證明是不適用的。繼美國最大的消費電子賣場百思買折戟中國市場后,歐洲最大的家電連鎖品牌、德國零售商麥德龍集團旗下的萬得城也宣布停止在華經營業務。筆者認為,外來的和尚要想念好中國經,首先需要學好中國家電經濟學這門課。
萬得城于2010年11月在我國上海開出首家店,目前在華設有7家門店,均在上海。同百思買一樣,萬得城延續了歐美家電賣場模式,賣場內不設專門的品牌專柜,沒有廠家銷售員,而是按品類分區,再由自家的銷售員進行銷售。萬得城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曾宣稱到2015年要在華開到百店。但1月16日,麥德龍對外表示,由于萬得城在中國市場遭遇了激烈競爭,且難以獲得盈利,因此停止在華經營業務。
應該說,不論是百思買、萬得城還是山田電機的進入,都讓我國消費者和企業看到了一種新的市場銷售模式,為我國的家電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消費者在這里購買產品,在同一功能區就能看到自己想要買的各個品牌的產品,從而可以方便地進行比較,同時也不用隨時提防一不留神就會遭了廠家促銷員的忽悠,而廠家也終于可以享受到一手錢一手貨的清楚明白的結算方式。
但遺憾的是,他們并沒有找到適合中國的運營模式。據了解,在歐洲,萬得城幾乎覆蓋了所有現代電子零售產品,包括通訊、計算機、游戲機、攝影、電器、家電、數碼技術、音像等大約有4萬種商品,倉儲式開放陳列,設置體驗區,形式與建材業的百安居、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類似。這種大型專業店競爭優勢之一是永久低價,之二是更多的產品種類。但到了中國,這兩種優勢都無法發揮。
中國家電零售商慣用的價格戰讓外資企業的所謂低價相形見絀,對于更為注重性價比的中國消費者而言,價格遠比服務更能打動人心。而規模龐大的、專業的3C電子消費產品市場也讓其品類、價格優勢喪失殆盡。同時,萬得城與百思買所堅持的原有經營方式是其最大的亮點,比如強調體驗、買斷產品等模式,但這也讓其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壓力,棄用廠家促銷員的方式令其必須承擔人員培訓的責任。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外來“和尚”帶來的是新的產品類型、新的經營思路、新的管理模式,“舶來資金+舶來產品”模式似乎具有著先天優勢,但我們卻發現不少外來的“和尚”在贏得了頭彩之后,往往因水土不服而不得不退出,因為中國還有句古話叫作“入鄉隨俗”。
近年來,外資家電連鎖企業前赴后繼進軍中國市場,可見中國市場對他們的誘惑之大。一直以來,與國際接軌也幾乎成了我國家電業最響亮的口號。但我們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論在文化傳統、生活習慣,還是消費環境方面,均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異,國際品牌要想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在中國市場獲取相應的利潤,就必須花大力氣研究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方式,也只有這樣才能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民意,提供適合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