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顧名思義許多人湊在一起去購買同一樣物品,以數量取勝,拿到較低的折扣。作為時下流行的購物方式,團購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家電、服飾、飲食、攝影,凡所能打折的領域就會有人帶頭拼團去拿個批發價,買家以實惠的價格得償所愿拿到自己心儀的東西,賣家也樂得薄利多銷聚積人氣,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為以后擴大發展打基礎。然而在買賣兩方似乎已經取得雙贏的背后,團購這種消費方式的弊病也正逐漸浮出水面,服務縮水、商品質量差、無法退貨,買家在等待餡餅的同時,陷阱也正在向其招手。
日前記者的朋友肖女士經歷了一次后悔的團購。肖女士9月初在網上報名參團了一個網站舉辦的兒童攝影打折活動,活動規定只要參團人數達到50人,某影樓原價1198元的拍攝套系,現價616元就可以成交,版權50張。因為孩子的生日在11月中旬,肖女士計算著時間尚且充裕,所以就興致勃勃地報了名、交了錢。之后就是漫長的等待,期間肖女士多次詢問什么時間可以帶孩子去拍攝,然而得到的答復始終是人數還未達到要求,需要再等。眼見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按捺不住的肖女士終于提出了退團的要求,但是客服回復說因為人數及費用都已經上報給影樓,無法返還,如果非要強行退團就必須交納20%的所謂“影響費”,名曰影響了其他參團人的拍攝時間。想想要白白損失100多元,肖女士選擇了忍耐。10月中旬肖女士終于接到通知,可以去拍攝了。在預定的時間,肖女士一家三口趕到了影樓,前面已經有10多個家庭等在了那里,現場亂成一團。該套系原本應換6套服裝,現在已經縮減到4套,而且水晶擺臺、宣傳畫等尺寸也不一樣。“既已上賊船,只能跟賊走吧。”肖女士無奈的告訴記者。只求速度不求質量、趕場般地拍攝了半天,走時影樓服務人員告訴肖女士,選片要一個月以后,后期制作要2個月。肖女士算一下要明年2月份才能拿到成片。原本的生日紀念照如今卻變成了跨年照。肖女士懊惱地告訴記者,以后涉及團購的活動她再不會圖便宜參與了,買的沒有賣的精,消費者是算不過商家的。
類似被團購光環所吸引,最后卻敗興收場的人不在少數。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提供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網購人數已達1.42億。自今年3月團購網站進入中國,僅半年時間,限時團購網站數量已從最初的幾家擴大到1200家,服務城市也由最初的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轉戰全國各大城市,服務領域覆蓋更多行業。
大多數人在參團時都是被超低的價格所吸引沖動消費,而忽略了其背后潛在的危險。一些人收到東西后往往會發現物品存在各種瑕疵,在換貨或退貨的過程中費盡周折,商家推到網站、網站推到商家,推諉扯皮的現象經常發生。尤其是一些家用電器的售后服務更得不到保障。
據了解,針對目前團購網魚龍混雜的現狀,近期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團購網站進行整治,由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對團購網站進行信用認證和評級工作。據了解,在遞交申請的300多家團購網站中,獲得首批信用認證資質的僅約20家,一些注冊資金低、信譽度低、經營不規范的團購網站已被斬落馬下。
雖然有政府部門保駕護航,但熱衷于團購的人們仍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謹慎參團,避免盲目消費、沖動消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本文為家電中國網原創稿件,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