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科技博客Engadget今天撰文稱,隨著蘋果公司與谷歌之間的關系逐漸緩和,谷歌的各項服務也在不斷滲透iOS平臺,從而幫助該公司在應用經濟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悄悄將用戶吸引到Andorid生態系統中。
以下為文章全文:
在互聯網經濟的早期階段,網頁是在Mac電腦上制作的,用的是Unix服務器,終端用戶瀏覽時則是借助Windows來實現的。而在iOS應用經濟中,應用通常使用是在蘋果公司的設備上運行,但連接的卻是谷歌服務。目前來看,除了很多游戲外,各類應用都在努力向互聯網服務轉型。
谷歌在這類服務上投入的資源更多,時間更長,與應用之間的聯系也比蘋果公司更加直接。谷歌地圖就是最好的例子,但Google Drive、Google Voice和Google+也都可以說明問題。相比而言,除了iTunes外,蘋果公司最成功的網絡服務則是iCloud,但這似乎并不像是應用,倒更像是在iOS設備間默默傳輸文檔和文件的一個渠道。
谷歌面向iOS推出最新的應用,其實是該公司最古老應用的最新版本:谷歌搜索。但引人關注的是,里面已經集成了Google Now,因此將對Siri構成直接挑戰。這兩種交互模式都很有價值。然而,Siri是目的是對話,Google Now的目的是避免對話。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是因為Google Now與Siri不同,可以通過谷歌其他的云計算服務獲取與用戶相關的海量信息。如果積極使用那些服務,用戶便可從Google Now中獲得回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Siri要求用戶手動輸入姓名,并報告自己的地址。
谷歌一直以來都扎根于網絡(Android的早期邏輯是為了確保谷歌不被當時在智能手機市場如日中天的微軟所困),除此之外,該公司還擁有了自己的Chrome OS桌面系統,這其實就是一扇為網絡應用優化的窗口。
自從蘋果公司封殺Google Voice以來,雙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至少從理論上講,這款應用可以幫助谷歌在手機領域贏得很多忠實用戶。蘋果已經基本廢除了禁止模仿其自家應用的禁令,谷歌也已經多年沒有對Google Voice進行升級,而是將精力轉向了Google+及其集成的Hangout視頻聊天應用。
蘋果禁止Chrome瀏覽器調用該公司的Nitro JavaScript引擎,但并沒有阻止這款高速瀏覽器成為iPhone和iPad上最熱門的應用。
另一方面,谷歌對iOS的支持則是為了接觸到更多的智能手機用戶。例如,只要Windows Phone的用戶足夠多,該公司也將向這一平臺開放。然而,iPhone用戶已經對谷歌形成了吸引力——它不僅想將這些用戶吸引到谷歌的生態系統中,還希望為廣告主提供更加廣泛的目標受眾。
盡管如此,谷歌的iPhone應用仍在發展自己的風格,無論是字體效果還是手勢模式都更像是Android應用,這一點與多數iPhone應用都有所不同——這也可以幫助很多iPhone用戶逐漸適應谷歌的應用界面。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微軟:微軟的Mac應用當時也采用了非常特別的Windows界面。雖然微軟最終被迫改變了界面,但谷歌的服務對我們生活的滲透遠比Office深得多。
谷歌與蘋果公司用戶之間的關系還將繼續發酵,甚至會突破智能手機的范疇。今后是否會出現iPhone版谷歌眼鏡應用?Google Now卡片是否會在iWatch智能手表上彈出?至少從現在來看,雙方的關系緩和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功能。(書聿)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