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唯一的:黃光裕家族的勝利。
或者說,這是目前為止能讓多方面都能接受的一個較好選擇。
昨晚國美公告:陳曉辭去國美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執行委員會成員兼主席及授權代表職務,自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以及孫一丁先生辭任國美電器執行董事,自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孫一丁辭任董事后還將繼續留任國美電器副總裁職務。國美董事會委任張大中先生為國美電器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以及委任李港衛先生為國美電器獨立非執行董事,自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
兩個執行董事離任,兩個非執行董事履新。
毫無疑問,這個結果也許不全是黃光裕想要的,但是8個月后黃光裕的所有主張全部曲折兌現——國美話語權爭奪,此時已分伯仲。
眼下,如何完成這一走一來的平穩過渡,應該是國美當下最重要的維穩。畢竟任何的不穩定因素都可能對國美股價造成打壓,對所有國美股東而言,誰都不愿意看到。
交接過渡
本周一開始,媒體開始熱炒陳曉離職的傳言。和往常不同的是,國美相關部門并沒有及時出來辟謠。某種程度上,國美這個公眾公司的公開程度還沒有到媒體所需要的程度。
于是媒體開始聚焦討論未來國美的掌門人人選:王俊洲、張大中、張志銘。
不熟諳國美過去的人,會認為張志銘對北京國美的貢獻足可以出山助黃家力挽狂瀾。問題是,有何炬這樣的典故在前,離開國美的國美舊將們基本不涉足家電連鎖舊業。已有地產主業的張志銘在他的長期合作者何炬與國美之間,可能很難再回到臺前,公開場合的緘默也許更適度。
王俊洲在國美的打拼,以當年單刀赴會下華南市場打拼著稱,但在陳曉任內一度的“共進退”的游擺表態,可能又讓他的上升通道受限。
目前以投資為主業的張大中,可能是杜鵑能找來救急的最好人選:作為王俊洲的前任老板,黃光裕的前合作者,陳曉的前合作者,張大中的業內名聲可以讓股東們都滿意。畢竟論業內資歷張大中不遜于陳曉,論年紀更足以平服后輩們的不滿,而且不是黃氏家族的身份能擺脫家族企業對上市公司的不確定影響,更能幫助不便拋頭露臉的杜娟維護此刻的國美。
服眾,也許是多方平衡后首選張大中的重要原因。這個服眾,一是行業服氣,二是員工服氣,更重要的是股東滿意。
3月9日凌晨52分,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在其微博中寫下:張大中出任國美董事長。這十個字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兩日關于陳曉離職的傳言本已沸騰。即使是深夜的新聞,我們看到之后半小時后,新浪財經以及國內主流的經濟類媒體的網站上都已對此新聞做出回應,消息的信源都是對水皮說法的求證。
大家在等待最后的國美表態:當天下午陳曉在回復一些記者短信言及“來日方長”。 [NextPage] 也許因為過于戲劇性,此前在國美職業經理人和公司創始人間劍拔弩張的兩派支持者都有些愕然。陳曉走的突然,張大中接的突然。
本已金盆洗手的張大中是否還有必要趟國美的渾水?畢竟此時他在海信電器(600060,股吧)和大連萬達上的投資收益已經頗為可觀。
有知情人士說,在杜鵑盛邀一月有余之后,張大中出于義氣過渡一下。也有人說,張大中眼下幫助國美守業,同時也完成之前一些行業的未盡理想。
不管怎樣,陳曉的離職能終結國美董事會的紛爭,此舉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對投資者來說是利好消息。
股權去留
張大中進入國美,代表著國美仍將在專業化上發展,而非單純的控制權的問題;其次并沒有市場之前所擔心的家族化傾向。
但是眼下:陳曉離任,如何完成其它高管的穩定和管理層過渡顯得尤為迫切。
順利交接董事會主席僅僅是第一步。
第二道關卡應該在今年7月,去年獲得股份的105名高管們將會行權獎勵股份。落袋為安之后,可能還有新的人事變動。去年7月7日國美宣布將把占現有已發行股本約3%的股權授予董事局主席陳曉等105名高管。以7日每股1.90港元的收盤價來計算,激勵方案的總金額近7.3億港元。此次購股權的有效期為10年,自2010年7月6日起便可行權,4年中每年可行權比例為25%,行權價為7日晚國美的收盤價格1.90港元。
雖然國美此次股權激勵的行權期很短,僅為一年。但是陳曉沒能分享他所一手打造的這筆“紅利”,保守估計他的離職讓其損失過千萬。
也許到今年7月,國美將面臨一新高管離職的可能。這也意味著,國美的穩定需要更多的職業經理人儲備。
陳曉的離開,也預示了國美董事局主席的位置難做,必須和大股東達成高度的默契才能做好這個職務。
但是過去8個月的爭斗,也讓黃光裕領教了公眾公司的規則,無論他多想趕走陳曉,只能通過董事會的流程,讓股東們投票而不是自己表態。
某種程度上,這是這個家族公司成為公眾公司的必由之路。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