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將重返市場的消息甚囂塵上,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得證實,目前牽頭制定該措施的國家發改委和標準委就補貼 對象、補貼額度、補貼發放方法仍存在嚴重分歧,其中發改委更傾向于延續舊有的節能補貼政策,而標準委則傾向于出臺更為嚴厲的節能補貼政策,避免騙補行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兩部委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補貼政策最快將于“十一”前后出臺。
新節能補貼告別普惠制
日前,發改委與部分家電企業進行座談,主要目的是醞釀新一輪的家電扶持政策,以代替今年5月底終止的節能家電補貼。與前期的節能補貼政策相比, 此次補貼計劃不再實行普惠制度,只針對頂尖的超高能效產品。補貼的產品品類將在5個以下,產品數量最多在40個左右,補貼金額與節能補貼政策的265億元 相比也將大幅降低。
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指出,媒體在宣傳時一定要注意,此次出臺的是一個長期的制度,跟之前的刺激性政策有很大的區別。前者重在引導行業,后者則在短期內起到拉動銷量的作用。
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發改委、財政部、中國標準化委員等參與政策制定的部門,對于補貼的對象,也就是達到何種能效指標的產品才能進行補貼、補貼額度是多少,補貼方法是實行企業先行墊付還是直接補給消費者都還未有最終明確的說法。
消息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之前制定節能惠民政策,各部門之間就存在著嚴重的分歧,這是為何此次長效機制出臺難的原因。2012年5月底,也 就是上一輪節能惠民政策出臺前一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擅自改變一直以來由企業自行申報能效等級的辦法,出面為企業提供的產品出具檢測報告,征收了巨額的 “報告”費,這樣的行為遭到了財政部的反對。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在新的長效機制面前,利益難以捋順。
國、民營龍頭企業態度不一
盡管長效機制難產,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出臺的可能性很大,只是細節難以定奪。張彥斌表示,此次新補貼政策的實施,最主要受益的是在技術上處于金字塔尖的企業,這能更好地獎勵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對龍頭家電企業來說是利好。
不過龍頭企業對此事件的態度表現差別很大,山東一位國有企業的高管表示歡迎,認為這樣的制度能提升企業研發頂尖能效產品的積極性。
廣東一民營企業卻并不熱情,此企業高管稱,與之前的政策相比,長效機制不會頻繁折騰企業改變生產計劃、調整產品結構,這確實是進步的地方。但若 規范不好,卻給了一些敢于鋌而走險的企業暗箱操作的空間,破壞了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原則。所以在配套法律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出臺引導性機 制,而非鼓勵性政策,還是把競爭交給市場。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協會主管透露,今年5月31日結束的家電惠民政策,再現蛀蟲。兩家山東國有企業被實名舉報,在冰洗市場騙補大量補貼。與之前 企業虛報銷售數量,損害的是國家利益不同。這兩家企業直接虛標產品能效等級,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從過往經驗來看,國企屢次在騙補的操作上都更“敢于冒 險”,騙補金額更大,這也是為何兩類企業表態不一的原因。
如何遏止騙補是關鍵
對節能領跑者長效機制的出臺,各方認為遏止騙補是關鍵。一位佛山空調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之前的能效產品由企業自行申報,相關部門進行抽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抽查出現問題,企業經公關等方式都可以“免責”,基于此騙補蛀蟲屢見不鮮。節能領跑者制度在能效產品的申報和抽查環節應該制定更嚴格 的抽查機制,并配套相關法律。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應加大懲罰力度,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國家扶持性政策和引導機制出臺后,企業頻繁騙補,主要是懲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過 低所致。從過往審計報告中不難看出,那些本應為節能環保創造福祉的巨額資金,最佳的結果就是“被追回”,不僅沒有罰款,甚至連利息都沒有。如此處理,實在 很難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所以針對家電惠民政策頻現騙補行為,國家應該建立黑名單制度,嚴懲違規企業。上述佛山空調企業負責人指出,其實獎勵企業不一定非 要在具體產品上進行回報補貼,可以通過降低稅收、增加對企業基礎科研成果投入經費的劃撥力度,同樣能起到鼓勵作用,也能避免政策蛀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