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也未能在此番蕭條中“獨善其身”,2011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虧損的狀態正在全球家電中普遍發生。根據路透社10月26日消息,韓國LG公司第三季度營業虧損達320億韓元(約合2830萬美元)——LG電子稱,這主要是由于糟糕的手機銷售狀況導致的,但是 “6種智能手洗”洗衣機卻創造了佳績。此款以“控制洗衣機內筒的運動方式和運轉力道、針對不同面料,組合最優的洗滌程序”為賣點,價位中高端的智能型產品,在兩年的時間內銷量即突破兩百萬,為洗衣機企業指出了一條立足“技術創新”的發展之路。
技術創新產品所具有的較高的溢價能力,新奇的消費者使用體驗,在市場的低谷期仍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市場回饋。
而透過同處低谷期的外資品牌的收獲和動向,我們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產品生命力——德國西門子公司的iDos智能洗衣機,以“集成式噴油劑量系統(Integrated Dosing System)、洗衣機可自動調節清潔次序和合適的溫度、以不同步驟調整洗衣劑的用量”為賣點,定位中高端,卻也在較短時間在我國贏得了較多消費者的認可。
從今年起,我國家電業的技術“土壤”,也已經悄無聲息的開始了改變。在2011年11月于杭州召開的中國家電技術大會上,行業浸淫數年的老“家電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的家電制造企業,已經真正開始將純技術的問題擺在了臺面。也許還有保留,也許還有遮掩,但是對行業核心技術越來越集中的訴求和越來越公開化的探討,無疑一種是難得的進步。
這種進步,或許正源于市場環境的催促——再不站在行業的高度,抱團攻克技術瓶頸,再不重視技術之魂,重創新而精鉆研,中國家電企業的“價格戰”之路,必將越走越窄。
但是正如一位家電企業負責人對中國家電網所說的,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投入,企業難堪重荷,有心無力,這也激發了業內對于合作的需求。
11月初,中國家電協會發布了《中國家電產業技術路線圖(2011版)》以實現推動產業合作、指導技術創新的目的,在路線圖制定過程中,家電行業一致認為,技術創新和創新管理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沒有突破已經成為制約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問題,并對“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家電行業的重點突破方向達成一致意見:變頻技術、系統結構動態優化技術設計技術、新能源綜合利用、智能化和網絡化技術、關鍵元器件、新材料等應用被視為未來十年內我國家電行業需要研發的重點。
以洗衣機智能化為例,面對已經走在前列的韓國LG、德國西門子等國外企業,我國洗衣機行業代表分析國內技術現狀以及與國外的差距,將產品智能化、智能電網家電、物聯網家電等三個大項目,人機交互開發、家電的智能化管理、家庭能源管理中心等14個中項目確立為重點突破口,力爭在成本下降50%的前提下,使智能傳感技術的控制精度提高5成,從大容量、低噪音、低振動等三方面優化我國洗衣機產品的功能,以實現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奧維咨詢AVC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說:“只有技術創新才是中國家電企業屹立世界的唯一途徑。”而通過產業合作共同突破全行業核心技術瓶頸,不失為我國家電行業平穩度過轉型期、應對危機與挑戰的有效武器。(記者 王德祥)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