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本報記者從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獲悉,其位于廈門的、與臺灣IT代工巨頭冠捷合資建設的樂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從本月16日開始停止營運,而這家2010年初才正式運營的工廠的2000多名員工將可能失去自己的工作。
據悉,這家合資工廠主要用于生產液晶模組及電視整機,成立之初,公司宣布一期投資3400萬美元,計劃投產后年產液晶電視機逾200萬臺,產值70億元,3至5年產值達200億元。當時雙方表示,樂捷公司投產后,不僅能為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零距離提供配套產品,增加廈門電視整機生產規模,還將帶動貼片、機殼、背光模組等許多重要零組件配套企業集聚廈門。
這次裁員和關廠僅僅是LG中國業務調整的一個縮影。
大規模調整
LG電子中國業務的調整從今年中期已經開始。早在今年9月,由于LG手機業務連續6個季度虧損,其在北京的LG電子中國研發中心的手機研發部門已經進行了大規模人員調整。調整之后,手機研發部門的150名員工或將只留下不到10名轉入煙臺生產工廠,該研發部門也隨之取消。
而因為連續四個季度的虧損,LG電子控股39%的子公司LGD今年下半年開始也對公司高管和部分中層進行調整。過去的幾個月中LGD 15%的高管被裁撤,而這一風波也影響到了其在廣州的LGD8.5代線的進展。
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今年9月再度推遲廣州8.5代線的開工儀式后,廣州LGD高世代線籌備組的技術專家大部分已經回到韓國,而2008年就投產的LGD廣州液晶模組工廠目前的開工率也下降到75%,這導致有20%的員工被暫時停止工作。”
對于不斷傳出的裁員風波,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有關人士表示,“這些人員的調整很多都是季節性和根據公司業務需要進行的調整,目前中國公司不存在大規模裁員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松下和三星等日韓公司今年9月開始也紛紛調整中國的一些工廠人員配備,但是其幅度都在10%以內。此次LG電子的人員調整幅度將可能超過15%。
受累業績虧損
在歐美主權債務危機沖擊下,歐美市場今年下半年開始持續惡化,而在中國市場LG電子則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節奏,這導致其在所有的外資品牌中受到的沖擊更大。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微博)指出,“LG電子在2007年曾經在中國市場進行過一次對經銷商體系和營銷系統的人員調整,但是主要是與LG電子大中華區總裁禹南均提出的中高端布局有關,而這次顯然是與LG電子的業績有關。”
從全球范圍來看,LG電子的業績2011年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的局面,其中手機業務連續6個季度虧損,今年第三季度的虧損甚至上升到1400萬韓元。雖然LG依然是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三的企業,但是在智能手機領域其已經跌落到5名以外。今年,LG為了扭轉頹勢重磅推出的LG optimus遭到三星Galaxy和蘋果iPhone的狙擊一直沒有作為。
在中國市場,LG電子的手機業務表現更差。2008-2009年,LG借助“巧克力”等個性化手機曾經一度占據中國市場5%的份額,但是據迪信通統計,這一份額目前已經降至不到1%,而且還在持續下降。為此,LG電子調整了其在中國的高管,但情況一直沒有改善。
在液晶電視領域同樣如此。雖然在全球市場LG電子是僅次于三星的品牌,其市場占有率今年第三季度達到13.4%,但是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從來沒有超過5%,目前不僅落后于所有的中國品牌,也落后于夏普、三星、索尼甚至東芝等外資品牌。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微博)告訴記者,“LG電子目前在中國的業務除了在中高端白電領域還可以外,其他業務都表現難如人意,家電下鄉等政策退出其實對外資品牌影響不大,但是LG電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主要是因為LG電子將中國作為主要的面向歐美和亞太的出口制造基地,歐美市場的下滑也導致其在中國工廠的產能閑置,而其員工也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
此外,LG電子從2007年開始的中國市場產品的中高端布局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記者了解到,在中國手機市場,LG電子的主力機型終端售價一般在1000元至2000元。羅清啟表示,“在中國消費者看來,LG電子的品牌形象是國外的二線品牌,其產品溢價能力甚至不如中國的海爾、格力等品牌。”
在目前的情況下,LG電子開始調整中國區域的研發和營銷人員,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然而,LG電子要在最大的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取得突破,其未來還面臨著品牌形象繼續提升的壓力,不過眼前的裁員風波還在繼續。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